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测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4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A2(2013·浙江高考理综)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B3下列关于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答案:B4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答案:A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答案:B6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000m321000m3②淡水湖泊鲫鱼10000kg353600kg③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④滩涂沙蚕10000kg30500kgA.①B.②C.③D.④答案:C27在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它能够吃掉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右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答案:B8(2013·福建高考理综)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答案:D9下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①数量的减少,将最终导致②数量的增加B.种群①和种群②之间不存在信息的传递C.种群②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低D.种群①②可能组成该孤岛上的一个特有群落答案:A10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答案:C11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被人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3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答案:C12为了减少一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图示是根据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绘出的曲线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由图中曲线可知,蜘蛛和害虫之间构成了食物链B.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C.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的数量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答案:B13右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答案:A14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答案:D15在种群变化中,若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竞争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D.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答案:D41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上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答案:C17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再设置对照组C.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空白对照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答案:B18右图表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表示下列哪组生物?()A.水稻和稗草B.食草昆虫和草C.兔和鼠D.牛和羊答案:B19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A20以下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8分)下图表示大兴安岭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5(1)图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株/(100m2·年)-1](以“+”代表增加,以“-”代表减少),计算过程是;依此变化率估计到1995年,红松的种群密度将是株/100m2。(2)图中哪一时间阶段内种群的变化最大?。A.A→BB.A→CC.B→CD.无明显差别(3)(多选)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A.空间B.营养C.迁移D.季节变化E.人为改变环境答案:(1)-1(5-10)÷(1990-1985)0(2)A(3)ABCDE22(12分)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材料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泰山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50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米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1)材料一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2)材料二中刺槐在泰山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这会导致当地丧失。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会爆发严重的虫害,原因是。(3)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答案:(1)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提高次生演替(2)刺槐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并且没有天敌生物多样性植物单一,控制害虫的天敌很少(3)根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安排草本、灌木、乔木比例,增加物种丰富度,合理安排生物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合理即可)23(8分)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又名凤眼蓝、凤眼莲)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其他的水生植物,反客为主,在刚果河上游约1500km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最后请来了海牛,一头海牛每天能吃掉4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从此河道又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在刚果河中的所有生物构成,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之间的关系为,海牛与水葫芦之间的关系为。(2)引进之初,水葫芦能够征服所有其他的水生植物并在河道上蔓延,其种群的数量呈“”型增长,原因是当地。(3)如果不治理,水葫芦的迅速增长将会严重地影响当地的群落演替,这种演替属于类型。答案:(1)生物群落种群竞争捕食(2)J养料、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合理即可)(3)次生演替624(6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和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答案:(1)出生率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30只/mL(2)①d和e水平②b和f25(2013·课标高考全国理综Ⅰ)(6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