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2110228重庆金融街长安二厂设计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设计依据1.1地字第500105201000242号文。1.2规划核准的用地范围红线图及基地地形图1.3甲方提供的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1.4工程设计合同1.5国家政策、法规:(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8年版);(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05年版);(4)《住宅建筑规范》(2006年版);(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年版);(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8)《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1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12)《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13)《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J50-054-2006;(1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01;(16)《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07;(17)《公共建筑节能标准》DBJ50-052-2006;(1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2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2)《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3)《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24)《重庆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25)《重庆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27)《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2006)(28)《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J08-7-2006)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重庆市政府相关条例、规定1.6业主提供的其它有关使用要求和相关资料二、气象条件工程所在地重庆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总的气象特征是:空气湿润,冬暖夏热,春秋多雨,四季多雾。温度:年平均温度18.3℃,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5℃(1975年12月1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28.5℃,最冷月平均温度7.4℃。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7%,最冷月平均81%。主导风向及频率:全年C33N13,夏季C31N10,冬季C36N15,夏季平均风速1.6m/s,冬季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7m/s(1961年8月4日)。降雨量:年总量1051.5mm。一日最大量192.9mm。一小时最大量65.2mm,年雷暴日数:40.1日,最大积雪深度3cm,无冻土。日照时数及其百分率:年总量1257.6小时,28%,夏季197.4小时,44.7%,冬季45.3小时,14.3%。雾:年平均约100日,年最大205日(1950年)。三、工程概况1现状用地及建设概况1.1区位条件本案区位条件优越,地处江北区,嘉陵江北岸,位于重庆市的中心位置,受城市中心区(渝中区)的直接辐射,紧邻重庆未来中央CBD区。同时,基地还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本案南北两侧邻城市主要道路,并且规划中的四号、六号、九号轨道交通线也经过规划范围边缘,并设置4处轨道交通站点。1.2基地现状条件本案用地约为28.47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是132.4万平米。基地内部现状条件较为复杂,基地边界较为破碎,并被城市道路分割为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数个地块,这势必影响本案的整体规划,同时,由于地处山地,基地内部整体高差超过80米,单个地块内部最大高差达到30米,且沟坎纵横,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设计难度。基地属于拆迁用地,内部除了少量市政设施外,基本无保留建筑,且质地条件适合作为住宅用地进行开发。基地东侧为珠江太阳城住宅项目;基地西侧为春森彼岸项目;基地南侧为北滨路,对面是嘉陵江;基地北侧为建新东路,对面是比较繁华的商业住宅区。项目建设用地基本为方形,南北长约860米,东西宽约800米,原始地貌高差变化较大,场地标高由南至北约从192m到282m,竖向高差最大值达90米。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84749㎡,总建筑面积1323539㎡,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161546㎡,商业公共建筑面积74774㎡,商业展厅建筑面积18072㎡,垃圾房建筑面积135㎡,地下室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面积386282㎡,两个幼儿园7719㎡。四、设计理念(一)规划原则1.依据上级规划要求,对本次规划范围内的用地进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2.积极运用“四新”技术,努力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满足住宅的安全性、环境性、舒适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建设新一代的百姓房,为配套商品房的发展起到导向、示范作用。3.力求使该地区既满足建设单位的开发意向,又符合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成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并与周边地区相协调。4.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四高”指导原则,响应国家号召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即“四节”的建设理念。