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章 国际债务与国际金融危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国际债务与国际金融危机第一节国际债务危机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本章重点:外债及国际债务危机的概念外债规模的适度性国际金融危机的概念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理论解释本章难点:外债规模的适度性的衡量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理论解释第一节国际债务危机一、外债的含义IMF的定义:是指某一时刻,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以外币或本币计值的,已使用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1)是时点指标——外债余额;(2)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债务;(3)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4)全部债务,包括外币的、本币的,乃至实物形态的。我国1987制定了《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对外债的定义: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要点:(1)货币形式,不包括实物形式的债务;(2)外币形式,本币债务不算作外债;(3)中国境内注册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债务视为非居民管理,即国内借款单位向其借入的外汇资金视同外债;而其向外借入的外汇资金不视为外债。二、外债规模的适度性外债又分:——外债总额:“协议贷款”总额,通常在若干年内分期拨付、陆续提用,属潜在债务。——外债余额:是已拨付正在使用尚未归还的实际债务。构成实际的债务负担。——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构成当年实际债务负担。GNP或GDP(体现一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指标)外汇收入(外债最终要靠其偿还)于是,就有衡量外债规模的适度性的参考指标:1、负债率=一般认为警戒线为20%,而世界银行认为,安全的负债率应低于40%。外债余额的增长速度应不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GNP该比率应低于5%。这两个指标衡量一国对外债的承受能力。%100GNP外债余额3、债务率=该比率不高于100%。外债余额增长速度应不超过外汇收入增长速度。4、偿债率=该指标应控制在20%以内为宜。这两个指标衡量一国对外债的偿还能力。%100当年外汇收入外债余额%100当年外汇收入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三、债务危机及国际债务危机(一)债务危机及国际债务危机的概念债务危机:是指一国外债负担超过了其承受能力而出现的无力如期偿还债务本息的现象。国际债务危机:是指一系列债务国相继出现债务危机的现象。(二)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1、危机状况及其特点1981年3月,波兰政府宣称无力偿付到期外债本息;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首先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债务,随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等拉美国家纷纷跟进,一场席卷全球的债务危机爆发。这场债务危机对债权人和债务人造成了沉重打击,尤其是严重拖累了债务国的经济发展,其影响持续了近10年,以致于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拉丁美洲“失去的十年”。同时,这次债务危机爆发后,迅速蔓延到全球50多个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持续了近20年,对国际金融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迄今为止影响面最广、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债务危机。此次债务危机的特点(P216~218):(1)债务规模巨大且持续增长(2)债务结构不合理(3)债务的地区和国家高度集中(4)卷入危机的国家之多、涉及面之广为历史所罕见2、国际债务危机的成因(P219~222)内部原因:(1)盲目举债,规模失控;(2)不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3)利用不善,管理不妥。外债管理:数量与结构管理外债数量管理体现为保持适度规模;外债结构管理体现为优化债务结构。债务结构包括以下方面:——外债来源结构——外债期限结构——外债利率结构——外债币种结构——借债方式结构——外债投向结构该指标应控制在20%以内为宜,即短期外债不宜过多。短期外债余额外债余额×100%=短期债务比率外部原因:(1)国际经济环境不利。(8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萧条,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实行贸易保护)(2)国际信贷市场的形势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国际信贷紧缩)(3)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和利率的变化加重了发展中债务国的债务负担。3、国际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1)最初的挽救措施——债务重新安排与贷款(2)贝克计划(3)布雷迪计划贝克计划:重点“增加新贷”布雷迪计划:重点“宽减原有债务和偿债开支”,而且承认国际债务问题是债务国偿付能力的危机,而非暂时的资金周转失灵。因此提出减免债务,主张把削减债务本息放在首位,而不是以往所主张的借债还债。以增长促还债(4)菜单方案债务—股权转换(debt—equityswaps)债务—出口转换(debtforexportswaps)债务—自然环境转换(debtfornatureswaps)债务交换(debtexchanges)债务回购(buyback)(1)回购债务。回购债务指允许债务国按一定的折扣以现金购回其债务。智利曾于1988年按约44%的折扣率回购其所欠债务。(2)债务转换。①债务—股权转换,即将债务转换成直接投资。具体做法是:债权国将帐面上的债权以债券形式折价出售,债券购买者(即投资者)买下债权后,通过银行贴现转换成债务国的货币再进行投资。②债务—出口转换。它是拉美债务大国巴西为减缓巨额外债而推行的出口掉换外债的办法,即用出口商品换回等值的巴西债权。具体做法:外国进口商按一定折扣购买巴西债权,用获得的当地货币支付给出口商。同时巴西实行出口补贴政策,这样使巴西外债负担减轻了,同时出口猛增,经济有了活力。③债务—自然环境转换。这是前西德政府针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迫于偿债压力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以增加出口,使热带雨林遭到大面积开采,导致生态严重失衡,势必影响全球生态平衡的状况而提出的债务与自然环境的掉换,即发展中国家如果想要工业国豁免或减免旧债,必然以做出保护自然环境,至少是阻止其继续恶化的政策承诺为前提。总体来看,对国际债务危机的解决,需要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与恰当的国内经济发展政策相结合。