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药理病理解剖简答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化药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必考简答题★生物学及生物化学1.细胞有哪两大类,它们的结构有哪些。答:根据它们在进化中的地位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可将细胞分为两大类。①原核细胞:一般较小,为1~10μm,其外部由细胞膜包围,膜外紧贴着细胞壁,胞质中含有一环状DNA,分布于核区。另外,还含有核糖体、中间体、糖原粒和脂肪滴,但不含线粒体和内质网。细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属原核细胞。②真核细胞:其结构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真核细胞含有的亚细胞显微结构又分为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前者包括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由膜包绕的细胞结构,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内质网等。膜相结构的膜统称为生物膜;后者指没有膜环绕的各种细胞结构,如核糖体、染色质、核仁等。2.蛋白质是怎样组成的。答:蛋白质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大分子化合物,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还含有磷、硫、铁、锌和铜等。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较恒定,平均为16%(114%~18%),每l00g样品中蛋白质的克数等于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3.什么是氨基酸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pI)?答:①两性性质:氨基酸分子既含有碱性的氨基,又含有酸性的羧基,因此是两性化合物。当在水溶液中时,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同时电离以生成双极离子。若将氨基酸的水溶液酸化,其双极离子会与H+结合而成阳离子;若向氨基酸水溶液加入碱,双极离子的氨基氮原子上一个H+就与OH-结合,生成1分子H2O,致使双极离子变成阴离子,此即氨基酸的两性性质。②等电点:在一般情况下,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的电离程度不相等,因此,纯净氨基酸的水溶液不一定呈中性。若对氨基酸水溶液的pH值进行适当调节,使其氨基和羧基的电离程度相等,此时氨基酸溶液的pH值称为其等电点(pI),氨基酸则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在电场中,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当氨基酸所在溶液的pH值小于其pI时,氨基酸将解离成阳离子;当所在溶液的pH值大于其pI时,氨基酸则解离成阴离子。4.何谓蛋白质的变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答:一些物理、化学因素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引起其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发生显著改变,此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不涉及其一级结构,即多肽链的共价键并未断裂,而仅是蛋白质分子某些次级键被破坏,致使其原有的特定空间结构变为无规则和松散。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去污剂、尿素等;物理因素包括加热、紫外线照射、高压、超声波、电离辐射和机械搅拌等。如致变性因素较温和/或在变性的初期,蛋白质分子尚未受深度破坏,一旦移除致变性因素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原有理化性质和功能就会恢复原状,即此种变性为可逆性,称为蛋白质的复性。蛋白质变性的原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例如75%乙醇,高温高压,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用于消毒、灭菌,可使细菌与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而丧失致病与繁殖能力。5.什么是酶?酶与一般催化剂有何区别?答:酶是生物体内的高效催化剂,它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表现在:①来源和化学本质不同。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凡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或紫外线均易使其变性而丧失催化活性。酶催化的反应皆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而在上述条件下,一般催化剂则较为稳定,酶在生物体内还经常不断更新。②酶的催化效率非常高。较一般催化剂高l07~l012倍。③酶具有高度特异性。一般可分为绝对特异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两种结构极相似化合物的某种反应)、相对特异性(对底物要求不甚严格)和立体异构特异性(如精氨酸酶只催化L-精氨酸水解,而对D精氨酸无作用)。般催化剂如H+能催化淀粉、脂肪与蛋白质的水解;而生物体内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将由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各司其职,分别完成水解。亦即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称为酶的底物),或作用于一定的化学键,促进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定的产物。6.试讨论DNA的变性和复性。答:往DNA溶液中添加过量的酸、碱或加热,将导致维系碱基配对的氢键断裂,DNA分子的双键会解开成两条单链,称为变性。DNA变性后A260值增高,称为增色效应。同时其粘度下降,比旋度降低,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生物活性丧失。DNA变性从开始到完全解链,只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在这温度范围内可以找到一个中点,观察到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该温度称为中点解链温度,习惯简称解链温度(Tm)。Tm值大小与DNA的C+G含量成正比关系。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单链又可恢复成天然的双螺旋结构,称为复性。此时,DNA溶液的A260值降低,即减色效应。7.何谓糖异生途径?它有什么生理意义?答:从非糖物质(如乳酸、甘油与生糖氨基酸)生成葡萄糖或糖原的反应称为糖异生途径。它主要在肝脏与肾皮质进行。糖异生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反应过程,但由于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与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不可逆,故该三步反应的逆过程需要另外的酶催化,即要通过三个“能障”。另外由于草酰乙酸不能自由出入线粒体内膜,因此还要涉及一个“膜障”。现举丙酮酸的糖异生为例:①酮酸→烯醇式丙酮酸:由于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的两步反应,构成一条“丙酮酸羧化支路”以促成丙酮酸一草酰乙酸一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②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③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④膜障:草酰乙酸苹果酸天冬氨酸糖异生途径的生理意义:①主要能在机体空腹或饥饿时保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②进食后肝细胞可直接利用丙酮酸等三碳化合物以补充肝糖原,称为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③调节酸碱平衡。长期饥饿时,肾的糖异生增强,有利于酸碱平衡的维持。8.