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范围活动一:读教材填空(1-2题)1.概念: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及其的总和。3.用概念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概念的关系。4.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②一块棉花田中的所有棉蚜;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①③⑥B.②④③C.②⑤⑥D.①⑤③知识点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活动二:读教材填空(1题)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作用(完成“实例”和“作用”栏)成分实例作用特例生物营养方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热能、水、空气、等为生物群落提供和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把太阳能转变成,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变为;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和传播种子分解者主要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2.根据以下资料,探讨下列问题:①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分别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②菟丝子(植物)能够寄生在豆科植物上生活;③蚯蚓、蜣螂可以分解动物的粪便;④病毒、寄生细菌通常营寄生生活。(1)生产者都是植物吗?植物都是生产者吗?举例说明。(2)动物都是消费者吗?消费者都是动物吗?举例说明。(3)细菌都是分解者吗?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哪些成分?(4)群落中包括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3.完成上表中的“特例生物”和“营养方式”栏4.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一组的是()A.海带、梨树、酵母菌B.蘑菇、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25.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二)各成分之间的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三:读教材填空(1题)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2)写出食物链的消费级别和营养级别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生物成分初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据上表分析食物链中消费者的级别与营养级别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的。(2)形成的原因: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植食性动物的食物。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植物,也可能被肉食性动物所食。(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是和的渠道。3.观察下列食物网示意图,探讨下列问题:(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条食物链。(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3)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4)图中H属于哪些营养级?。(5)C与D之间的关系是,B与E之间的关系是,B与C之间的关系是。(6)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5.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6.下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物质只能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37.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六营养级A.①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课后练习1.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2.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上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4.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5.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7.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A.10条B.15条C.20条D.25条8.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是()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9.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4C.因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处于捕食链中的最高营养级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10.如图为一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的光、CO2、H2O、N2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2)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蛇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5)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11.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12.探究课题:证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探究准备:等大的玻璃瓶四个、清水、河泥、生长状况和大小均相同的金鱼若干条、生长状况和大小相同的金鱼藻若干。探究步骤:①取玻璃瓶,分别编号为1、2、3、4。②分别对4个玻璃瓶做以下处理:③观察四个玻璃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结果讨论:(1)1号和2号相比,哪一瓶中金鱼存活时间长?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1号和4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备成分?若不能,应如何改进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