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索池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甘肃省陇南市索池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汽化C.光合作用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干冰汽化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光合作用吸收水、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氮的沸点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今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行动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B.大量使用塑料袋C.回收废旧电池D.节约用水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光合作用的作用判断.B、根据大量使用塑料袋的危害判断.C、根据废旧电池能造成重金属污染判断.D、根据节约用水的好处判断.解答: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主题,所以错误.B、大量使用塑料袋会大量消耗石油资源,同时还可能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主题,所以正确.C、旧电池含有重金属,能造成重金属污染,回收废旧电池符合主题,所以错误.D、节约用水能间接消耗能源,符合主题,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考查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主人翁意识.23.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A.B.C.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该物质的组成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B、该图片中含有两种物质的分子,表示两种不同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正确;D、该物质的组成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4.(2分)下列现象或事实说明了分子的性质,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晒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晒干,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2分)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3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C.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B、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分析;C、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解答:解: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故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吸附离子,因此不会使硬水软化,故说方法错误,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考查的重点内容.6.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铸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63C.铕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152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D、根据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判断.解答: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在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为63,所以A正确,C错误;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52﹣63=89,所以错误;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是指实际质量,其单位一般是克,在该题中无法判断.故选:A.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47.(2分)如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B.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C.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它们都是原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核外的电子层、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微粒种类等信息;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已达到稳定结构,由图示可知选项说法错误.B、由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三种微粒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故选项说法说法正确.D、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三种微粒分别为:阴离子、原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铁做成铁锅B.天然气用作燃料C.金刚石加工成钻石D.铜用于制造导线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A、铁做成铁锅,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C、金刚石加工成钻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铜用于制造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9.(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5A.加热液体B.固体药品的取用C.倾倒液体D.量筒读数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液体加热时一般要注意: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进行分析;B、根据固体药品取用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取用的液体的用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要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中上部,故A错误;B、将固体粉末状药品放入试管中的操作为: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竖起后轻弹,故B正确;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缓慢倒入,故C正确;D、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一般用量筒,量筒必须平放,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0.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此题主要是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许多金属或非金属物质发生反应,但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现象也不相同.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冒出浓烈的白烟,白烟是生成氧化镁的白色粉末,所以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2Mg+O22MgO,故不选;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粉末,黑色粉末是四氧化铁,3Fe+2O2Fe3O4,故不选;C、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6水变浑浊的气体,此气体是二氧化碳,C+O2CO2,故选;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都放出热量,都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是二氧化硫,S+O2SO2,故不选;故选:C.点评:此题的难度不大,但在初中化学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现象是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时要熟记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11.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氨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