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的一般理论第三节货币危机理论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它主要反映在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中。(一)长期资本流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是长期资本流动。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国际贷款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二)短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指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各种金融资产。套利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贸易资金融通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一)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原因国际资本流动是一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转移,与国际贸易类似,国际间的要素报酬差异将造成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如果一国的资本相对丰裕,则该国作为资本报酬的利率就会较国外利率低,由此资本就会由该国流向他国。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二)证券投资国际分散化的动因要素报酬差异只能说明资本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的单向流动,而现实中,资本在多数国家之间是相互或双项流动的。投资者除了关心投资收益外,也注重投资收益的稳定性。证券投资国际分散化将更利于改善风险管理和提高收益。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的一般理论国际金融体系越来越频繁地发生着危机:►金本位制崩溃(1920s)►华尔街危机和经济大萧条(1929-39)►美元违约(1971)和石油危机(1970s)►拉美债务危机(1980s)►全球股市危机(1987)►日本金融危机(1991-2003)►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2-93)►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95)危机(续)►亚洲金融危机(1997-99?)►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巴西货币危机(1999)►美国财务丑闻(2000-2003)►阿根廷危机(2001)►新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中东、东欧、非洲)►美国次贷危机(2008-?)►欧洲债务危机(2009-?)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的一般理论一、国际金融危机的一般理论(一)海曼·明斯基(HymanMinsky)货币主义理论家中享有极度悲观的声誉,他十分悲哀地强调货币体系的脆弱性及其导致灾难的可能性,强调信用体系的不稳定是危机发生的一般原因。危机是在外部冲击时产生的。为什么危机发生得如此频繁呢?正常情况下,快速的经济增长需要相应的快速的银行信贷增长的支持。但是,当对资产价格投机需求增加并迅速取代生产性投资需求、人们“买只是为了卖”时,就会出现过度交易,投资者大量购买的结果是银行信贷增加,而抵押(质押)品的价格是越来越通胀的,于是实现了泡沫的加速成长。任何事件都可能引致泡沫的破裂,此时,市场突然只有恐慌性抛售,资产价格急速下跌,投资者或者抛售资产遭受巨大损失,或者变现不成功,最后出现违约或破产。而银行发现贷款人不能偿还债务,而原来的贷款抵押(质押)品大幅贬值,于是出现了信用枯竭(Creditdryup)。好公司也得不到贷款,或优良贷款也被要求提前偿还,以确保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国际金融危机的一般理论(二)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凯恩斯将资本分为善意资本(virtuouscapital,投资于生产、基建和服务的资本)和恶意资本(viciouscapital,纯粹为投机目的)。正是恶意资本和错误的政府政策导致19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提出了需求经济学,认为政府部门有义务进行需求管理来弥补危机时期私人部门需求的不足。一、国际金融危机的一般理论(三)金德尔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金德尔伯格特别关注为什么金融危机往往比最初的错误本身更严重、更持久?他指出一国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具有超然地位或“盟主”地位的最后贷款人的重要性。不仅最后贷款人在恐慌发生前的救助是重要的,而且最后贷款人存在本身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金融恐慌。大萧条持续时间长的原因就是缺乏国际最后贷款人,导致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以邻为壑政策。一、国际金融危机的一般理论(四)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关注繁荣-崩溃周期背后的根本原因?他认为是企业家而不是企业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石,是创新和企业家愿意引入创新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样,创新成为了体系进步和不稳定的原因。“创造性地破坏”的体系发展迫使旧的技术、产品、经济金融体系快速适应或被淘汰。当创新步伐突然加快,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危机。这是否意味着危机是好的、必要的?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一)TheGreatDepression大萧条导致了:工业产出减半、失业率最高达25%、世界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出口国家贫穷。1、根本性原因:农产品过剩1920年代资本品的过度投资美国经济脆弱(收入分配不均、银行业问题)2、诱发性原因:NewYorkStockExchange,NYSE1929年11月崩盘美国银行失败(资产价格下降导致贷款违约和银行破产、1920年代在信贷支撑基础上的过度投机、过度借贷)3、危机持续、严重的原因:政府错误的财政政策(平衡预算政策、紧缩货币政策、加税、减少福利支出)对德、奥的赔款要求“以邻为壑”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竞争性贬值等)缺少最后贷款人或领导地位的强势角色(美国的消极退出导致了1933年WorldEconomicConference寻求采取统一行动恢复世界经济的努力失败)4、大萧条对美国的影响大萧条中,美国经济受影响最严重(工业产出、老工业的衰落、东北工业中心的衰落)。