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班级一、班级的定义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二、班级的特点1.学习性2.不成熟性3.社会性4.教育性三、班级建构的原则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这是组建班级的首要原则在学校中,班级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组建,必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2.目标一致的原则被组建到同一个班的学生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即使班级建立起来了,它也是不稳定的、缺乏凝聚力的。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时期,班级的组建不仅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实施,而且要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的定义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1.管理者:班主任;学生;任课教师2.管理对象:班级生活的全部构成方面,包括:全体班级成员;空间;时间;班级活动可利用的物质设施和资源等。3.管理手段:实施班级管理的各种措施。三、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管理目标)班级管理的功能是什么?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1.维持班级秩序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2.营造学习氛围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3.形成班级合力第四层境界:学会自主活动4.学会自主活动第五层境界:提升生命质量5.提升生命质量(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四、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学习指导和作业管理;班级环境管理;班级人际关系管理班级文化管理……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1.防止放弃权力性影响力2.防止滥用权力性影响力3.坚持班主任工作的民主性班主任过度使用权力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反抗;撒谎、逃避、揭发他人;许多学生会产生失败者的心态;顺应、不敢冒险、不敢求新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1.品格因素2.能力因素: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制力等3.知识因素4.情感因素(三)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协调各种教育力量1.组织教师集体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反映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和了解二、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1.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了解和关心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教育)2.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3.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4.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5.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第二章了解与研究学生班主任为什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助于加强工作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育管理学生的有效性。有助于向学生学习,并不断完善自我。……一、了解与研究学生的内容(一)对班级的了解和研究1.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总人数、男女生的比例;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来源情况;班级集体形成情况和发展历史;班级组织和领导核心状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情况,等等。2.班级的思想品德状况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的人数和比例;团支部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学生中思想品德优秀、中等、后进人数的比例;思想、行为习惯表现。3.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二)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1.学生本人情况基本情况:姓名、年龄、电话、邮箱等。身体方面:发育状况(有无生理缺陷);健康状况(体质、有无疾病、卫生习惯等)。心理方面:智力、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思想方面:遵规守纪、文明行为、集体观念等。学习方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生活方面: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等。2.家庭情况家庭成员:父母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等。经济状况:收入情况、用于子女教育支出情况。家庭氛围:是否和睦、互敬互爱,是否有凝聚力等。3.社会环境情况邻居情况:邻里关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家庭坐落区:有无教育文化设施与组织等。二、了解与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是教师在学生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的方法。优点:保持了被观察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自然性和客观性,由此所得的材料生动具体真实可信。缺点: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消极地等待有关现象的出现。观察到的材料大多是外部表象,因而很难精确地确定某现象的真实原因及其本质。观察的现象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观念、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影响。运用观察法应注意:1.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坚持观察的客观性。3.坚持观察的全面性。4.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本人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方法。谈话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注意:目的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态度要真诚、亲切、自然,言语要诚恳(消除疑惧和顾虑,避免产生隔阂和对立情绪),时机和地点要合适,准备要充分等等。(三)书面材料分析法1.学生档案资料——学籍卡(表)、历年的成绩单、操行评定、体格检查表、奖惩登记表等2.班级记录资料——班级日志、班会、团支部会议记录、班报等3.学生个人资料——作业、试卷、作文、周记、日记等(四)调查法访问调查:召开座谈会、调查会、围绕调查提纲拟定的中心问题进行讨论。书面调查(问卷法):(五)自然实验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适当控制条件所引起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六)社会测量法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C.Moreno)1934年提出。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三、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初中生为例)1.对自我躯体的关注2.交往的需要对同学或同伴友谊的重视与异性交往的需要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发展,但有时会出现思维的偏执或固执己见。4.成人感的产生中学生成人感导致的学生心理变化:独立性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讲究批评的艺术。逆反心理:过多的说教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过多的惩罚爆发反抗行为;过多失败体验放弃上进努力;过度的封锁产生猎奇心理四、班主任常见的认知偏见(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二)晕轮效应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以偏概全,或因一个缺点弥盖了整个优点;或因一个优点弥盖了其他缺点。(三)推理定势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四)态度定势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思考题1.了解研究班级整体(学生个体)的内容。2.了解与研究学生过程中应克服的认知偏见。3.观察法。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班集体建设学习目标1.掌握班集体的概念2.了解班集体的特征及其班集体的形成过程3.掌握班集体建设的措施4.了解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5.了解班级目标的制定第一节班集体建设思考:班级是否就是班集体?一、班集体的概念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教育组织)。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标和严密组织机构等特征的群体。二、班集体的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4.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5.共同的活动。6.和谐的人际关系。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体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班级是否形成了健康的集体舆论,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如何建设班集体(一)制定班级管理规划(二)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三)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四)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会判断)(一)初建松散阶段(松散群体)特点:班级核心尚未形成;班级活动目标靠班主任拟定,班干部靠班主任临时指定和培养,组织管理工作主要靠班主任来抓。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深入了解学生,选拔积极分子,加强常规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开展班级活动等。(二)基本形成阶段(联合群体)特点:积极分子涌现,形成集体骨干,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班级机构也建立起来,集体舆论也逐步形成,集体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抓好领导核心的建立和培养,支持班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加强对班集体舆论的正确引导,按照培养目标进一步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等。(三)巩固发展阶段(集体)特点:集体成员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集体在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同时,也不断为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个体在集体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位置。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向集体提出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班干部素质,扩大积极分子队伍;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班集体活动的质量,发展学生的个性。第二节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一、班干部在班级组织中的作用关于班干部的作用,你的观点是什么?榜样作用、组织作用、沟通作用、检查监督作用、自我素质的提升……二、班干部的选拔(一)班干部任命制由班主任推荐和任命班干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传统形式。在班级刚刚组建时,比较多见。班干部任命制的前提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充分了解。优点:班主任意图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树立班主任在班级中的权威,有利于班级计划的落实。缺点:容易造成干部终身制;班主任指挥意识过强,导致自我管理机构工作能力低下;容易形成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隔阂;班主任如把选拔班干部与私人关系挂钩的话,那么班干部任命就完全扭曲了。为了完善班干部任命制,班主任必须建立客观有效地选择标准、考察模式和培养模式,同时建立干部轮换机制。(二)班干部选举制(民主选举制)通过推荐候选人和投票选举产生选举步骤:氛围营造(动员)征集候选人(民主)推举候选人(集中)投票选举(差额选举)当选演说(就职演说)正式当选(组阁)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组织班级干部选举之前,可以安排临时班委会或让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生,协助班主任完成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2.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3.教师要掌握好选举的标准,这是民主选举成功的关键。例如,作为班长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他班干部最少也应具备其中的一个条件:第一、要有热心为班级服务的思想。第二、要具备管理班级某方面工作的能力及专长。有一定专长的学生在集体中较受欢迎,大多数学生都愿意与他交往,接受他的领导。第三、责任心强,敢于创新。这样的学生独立性强,对班级工作敢抓敢管,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三)班干部竞选制(自荐制)竞选制与选举制有何不同?1.鼓励学生自荐,不怕失败2.正确引导学生自荐2.首先,自荐要端正思想。班干部是为班级服务、为同学服务的,不是某种荣誉的代名词。3.其二,自荐前,还要作好演说的准备,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当班干部,以及任职计划等。4.3.做好落选学生的思想工作5.在竞争中,班级教育管理者要做好落选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参加自荐竞争不仅仅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是向别人学习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