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教育功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和社会所具有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教育在微观上表现为一种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手段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构建了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教育活动内部结构的运行,是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用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其结果是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因此,教育的内部功能就表现为对受教育者发展所起的作用。教育在宏观上表现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人口、文化、经济、政治等其他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结构。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推动的,教育则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而对社会其他子系统产生影响,从而表现出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这就是教育的外部功能。教育功能不同于教育职能、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职能、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应该实现的任务和作用,是人们对教育的功能期待,是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出发、由主观愿望确定的,具有主观性。教育功能是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表明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所具有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在实践中所释放出来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教育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方式,取决于人们如何去做教育,反映教育在实践中“实际干了什么”,因此,教育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和作用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二、教育功能的分类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着相当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因此,教育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对教育功能类型的认识,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这里主要从作用的对象、方向两个方面,对教育功能进行类型划分。(一)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系统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指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运行无法离开外部社会条件而存在。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构成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培养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所在。教育对个体的作用是教育对社会起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从根本上讲,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主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育的直接社会功能,即教育自身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直接对其他社会子系统所产生的功能;二是教育的间接社会功能,即教育通过有针对性地影响人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例如,教育对于社会政治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在教学中传播特定的政治主张,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从而培养具有一定政治倾向的人,间接影响国家的政治。教育对个体发展之所以产生作用和影响,是因为文化对个体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价值。教育是以文化为中介对个体发展产生影响的,这是社会遗传的文化机制。文化即是人化,教育正是通过对人类文化进行选择、传递和再创造而实现对人的影响,进而对社会发生作用。因此,教育功能存在的深层原因在于教育能够对文化产生作用,即对文化进行保存、选择、整理、传播、批判和再创造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教育功能存在的前提。(二)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这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K.Merton)20世纪年代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默顿是客观功能论者,他指出:“社会功能系指可见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的意向(目标、动机、目的)。若不能区分客观社会后果与主观意向,则必然导致功能分析上的混2乱。”①既然是客观的结果,功能就不一定都是正向的促进作用,也同时存在负向的阻碍作用。所以,他提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分类。所谓正向功能(Eufunction)是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负向功能(Dysfuntion)是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也就是说,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按照默顿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由于功能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如果说某个时期教育的功能是正向的,实际上是指这个时期的教育是以正向功能为主的;反之亦然。人们常说的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的正面的、积极的功能。但是,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发挥这种良好的作用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发挥教育自身的能动作用,教育的这种促进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因而,努力探求教育的客观规律,正确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纠正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做法,使教育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这是使教育产生良好影响和作用即发挥正向功能的前提。换句话说,教育活动是否遵循个体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的程度如何,就决定了教育是促进还是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教育也有负向功能,这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已有所体现,只是过去人们对这一问题讨论得较少。由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教育者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不正确,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教育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教育实施过程中内容、方法与手段的不科学等等因素,使得教育有时不同程度地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例如,“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使教育培养的人才重智轻德,成为单向度发展的人,影响了受教育者的全面和健康的发展。再如,“学而优则仕”等传统的价值观对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教育带上了明显的功利性。对教育的负向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正确认识和有效地减弱或消除教育的负向功能,对强化教育的正向功能,促进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负向功能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负向功能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的特点,这也正是教育负向功能难以消除和避免的重要原因。教育的负向功能是人们所不期望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料的,它的发生往往是潜在的,其效果通常滞后,因而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这一点与教育正向功能的发挥是不同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该努力分析教育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负影响,增加预见性,减少负向功能的产生。针对已出现的教育的负向功能,应该深入细致地分析原因,了解造成这些负向功能的具体缘由,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措施去矫正和防微杜渐。根据需要对症下药,尽力克服教育的负向功能,发挥教育的正向功能。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系统内在的固有功能,是其他教育功能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教育本质的直接体现,因而在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一、个体发展的认识(一)个体发展的含义所谓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其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发展,包括生物有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以及神经、运动、生殖等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二是心理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倾向性的形成,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三是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为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人生态度和社会意识的形成,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①(美)罗伯特·金·默顿.论理论社会学[M].何凡兴,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04-105.3成长为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现实的社会个体。个体发展的这三个方面,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十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人类个体发展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长。人作为最高级的动物,是由自然性、精神性和社会性构成的生命体,与其他生命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自然性来看,人虽然是一种生物性存在,但不像其他动物那样是被特定化了的,“人的器官没有片面地为了某种行为而被定向”,所以,“人在本能上也是匮乏的:自然没有对人规定他应做什么或不应做什么”①。也正是人的这种“无能”和“不完善”,使得人类个体永远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从精神性来看,人是一种赋有意识的超生物性存在,对自身活动的自觉或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所以,个体发展也必定是一个自觉能动、自主自决的过程。从社会性来看,人作为个体在时空中的有限性,决定了社会是人类存在的必然形式,社会是人类个体能够作为人而存在下去的基本条件,即便是最为基本的人类自身再生产,也必须通过个体之间的合作方能进行。对于每个个体而言,社会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条件和环境,这样的环境要求生活于其中的个体必须参与社会实践,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个体才能生存,个体发展也是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个体发展的现实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概括地说,个体发展是发展主体在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个体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沿着一定的程序前进,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但不同个体的具体发展过程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纷呈差异与独特。这一过程是一个生命力的不断涌动、消长,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从而使人生不断构建,不断推陈出新,显出无比的丰富与斑斓变幻的令人神往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规律性,用直线或圆等简单线条是无法表示其全部复杂性的②。(二)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关于个体发展的实质与特征的分析可知,个体发展是个体生命的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与建构而形成的结果。以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性质为依据,可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可能性因素,即对个体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二是现实性因素,即对个体的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个性产生影响的因素③。1.影响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因素可能性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包括先天与后天)和环境条件。个体的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具有的一切特质,主要包括遗传、成熟机制以及个体先天性的非遗传特质。其中,遗传是先天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这些遗产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遗传素质提供了来自个体自身的物质基础、机体与外界发生作用的组织机制以及机体内部调节机制,从而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但在正常状态下,个体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会因遗传素质受阻,并且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对个体发展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减弱趋势。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与机体具体机能的性质有关,如人的低级生理、心理机能受遗传影响的程度强,而高级生理、心理机能(如认知、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等)受遗传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弱。个体的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征,包括身体生长发育水平与健康状态,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知识经验的积累水平与结构,对人、对己、对事的倾向性态度等,它涉及到个体的体质、知识、经验、能力、立场、态度等内在素质。它是个体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同时又对后一阶段的发展产生影响,影响着个体对环境的选择与作用方式,影响着个体对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实现。一般地说,后天因素作用的强弱与已达到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如人的智力水平越高,从周围世界中能吸收到的东西也越多;人的过去经历越丰富,他对现实的认识、感受也就越丰富。相反,如果前一阶段发展中存在着什么缺陷,同样会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