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一、金融危机的含义与特征所谓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后的总爆发。集中表现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证券、房地产和土地等资产的价格,企业破产数,以及金融机构倒闭数等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并且已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灾难性影响。金融危机表现形式:货币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债务危机上述现象是密切联系且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它们同时或相继发生乃至引发全社会的经济危机甚至政治动荡。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两者有区别。货币危机从广义上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在狭义上是指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金融危机则不仅仅表现为汇率的波动,还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引自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金融危机具有以下特征:(1)马太性;《马太福音》第二十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金融危机一旦爆发,会由于失去信用基础而加速变动,使危机国雪上加霜。(2)连锁性;(蔓延性)(3)破坏性。金融危机不仅使一国金融业陷入瘫痪,而且会冲击整个经济体系,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二、国际金融危机回顾◆世界历史上发生过9次大的金融危机:——1929~1933年爆发的“大萧条”——1973年国际货币体系危机——1982年爆发的拉美国家外债危机——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1992年爆发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1年爆发的拉丁美洲债务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三、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1、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从而引发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克鲁格曼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2、经济基础比较健康,主要由心理预期作用而引发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预期自我实现型金融危机理论)3、由于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从其他国家传播而来的金融危机。(蔓延型货币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后,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出现代表性的理论,统称“货币危机新论”)(一)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第一代理论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因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失当导致实际经济恶化,投机者根据实际经济基础的变化情况,在预计到现有的固定汇率体制难以维持时对其货币发动攻击,从而引起固定汇率体制的解体。这类模型强调实际经济基础的变化,并强调汇率制度的制度选择与国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另外,根据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一国通过未来的出口收入来平衡经常项目赤字的能力是能否维持稳定的汇率制度的重要因素。换言之,一国货币当局是否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维持汇率制度非常重要。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以克鲁格曼(Krugman,1979)的研究为代表。克鲁格曼认为:中央银行在维持固定汇率制时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即如果政府采取与固定汇率制相矛盾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固定汇率制度的瓦解。这主要是因为,在政府存在着大量财政赤字时,中央银行必然增发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进而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本币趋于贬值;本币贬值会改变以本外币表示的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化,公众就要调整资产结构,如抛售本币,购买外币,市场上的投机者也会推波助澜;随着政府持续地为财政政策赤字融资和在外汇市场上反操作,其外汇储备逐步枯竭,最后中央银行别无选择,只能任本国货币自由浮动,结果引发以本币大幅度贬值为主要征兆的金融危机。(二)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是基于投资者的预期和行为,研究市场预期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影响。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爆发。然而与其他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涉及危机国家的信贷并没有快速扩张,而且在危机爆发两年后,这些国家货币的币值就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这表明,即使在基本经济面运行良好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在对此研究的基础上,Obstfeld等人(1994,1996)提出了金融危机的第二代模型。Obstfeld等人认为,货币当局维护固定汇率的成本是与公众的预期密切相关的,公众的贬值预期越强(外币的远期汇率大幅上升),维护固定汇率的成本越高,公众预期变化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什么是对冲基金?对冲基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是怎么回事?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Hedge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在一个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较差的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HedgeFund的称谓亦徒有虚名。对冲基金己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现在的对冲基金有以下几个特点:(1)投资活动的复杂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