机体内有哪些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答:体内共有4个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3个升血糖,1个降血糖。(1)胰岛素:由胰岛的B细胞合成,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开始合成出来的是84个氨基酸组成的胰岛素原,分泌前被蛋白酶切除一段长33个氨基酸残基的C肽,剩余部分即为胰岛素。它通过五方面的作用降低血糖:①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的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人细胞内。②经由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以增强糖原合成酶活性并降低磷酸化酶活性,从而引起糖原合成的加速和糖原分解的受抑。③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加快糖的有氧氧化。④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以减少糖异生的原料而抑制糖异生。⑤抑制脂肪组织内的脂肪酶,减少脂肪动员,促进组织利用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由胰岛的A细胞先合成分子较大的前体,分泌时再从前体分解下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胰高血糖素。它是体内升高血糖的主要激素,其作用是:①抑制糖原合成酶,并激活磷酸化酶,使肝糖原分解增加,同时糖原合成降低。②减少2,6-二磷酸果糖的合成,抑制糖酵解并加速糖异生。③促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合成,抑制丙酮酸激酶,从而增强糖异生。④激活脂肪组织内激素敏感脂肪酶,加速脂肪动员,从而间接升高血糖。(3)糖皮质激素:通过促进肌肉蛋白质分解,可使分解产生的氨基酸转移到肝进行糖异生,另外它还能抑制丙酮酸的氧化脱羧,进而抑制肝外组织摄取与利用葡萄糖。所以血糖水平升高。(4)肾上腺素:在应激状态下,通过肝和肌肉的细胞膜受体、cAMP和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来激活磷酸化酶,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乳酸,再经由乳酸循环间接升高血糖水平。9.脂类在机体内怎样分布?它们具有什么生理功能?答:脂类一般可分成脂肪和类脂两大类。脂肪是1分子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故称甘油三酯(TG)。TG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其含量随营养和病理生理状况有较大的变动,所以叫做“可变脂”,占体重的10%~20%。类脂主要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和糖脂等。它们广泛分布在各组织细胞的生物膜内,尤以神经组织的含量特别高,其总量约占体重的5%,膳食、运动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含量变动不大,因而又称为“固定脂”。脂类的生理功能:①储能和供能:甘油三酯(TG)氧化所产能量[38.9kj/g(9.3kcal/g)]要比糖和蛋白质[17.2kJ/g(4.lkcal/g)]多1倍。体内20%~30%的能量由TG供给,又因TG具有疏水性质,故储存时不携带水分,体积较小。1gTG储存时所占体积为1.2ml,只有同质量的糖原所占体积的1/4,所以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②构成生物膜:磷脂、胆固醇和糖脂是生物膜的组分。③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并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④保护作用:皮下脂肪和某些器官周围的脂肪有保护脏器和防止散热以保持体温等功用。⑤胆固醇可在体内转变成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和胆汁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参与前列腺素和血栓噁烷的合成,与代谢调节和血液凝固有关。10.试述体内氨的来源、去路和转运。答:(1)体内氨的来源:①内源性氨,来自氨基酸及其他含氮物在组织内发生的脱氨作用。②外源性氨,由大肠下段的细菌代谢产生,包括腐败作用产生的氨及血液尿素渗入肠道受大肠埃希菌作用而水解产生的氨。③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源自谷氨酰胺。(2)体内氨的去路:①在肝内合成尿素为主要去路。②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其他含氮物。③合成谷氨酰胺。④肾小管泌氨: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铵盐(NH4+)随尿排出。(3)氨的转运:①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肌肉组织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丙酮酸变成丙氨酸,经血液运输到肝脏,再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生成丙酮酸,后者继续经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由血运至肌肉组织,沿糖的有氧氧化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葡萄糖一丙氨酸循环”。通过该循环,使肌肉中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到肝;另外,肝也为肌肉提供了生成丙酮酸的葡萄糖。谷氨酰胺合成酶②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NH3+L-谷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酰胺酶★生理学1.何谓兴奋性?骨骼肌与心肌的兴奋性有何不同?答: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对刺激产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不同组织或细胞在不同情况下,兴奋性高低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组织或细胞在不同情况下,兴奋性高低也不一样,而且兴奋性是可变的。当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发生一次兴奋时,其兴奋性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与低常期的变化,历时短暂,一般在100毫秒以内,绝对不应期为1~2毫秒。心肌兴奋时兴奋性经历有效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的变化,历时很长,约为300毫秒,有效不应期约为250毫秒。故骨骼肌可产生强直收缩,而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2.电生理中,何谓“全或无”现象?答: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高,也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一次阈下刺激无论强弱,一律不产生动作电位,这些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3.试述ABO血型的遗传规律。答:①父母均为O型,子女一定为O型,不可能出现A、B、AB型。②父母中有一人为AB型,子女不可能有O型。③父母中有一人为O型,子女不可能有AB型。④父母中一人为AB型,一人为O型,则子女不可能与父母同血型,只能为A型或B型。⑤父母一人为A型,一人为B型,则子女四种血型均可能出现。4.何谓Rh血型,有何临床意义。答:(1)凡红细胞膜外表面有Rh因子(D抗原)的,称为Rh阳性。没有Rh因子,则称为Rh阴性。无论是Rh阳性或阴性,他们血清中均无先天性抗体。据调查,中国人汉族99%为Rh阳性,1%为Rh阴性;苗族70.6%为Rh阳性,29.4%为Rh阴性。(2)主要临床意义:①与输血有关:Rh阴性的人如果首次输入Rh阳性的血,在Rh抗原刺激下,血清内可出现抗Rh抗体,以后再次输入Rh阳性血时就会产生输血反应。输血次数越多,反应越严重。②与妊娠有关:Rh阴性妇女如果怀了Rh阳性胎儿,则胎儿红细胞外表面Rh抗原可于分娩时经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当再次怀Rh阳性胎儿时,这种抗体就可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因此,如果妇女多次怀死胎,或多次婴儿死于黄疸,则应考虑Rh血型不合之可能。5.何谓内源性凝血,何谓外源性凝血。答:①内源性凝血:是指血凝过程从血管内膜下胶原组织或异物激活因子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