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陇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河陇文化作业1得分教师签名一、简答题(共50分)1.河陇文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河陇是一个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混合并存的地区,河陇文化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河陇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区。河陇叫典型地带有多元融合的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2.简述大地湾文化遗址的概况。答: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大地湾遗址1958年后即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秋开始发掘,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年。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3.甘肃彩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答:时代最早,地域广大,甘肃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是中国彩陶发源地之一;在中国各地的彩陶渐趋衰落时,马家窑文化彩陶却独放异彩,在甘青地区形成了中国彩陶的鼎盛阶段,其艺术水平之高,文化成就之大,其他彩陶文化难以比肩;当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彩陶推出历史舞台时,甘青地区依然生存者一批坚持使用彩陶的先民,并进而将彩陶艺术向西传入新疆。二、分析论述题(共50分)1.结合下面这篇祭文,谈谈你对伏羲文化的认识和今天公祭伏羲的意义。2005(乙酉)年祭文维公元二00五年七月三日,岁在乙酉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华儿女,汇聚天水,谨以鲜花雅乐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曰:陇阪高峻,渭水逶迤。大哉羲皇,诞生成纪。三皇之首,五帝之先。丰功伟绩,世代绵延。始画八卦,文明肇启。以龙纪官,分部治理。初作网罟,佃渔大起。伏牛乘马,牧业开启。间推历度,创立节气。刀耕火种,农业起始。建屋化布,寒冷有避。钻木取火,冶金成器。刻划符号,书契记忆。始制嫁娶,俪皮为礼。琴瑟九针,万民之喜。中华儿女,圣德广被。巍巍吾国,龙脉永承。世纪更新,华夏呈祥。改革开放,国富民强;羲皇儿女,开来继往。伟大中华,自立自强;民族复兴,大即大望。今日公祭,昭告羲皇;肴馔既陈,伏惟尚飨。答:作为民族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从身体力行到抽象思维,从蛇图腾到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为“有圣德”的民族领袖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3用。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唤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2.请选择马家窑文化三个文化类型中的任何一个,对它的器形和纹饰做介绍,并谈谈你对其艺术性的认识。答: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逐渐形成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马家窑文化,产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它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姿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朴、大器、浑厚的艺术风格。它神奇的动物图纹,恢宏的歌舞,对比的几何形状,强烈的动感姿态,象黄河奔流的千姿百态,生生不息,永世旋动。它象黄河浪尖上的水珠,引领着浪涛的起伏,臻成彩陶艺术的高峰。它留下的极其丰富的图案世界,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它所给予我们的欣赏价值是任何现代艺术都不能代替的。越是遥远的文化,就越能成为现代生活中最珍贵的收藏观赏品。河陇文化作业2得分教师签名一、简答题(共50分)1.简述丝绸之路西安到敦煌间的基本走向。答:由西安出发向西行,须翻越陇山和渡过黄河,才能进入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陇山是一条纵贯于陕、甘、宁交界的山脉。主要有北、南二道。北道:由西安向西北行,经今彬县、泾川、平凉道固原,从固原向西,越陇山北段,到祖历河畔,经会宁县北郭城驿抵黄河东岸靖远,渡黄河西进到达武威。南道:由西安朔渭水而上,在今宝鸡西再朔千水西北上,经陇县,越陇山到张家川县,从张家川到通渭,向西经定西、榆中,从兰州渡黄河,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2.请谈谈你对敦煌飞天形象的理解。答: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3.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4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二、分析论述题(共50分)1.为什么丝绸之路被誉为“世界文化的大运河”?答:“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世界上历史最早、路程最长的国际商贸通道。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以及五大技艺,蚕桑、丝绸、稻作、茶艺、陶瓷等,都是经过这条大通道,走向国际、传遍世界。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创举。丝绸之路的意义是:不仅兼收并蓄地接纳东西方各种补养而获得自身发展,而且向外界输出自己的经济文化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的“丝绸之路”,把西方与东方、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智慧创造沟通起来,汇合成广阔多元的人类文明之海,因而被誉为“文化大运河”。2.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莫高窟的评价是: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请结合有关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答: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千”意为多。它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可供参观洞窟10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敦煌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河陇文化作业3得分一、简答题(共50分)1.请谈谈甘肃境内明长城的走向。答:名长城走向在甘肃境内有两条。主干线西起嘉峪关,东经今高台县石泉子,循黑河穿高台、临泽、张掖三地,至山丹县城后继续东行进入永昌县,穿金川峡,过河西堡,进入民勤县,绕了一个大弧圈,再由蔡旗堡折向正南进入武威市境,循洪水河岸南行,至黄羊镇以东进入景泰县,沿黄河向西北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另一条复线是自今武威黄羊镇以东的东滩由主干线分出,直向南穿古浪峡,越乌鞘岭,沿庄浪河纵贯永登全境,至河口沿黄河进入兰州市区,过桑园峡,至永靖县的大浪沟止。52.麦积山石窟造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见长。麦积山是红土与砂石构成的铄岩,开窟尚可,塑像却不成。工匠们没法像云岗、龙门那样依山取势造大佛,或是借石刻形雕菩萨,只得和泥塑像,这就使麦积山成了以泥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石窟。3.崆峒山为什么被称为道教名山?答: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起源于东汉。而它的思想理论基础却是盛行于春秋以来的黄老之学,应当说黄帝、老子都是道教的祖师。崆峒道教以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闻名天下,追根朔源,崆峒山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并不为过。二、分析论述题(共50分)1.试述长城的历史作用。答:一、防御扰掠,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这是主要用途。从实际情况看,古长城沿线大体上与农牧区自然分界线相吻合。北方广阔草原适宜大规模游牧,农牧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这种地理环境既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容易产生摩擦。自从因发明辔具而有可能组建富于高度机动性的骑兵队伍之后,游牧民族便如猛虎添翼,在相当长的历史年代对农耕民族保持巨大军事压力。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原王朝无力也无需耗费巨大国力去控制北部辽阔的荒漠与草原,而又不得不随时提防时刻觊觎邻人财富的游牧部落南下劫掠。事实上几乎历代中原王朝都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挑战。学术界的研究表明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又都与历史上四个寒冷时期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关,农牧区的自然分界线在寒冷期被推到了黄河以南。可以说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战关系始终是中国古代影响、制约双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长城便是这种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产物,是中原王朝为填补天然障碍不足而建立起的防御体系。二、开发屯田,保护屯田和保护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凡是修筑长城的地方,都要组织修筑长城的人和其随从家人,进行农牧业生产,以保证长城沿线的供应,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秦始皇时期在修筑长城的同时,不但在长城的沿线设十二郡,而且移民前往开发。汉武帝时又大量发展了屯戍和屯田,有组织地进行发展农牧业生产。同时,长城烽燧也是保护屯田和开发这些地区最好的屏障。三、开拓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代,经过多次对匈奴贵族奴隶主的征讨战争,开拓了广大的西北边疆,确保河西战略要地的安全,修筑城障、列亭,最远达胪朐山(约在今阴山北麓),这些城障使汉军退可守,进可攻,从而保护了阴山和祁连山内外富饶的垦区和草原。四、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秦始皇时在修筑长城时,随长城内外,都辟有宽大的直道和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沿着长城的十二郡也有大道相通,无论传递文书,还是商旅往来,都很方便,这对发展中原与边远地区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汉代又打通西域的交通大道,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使节往来和商旅的通过。长城的烽燧也是沿着这条大道修筑,起到保护中西交通畅通的作用。长城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