但是,美国也孕育着积极的变化:人口西移西部崛起新产业(主要有石油化工、新的消费产品、耐用消费品、新品牌、国内经济的商业化、飞机、好莱坞等)西海岸成为新的增长区(加州人口1940年代末成为人口最多的州、洛杉矶成为美国人心中理想的城市)INDEXOFINDUSTRIALPRODUCTION1929=100World/Japan/USA/UK/Germany/Canada/France19258487898177701926859177907819279183899697798319289589939599919219291001001001001001001001930869580928699851931759268846886711932649854835372581933721136488618160193478129669980757419358614276106947282193696151881161067890193710417192124117821001938931737211612676955、大萧条对世界的影响WORLDTRADE:1929-1933(US$GoldMillions)19291930193119321933AverageMonthly2858232716681112997VolumeIndex(1929=100)10081583935DECLINEINEXPORTINCOME1929-1933(%)Chile80China75-80Malaya70-75Canada65-70Mexico65-70NewZealand55-60Australia55-60Colombia50-55Philippines30-45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的一般理论(二)InternationalDebtCrisis1、原因到1980年代早期,发生了全球债务危机。第三世界国家已没有偿还能力的西方商业银行贷款达到5000亿美元。究其原因,除了国际银行竞争加剧原因外,拉美、非洲和东欧国家政府由于石油危机,对贷款有永不满足的需求;国家主导型发展模式的诱惑(日韩成功);1970年代一系列冲击(越战引发的通胀危机;1973和1979年的石油危机;1974-76年全球经济衰退减少西方国家的进口需求,而石油危机增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进口,因此产生经常账户赤字需要融资;全球利率的上升)(二)InternationalDebtCrisis2、结果结果,第三世界和东欧国家——银行客户陷入困境,银行只好提供更多的贷款,新贷款越来越多地用于支付旧贷款的利息,贷款利息从1973年的150亿美元上升到1982年的1000亿美元,银行陷入困境。到1982年,墨西哥发生债务危机,比索从25贬值到100,巴西和阿根廷也陷入了相似的困境。(二)InternationalDebtCrisis2、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债务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债权银行陷入困境,美国1982年底,最大的9家银行共向拉美国家提供510亿美元贷款,相当于这些银行自有资金总额的176%,其余银行提供了790亿美元。债务国基本丧失了主动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的能力,经济全面紧缩。最初的援助措施(1982-84)——在IMF的协调下,一方面,各国政府、银行和国际机构向债务国提供贷款以缓解资金困难,另一方面,重新安排债务,IMF要求债务国国内紧缩,债权银行延长债务本金的偿还期限,但是并不减免债务总额。(二)InternationalDebtCrisis2、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贝克计划(1985-88)——通过安排延长原有债务期限、新增贷款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要求其调整国内政策。在贝克计划执行中,产生了一系列创新手段,如债务资本化、债权交换、债务回购等。布雷迪计划(1989年后)——鉴于许多银行对不良债务失去了信心,因此,提出在自愿的、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原有债务采取各种形式的减免。1990年后,美国利率显著下降,债务国的政策调整也初见成效。1992年,债务危机基本宣告结束。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的一般理论(三)TheAsianFinancialCrash1、根本性原因•许多基础产品的过度供给(石油、金属、农产品)•日元升值引起许多基础产业生产力过剩(日本公司海外多度投资,韩国在汽车和电器方面的过度海外投资等)•国际金融市场失控(机构投资者寻求短期利润,游资规模巨大,银行业追求国际化趋势,国际银行过度借贷导致这些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短期外资,金融市场自由化改革速度太快,而监管缺乏等)•日韩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三)TheAsianFinancialCrash2、诱发性原因•早在1997年初,就有一些迹象:韩国韩宝集团破产、泰国第一金融公司破产、许多国家经常账户恶化等。诱发性事件主要有:•1997年7月泰铢贬值•国际银行业恐慌性撤资(6个多月时间收回800-1000亿美元贷款)•美国对冲基金投机性冲击(三)TheAsianFinancialCrash3、导致危机持续、严重的原因许多区域内银行流动性困难或变得厌恶风险,信用枯竭许多企业背负沉重债务负担,面临破产政府试图通过以邻为壑的政策解决危机(如削减进口)(三)TheAsianFinancialCrash但是,也有一些亮点:中国在危机期间仍维持了相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止各国进一步竞争性贬值,助于区域经济的稳定中国维持了进口规模香港1997年10月和1998年9月击退投机性攻击台湾在危机中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香港和新加坡的银行系统没有出现重大的违约或破产。(三)TheAsianFinancialCrash4、东亚危机的影响日本是最大的输家美国是表面上的赢家中国是最大的政治上的赢家香港和新加坡银行业被证明是这一地区最强大的台湾尽管受到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但是是IT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国家遭受重大损失第三节货币危机理论一、经济基础恶化带来的投机性冲击导致的货币危机(第一代危机模型——PaulKrugman)货币危机的发生是由于政府不合理的宏观政策引起的。投机性冲击导致储备急剧下降为零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基本处于被动地位。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危机发生的关键。70年代以来墨西哥的三次货币危机、82年智利货币危机等,均属于这种类型。第三节货币危机理论二、主要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性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Ob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