(二)规划目标1.从城市角度定义本案开发,社区营造融入城市开发,创造城市级别的公共空间2.充分利用地形进行改造处理,最大化利用滨江资源,营造社区自身特色3.发展小而精的高端商业模式,建立完善的公共设施布局4.充分考虑本案正对的市场需求,针对客源进行产品设计(三)规划设计理念1.合理布局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与规划设计要点的规划设计要求等为基本依据,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居民居住要求和符合一般规划层次的要求。2.景观优先基地生态景观条件较为优越,地形变化丰富,最大化利用和挖掘景观资源是项目在当地确立其特色的关键所在。所以,规划需要通过整体设计使方案能“借远景、框中景,纳近景”,使建筑与环境能够和谐共生。3.以人为本项目在规划设计中以社区使用者为设计原点,充分考虑人的尺度与行为流线在基地中所产生的感受,力求在设计中突破传统规划平淡的场所空间,创造出步移景异,景观视线丰富的新型社区。4.邻里组团由于本案用地较大,且地形条件复杂,传统的大园区的规划模式难以满足和合理解决项目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中,规划将住宅分为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组团进行布局,创造“公共场所——邻里组团”两级空间模式。5.产品均好规划布局强调景观的“均好性”,不仅将景观资源通过分散、延展、渗透等多种手法揉进基地内部,同时通过住宅群体平面组合与住宅单体转向布置,使每户住宅获取最大化的视觉景观效果。五、规划设计(一)总体构思按照重庆市的总体规划,本案地处城市重要的核心开发区域。以整体公共环境营造为主要出发点,着眼于居住区与城市的和谐关系,结合城市开发时序,建造一个新型的居住区,来迎合现代人生活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多功能、高质量、高品位的人居环境,力争建设为良渚文化村内的一流居住小区。同时在规划及建筑设计中,体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现代化的要求,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二)总体布局1.城市公共空间布局1)城市体育公园带结合重庆市两江四岸的整体发展构思,本案将创造市民性景观和活动空间为重要的开发策略。本案在黄观路沿线绿化设计上结合地块西侧公园,打造宽约100米的城市级别的体育公园带,这有助于社区开放空间的营造,提高社区品质,成为地区绿化亮点,也有助于改善邻近地区的环境品质,营造更健康的宜居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北部街区的土地价值。2)南北向商业带同时,规划还通过一条南北沟通的商业休闲带将基地内分散的各个社区组团有力的串联起来,同时这条商业休闲带还形成多种主题节点。由北向南,其氛围、服务层次与对象均发生着“由动转静”的变化。满足不同层次人士的需求。2.住宅布局1)产品类型考虑金融街产品的价值感与场地特色,产品风格力求尊贵高雅,并且根据基地的用地条件,将产品分为不同的价值定位。产品类型包括两房、三房、四房和五房,面积区段从90平米至350平米不等,多产品组合不仅为购房者提供宽泛的选购空间,也为社区创造空间丰富,别具一格的社区形象。2)建筑朝向和间距住宅朝向以南向为主,局部结合景观视线与地形条件略加偏转。住宅间距按照当地规范要求控制。3)整体形态住宅建筑整体观感力求清新典雅、舒适和谐,在整体空间形态上,也通过不同体量建筑的交错变化,建筑层数局部跌落,结合地形形成高差等方式为本案创造丰富多变的天际线形态。3.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满足本社区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所需,本案规划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如社区会所、幼儿园、物业经营与管理用房等。规划将这些服务设施与商业集中布置在社区组团内部,以此营造各组团的公共生活场所,提升社区品质与价值。(三)道路系统规划规划的道路交通组织以人车分流为原则,营造安全、宁静的社区氛围,同时以结合地形与景观形成舒适行车体验,方便居民停车和出行。规划道路明确分级,形成网络,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满足生活、防灾和疏散等要求。1.出入口考虑到社区被城市道路分为若干个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住区组团,所以在出入口设置上基本利用城市次干道,消除居住生活对城市的影响,同时出入口结合城市的林荫道,形成舒适宁静的社区入口形象。2.车行道路系统规划的道路交通组织以人车分流,营造安全、宁静的社区氛围,同时以结合地形与景观形成舒适行车体验,方便居民停车和出行为基本原则。住宅的车行交通是利用场地所存在高差,通过社区主干道就近入库,并在地下组织停车,在组团及邻里花园形成纯步行环境。同时,还考虑结合部分步行道设置部分消防通道,以此最大限度的避免车辆对社区生活环境的干扰,保证组团环境的完整,易于创造和谐、融洽的邻里生活与文化。3.步行道路系统步行系统由完善的步行风雨连廊系统结合社区内部景观步行道组成。社区内部可通过步行风雨连廊直接入户,而内部还建立一系列结合场地高程与景观连续变化、层次丰富的步行道,结合一系列景观广场、活动场地,成为环绕景观、建筑的空间纽带和社区休闲交往的场所。4.停车系统社区停车主要以地下车库停车为主,在每个居住组团地下都设置地下车库,并利用住宅地下大堂与电梯将住宅与车库相连,增强人们的可达性。另外,规划结合道路和公共空间布置一些景观地面停车,以满足社区住户和访客临时停车需要。(四)绿化景观规划1.绿化空间体系规划充分考虑基地周边与内部的绿体景观资源,通过“借远景、框中景,纳近景”的设计原则将社区内外,自然人工的景观元素融为一炉,使绿化以绿带形式向社区内部空间延展,并且通过后期环境设计,使绿化景观与硬质活动场地紧密结合,营造丰富而精致空间场所,以满足社区居民不同户外活动的需要。2.绿化种植配置在绿化种植配置上,力求体现品种多样化、色彩协调并具有层次感,在植物的选择和种植设计上,应做到以下三点:1)加强植物尤其是乔木的多样性,且应增加彩色树种的比重;2)高大植物和低矮灌木的有机结合,形成丰富的竖向层次;3)以自然状态的植物与人工雕琢修剪的植物相结合,使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五)场地竖向规划1.地形整理总体原则1)大范围尊重地形走势,小范围土方填挖平衡;2)消除陡坎等不利地形;3)坡地整理成台地,便于住宅布局,保留山地特色。2.地形改造处理方法考虑到基地内存在的大坡不利于组织庭院空间,规划通过分段处理可以使每段形成一组团,并利用地势较低处做更多的地下车库,在社区内部则利用地形变化做与车行空间分离的人行系统。1)街坊内部:化整为零,变坎为坡,利于车行和人行的贯通2)街坊之间:利用坎面做成临崖商业,美化突变地形(六)给水排水规划1水源本案区周边有规划市政给水管网,江北水厂供水,市政给水压力可满足用水要求。各地块给水由市政给水干管引入DN200-DN300给水管进入本工程,生活给水、消防分别设置水表计量,DN200室外消防成环状网布置,消防用水两路供水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