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道家文化与企业谋略一、老子的生平老子,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人称老聃,楚国昔县(今河南鹿邑县)历乡曲仁里人,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隐居不仕,不期所终。老子被民间称为太上老君、道德真君。后世的道教将其奉为“祖师爷”老子开创了道家学派,留下了一部五千余言的《老子》。《老子》是用韵文写成的道家著作,共八十一章,分为《道篇》和《德篇》。因其后来被尊为道教经典,故又称《道德经》。二、老子的宇宙观1.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篇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是什么?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忽。恍兮忽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就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有”和“无”是“道”运作时的两种状态:无是产生天地的动力;有是万物的本始。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又是“无、大、一”。“道生一,一生二(阴阳),二生三(阴阳和),三生万物。”“一”是太极,“二”即两仪,谓天地也。“三”被是八卦。于是在道的作用下整个宇宙的演变就开始了。“德者得也”。“德”:世间万事万物的特点,无数“德”(特殊)构成“道”(一般)2.道法自然“道”有“天之道”和“人之道”。“天道”是自然规律。大道无形,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无所不在,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道法自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效法或效仿的意思。道的最大特点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称之为“玄德”(万物各自体现出的本性就是“德”)。老子通篇所述者,一“道”一“德”,并不包括低层次的仁、义、礼、智、信。。3.辩证法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承,长短相行,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物极必反事物“曲则全,枉则直;满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量变质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三、老子的政治观1.无为而治老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又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干,而是要无所为而为,有所不为方能有说为,也就是凡事要顺乎自然。“观止”::“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种法门被道家称为“观止”。反对有为: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又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家哲人是关注现实政治的。《老子》中,直接议论如何治“民”的,共33处,直接建议“侯王”的,共五处,言兵的有12处,而关于“治国”的论述,共21处,涉及11章。“无为而治”也称为“圣人之治”A.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C.老子主张以“人”治来治理天下,并给统治者提出了标准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D.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2.小国寡民老子描绘了理想世界:“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就是说,管理一个大国像烹饪娇嫩的小鲜一样,要精心,不要来回折腾。胡锦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4.人君南面之术抱一:做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善取:学会控制——“将欲歙之,必同张之;将欲弱之,必同强之;将欲废之,必同兴之;将欲夺之,必同予之。”善守:以退为进。“知止,知足,去甚,去奢,去泰”,“知其雄,守其耻,知其廉,守其辱。”无为:无为而无不为5.处世态度身重于物列子“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份,四为货.”少私寡欲“治人事天,莫若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君子之交淡如水”,“功遂自退”柔弱胜刚强“不敢为天下先”,“不争之德”“和光同尘”(不锋芒毕露)上德若谷(心胸开广)“人贵有自知之明,要以德抱怨”“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四、庄子的思想1.庄子生平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姓庄,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楚庄王之后。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也有说是安徽亳州蒙城人)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根本精神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文采更胜老子。鲁迅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真人,代表作《庄子》受封为《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住在贫民区,生活穷苦,靠打草鞋过活。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他把自己比作落在荆棘丛里的猿猴,“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楚威王闻知庄子很有才能,派了两名使者,以厚币礼聘,请他作相。庄子说:千金、相位确是重利尊位,但这好比祭祀用的牛,喂养多年,便给它披上绣花衣裳送到太庙作祭品,我不愿如此,宁愿象条鱼,在污泥浊水中自得其乐。这些记载反映出庄子的性格和人生观。2.庄子的政治思想庄子对现实十分悲观,消极厌世,对整个人生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视仁义和是非如刑罚:仁义是一种黥刑,是非是一种劓刑。他所推崇的上古帝王就是个睡得安安稳稳,浑浑噩噩的人。庄子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3.庄子的哲学思想《史记》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和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1)天道观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理,讲天道自然无为。认为形体产生于精神,而个别精神产生于绝对精神“道”。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他又说:“通天下一气耳。”认为道即气,道作为世界统一原理,不是在天地万物之外的“造物者”,而是一切事物内在的原因,因此带有泛神论因素。庄子认为天道犹如“大块噫气”的交响乐,瞬息万变,充满天地。他论述运动变化的绝对性时说:“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持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强调了绝对运动,由此导致否定相对静止,否定事物质的规定性。“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他认为,从道看来,小草茎与大屋柱、丑人与美人、宽大、狡诈、奇怪、妖异等等,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从而形成了相对主义的理论。(2)人道观强调用自然的原则反对人为他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他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为的一切都是不好的。因此,不要以人的有目的活动去对抗自然命运,不要以得之自然的天性去殉功名。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任其自然,具备了理想人格的人就是无条件地与自然为一的“至人”。《逍遥游》说,真正获得自由的“至人”超脱于是非、名利、生死之外,达到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活动才会感到自由的神秘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3)认识论以相对主义为基础,反对独断专行:“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反对以己为是,以人为非:“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要求克服主观片面性。庄子认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庄子的不可知论是错误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周梦蝶:梦中化蝶,心向自由。•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洪丕谟著《中国佛门的大智慧》禅师语录有:•“昨日梦说禅,今日禅说梦。梦时梦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昨日合眼梦,今日开眼梦。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庄子的美学思想提倡超功利的人生态度和审美的态度:认为美具有超越有限的、狭隘的功利目的的特征。“道”是一切美的根源。“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宁寂淡然而且心智从不滞留一方,而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汇聚在他的周围。5.庄子智慧凡人心险于山川。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原(探究);达(弄清)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庄子·让王》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庄子·外篇·天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人间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译解】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分别指代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沉鱼:春秋的西施;落雁:西汉王昭君;•闭月:后汉的貂蝉;羞花:唐代杨贵妃•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相忘于江湖•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傍日月,挟宇宙,游乎尘垢之外”“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niè)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多男子则多惧(担心),富则多事,寿则多辱”•“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