首先,给大家说一说我对茶道的理解吧,其实最开始并没有茶道这一种说法的,直到明朝末期,才在《茶录》一书中提出“茶道”。几片叶子一壶水的事,有没有那么多值得说道的东西?而且很多人的观念,是垂垂老矣的人才会慢悠慢悠地去品茶。其实我以前也有这样的疑问,觉得自己是不是心态有问题?其实不然,茶是一种契机,给人一份安定平实的力量。我们的茶道社叫不锁,也算是自己的一点心得,茶,默默收藏天地精华,却又并不固执保留,遇水则散,漫出清香,就像一个最宝贵的箱子没有上锁一样,不锁,就是这样来的,希望可以从茶中学到一份洒脱和宽厚。而且当慢慢接触,你会发现并不是像预先想的所谓淡泊,所谓无聊。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茶的源流,茶的古代制法,每一种茶叶的特点,每一种冲泡工艺,茶树的千姿百态,还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音乐绘画,茶馆聚集之地的浓厚氛围,以及茶商的贸易交流,还有让人为之倾倒的名人轶事......就像邵大师讲建筑原理一样,包含了哲学,经济学,植物学,文学,历史学......等等等等,有趣得很~不想说什么儒道佛的精神境界,因为我觉得自己也只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俗人,我只知道,泡一壶茶,追究细节的过程,会让人心无杂念,品一壶茶,不管香醇浓郁还是淡雅清新,都是由口入心的享受。借用一位茶人的话:茶中自有山水。恩,下面聊点实际的:先说茶的起源,不是人工栽培,而是野生古茶树,大,与现在的有差别。中国最早,其次是印度,阿萨姆的红碎茶(大叶茶颗粒状,发酵。现在世界上的大宗。技术学自中国。)然后说一点简略说说各个朝代的主要饮茶方法:古人(很古的人)吃菜,春秋也差不多,生煮,做成腌菜。唐代煎茶(艺术的发轫):烤茶,面饼松开,香—碾,拂尘—罗(筛),细末状的颗粒—烧水(有三沸,加盐,加茶末,搅动,有泡沫。)宋代点茶:不加调料,点茶,击拂咬盏—斗茶。分茶—茶百戏“矮纸斜行闲做草,晴窗细乳细分茶”明代泡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与精神境界相联系清代品茶:唐代连饮七碗,妙玉却以一杯为品,变化很大。再介绍一下茶叶种类的区分发酵程度分绿茶:炒青: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江庐山云雾,安徽六安瓜片......烘青:黄山毛尖,太平猴魁(普通烘青做花茶)......蒸青:恩施玉露...龙井:一叶一芽,明前莲心,雨前旗枪,夏季雀舌碧螺春:高超技巧,春分谷雨之间,一叶一芽初期,香气袭人,自带花香果味红茶:功夫红茶,我国特有。祁门红茶,滇红乌龙茶:半发酵武夷岩茶,大红袍(九次冲泡仍然保持茶的真味,不失桂花香)肉桂,铁观音。台湾主要是乌龙茶,引自福建安溪,冻顶乌龙。包装独特,梅花朵数和颜色。黄茶:黄叶黄汤白茶:轻微发酵,满批白毫,色白隐绿。原料。黑茶:后发酵茶,原料老粗,叶子成黑褐色——普洱茶(冲泡技巧不高,美容减肥茶)茶的水:远市井,少污染,活水,泉水,清流江水,雪水仅仅排第二十,千里水最佳,源远流长,急流顺流,逆流,无根之水(半天河水)铁观音冲泡:涤净心源观火候汤恭迎观音仙鹤沐淋观音入宫振瓯摇香银河飞瀑风吹浮云法海听潮荷塘闻香玉液移壶甘露普降涵盖乾坤芙蓉出水敬奉甘露感悟心香三龙护鼎鉴赏汤色细品音韵尽杯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