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二、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创作成就大不如前。•晚年寄情山水。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白居易白居易生平与创作: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秦中吟》,《新乐府》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代表作:《白牡丹》《买花》《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观游鱼》《鸟》《赋得古原草送别》《问刘十九》《宫词》知识点:“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元轻白俗”-------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二人在诗歌革新中取得杰出成就,但白诗过于强调通俗平易,元诗还流于轻佻淫靡.后人“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故苏轼讥之为“元轻白俗”。(3)《琵琶行》《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琵琶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写作背景:疏通字词贾(gǔ)人荻(dí)花管弦(xián)六幺(yāo)钿(diàn)头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虾(há)蟆陵读诗歌,概括每段大意课文详解(1)小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答: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伤感凄凉的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2)全文结构与内容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A.第一部分:江头送客闻琵琶第一诗段: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诗的引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第二层: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第三层: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B.第二部分:江上聆听琵琶曲第二诗段: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第一层: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第三层:听众的反映。C.第三部分:琵琶女自诉身世苦第三诗段:写琵琶女自叙身世。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显出庄重的脸色)。第一层: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备自叙的动作和神情。第二层: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D.第四部分:同病相怜伤迁谪第四诗段:写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E.第五部分:重闻琵琶青衫湿第五诗段: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结构与主旨归纳:琵琶女三次演奏示意图: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演奏《霓裳》《六么》(详写)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青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琵琶女自述身世诗人述“迁谪意”同时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照应诗人琵琶女送客闻琵琶独自弹琵琶欣赏琵琶演奏琵琶感叹世态自述身世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君翻作琵琶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满座重闻皆掩泣人物形象分析1.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2.“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名动京师飘沦憔悴琵琶女白居易今昔才貌双绝年长色衰才高位显被贬放逐名动京师飘沦憔悴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境况相同感受相同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琵琶行》中的情感:1、白居易被贬谪的怅恨之情。2、琵琶女被侮辱、被玩弄的悲苦之情。3、白居易对琵琶女深切的同情。4、琵琶女对白居易的感激之情。主旨小结: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表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7.艺术特色A.写作特点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a.音乐描写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B.创作特色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乐曲的无穷含蕴。3、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高超的音乐描写:描写音乐的句子:运用比喻写音乐效果演奏者的动作态度运用拟声词点拨音乐中的感情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柔美幽细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高亢铁骑突出刀枪鸣——气势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小结:1、大量运用比喻;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3、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4、巧用拟声词和叠词。b.典型性归纳:典型乐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次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典型境界:典型氛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典型感情:三、知识点梳理主题内容: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基础知识:A.一词多义1、言:2、数:3、语: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使快弹数曲(几,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4、为:5、轻:6、泣: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商人中立轻别离(轻视,动词)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B.古今异义词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老大: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C.文言句式歌以赠之(宾语前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感斯(于)人言(省略句,于,被)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于,在)四、探究与思考讨论题:1.你喜欢《琵琶行》一诗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2.你喜欢白居易其他诗篇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3.唐代三大诗人,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的诗?为什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