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内容标准】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重农抑商政策2、海禁和闭关政策【教学难点】1、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雍正帝设问:明太祖、雍正帝的话反映了历代统治者对于农业、商业是什么态度?重农抑商。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3、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②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③还可以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4、原因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5、表现(1)重农:奖励农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2)抑商①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②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6、特点: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禁止对外贸易。27、后果(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消极影响(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造成了中国的落后。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1.原因: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是不同的;最高执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偏差;一般说来,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地方才有优先的发展机会。2.概况①秦统一后,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六国故地实行了不同政策,使关东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受了破坏。而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西汉时,关中地方享有特殊地位。③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地区转移之后,扬州、益州等地成为了中央财政的主要支撑,也承受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压力。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此外,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从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关中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关中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关中平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关外,就是山海关以东的整个东北三省。在黄河没有治理好的是侯,黄河发大水淹没的地区的人们(主要是山东,河南两省黄泛区的)无法生存,就跑到关外,也就是东北去生存,叫闯关东。关东与关西关东、关西主要是指以关原为界限,以东称为关东,以西就是关西了。3关原是由北面伊吹山,西面笹尾山、天满山,西南方向的松尾山,东南方向的南宫山所围成的东西四公里、南北两公里的盆地。是连接西北方向的北陆道、东南方向的伊势的要道,是野战的绝好场地。其实关原是广义的,可以说沿伊吹山地、关原、铃鹿山地,上野盆地、笠置山地一直到纪伊山地一线划分的。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3.经济重心的南移(补)过程:①商周:经济中心在河南、陕西一带;②秦汉: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③三国:南方经济开始发展;④东晋南朝: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开始赶上北方;⑤唐朝: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为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⑥五代十国:江南得到更大规模的开发,南方开始逐渐超过北方;⑦南宋: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不断壮大发展。原因:①北方多战乱,对经济破坏严重。南方政局相对稳定;②南方统治者为保境安民,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③中原人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④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④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⑤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特点:①经济重心转移最突出的几个时期,都发生在封建国家分裂,出现封建割据或北方战乱不休的时候;②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也是人口大规模迁移的过程;③经济重心的转移过程也是从内陆逐步走向海洋的过程,为宋元时期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创造了物质条件。启示: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②经济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好的政策作保障;③重视吸收外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引进外来人才,是落后国家和地区赶超先进地区的关键;④黄河流域开发较早,最后却失去了领先地位,生态环境恶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开发与环保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⑤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有利于缩小各地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三、工商业严格管理政策——重农抑商具体表现1、秦: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全面、具体、严密①统一货币、度量衡②设《均工律》③秦律有关条文的规定2、汉:①汉初抑商,对商人征收重税;②对“市”的严格管理,以行政手段控制商业经营;③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④王莽时期推行加强工商业管理的经济政策,对一些经济活动实行管制。(五均六筦即对六种经济活动实行管制,包括对盐、铁、酒实行专卖,政府铸钱,名山大泽产品收税以及五均赊贷。当时实行“五均”的六个城市,称为“五均市”。“五均市”就是: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3、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四、“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①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对内的防范(朝贡贸易)②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只准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公行”(“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42、原因(目的)(1)根本: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2)具体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②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③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3、后果①积极: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②消极(主要):a.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b.闭关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几乎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它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1.产生①时、地、行业:明代中后期(15世纪中后期);江南(苏州、杭州);丝织业。②历史条件::a.农、手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基础;有较大的作坊主或商人;有人身比较自由的雇佣劳动力。③标志:产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的生产(实质是雇佣关系产生)。a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b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c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2.表现:①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出现a.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一些机户(作坊主)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机工(拥有自由劳动力的城市平民)进行生产,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b.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编制暑袜,计件付给工资,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店主的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他们本人变成早期资本家,在家里为老板做工的男女居民成了雇佣工人。c.广东佛山铁器制造业中,也出现雇佣关系。②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增多;部门和地区增广。云南的采铜业、四川的井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景德镇的制瓷业、许多地方的造纸业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主要特征:资本家与工人是雇佣关系,无人身依附,基本是一种纯经济关系。4.评价: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明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都有重要的意义。但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它的成长、发展,说明封建生产关系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关系。(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不过,它只是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知,是稀疏而又微弱的;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55、缓慢发展的原因:①资金:土地买卖制和高额地租吸取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另外重重关卡,征收重税。②技术:革新慢③市场: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国内市场狭小,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无法开拓④劳动力:国家重农抑商,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无自由劳动力。⑤国家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六、禁奢侈政策1、抑制奢侈、提倡节俭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禁奢侈在某种意义上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表现:汉代政论家曾经警告:“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东方朔批评汉武帝时说:“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伤农,事之难者也!”2、效果不佳的原因:奢侈之风往往自上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