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次定义生态学。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是我国生态学奠基人。2.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利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E.P奥德姆的《生态学基础》获得泰勒生态学奖。3.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生态学,实验室生态学,理论生态学。4.臭氧对太阳的紫外辐射有很强的吸收作用。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6.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及生物圈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7.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持续,环境持续,社会持续。8.生态系统的含义: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9.从理论上讲,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无消费者的生态系统可能存在。10.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11.红树林能在海湾生存是因为其具有泌盐现象。1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13.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14.生态适应是生物处于特定环境条件(特别是极端环境)之下时发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的改变,以便与生物的生存环境相协调。如仙人掌肉质茎适应沙漠环境15.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作物的产量往往取决于最小量矿质营养元素的供应。16.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相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17.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由于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生态、生理、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18.阳性植物如上层乔木,蒲公英,蓟,槐,松,杉,栓皮栎。阴性植物如部分蕨类、连钱草、观音坐莲、铁杉,红豆杉,茶树,人参,三七,半夏,细辛。19.常见长日照植物有牛蒡、紫苑、凤仙花、除虫菊、冬小麦、大麦、油菜、菠菜、甜菜、甘蓝、萝卜。人为延长光照可促使这些植物提前开花。常见短日照植物有苍耳,牵牛,水稻,玉米,大豆,烟草,棉。人为减少光照可促使这些植物提前开花。20.短日照植物有南向北引种时,往往出现营养生长期延长,发育推迟。短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时往往出现生育期缩短,发育提前。长日照植物由南向北引种时,发育提前。由北向南发育延迟甚至不开花。21.由南向北光照变短,纬度升高。22.冬季树干涂石灰,防止日灼病,树皮粗糙的温度振幅高。2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个体较大的,其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Bergmam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称为Allen规律。24.有效积温K=天数*(Ti-T0)。T0是某生物生长活动的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Ti是某生物生育期或发育阶段的平均温度。25.植物体一般含水量达60%----80%26.生态学上把特定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称为生物种群。种群具有三个主要特性空间特性,数量特性及遗传特性。27.生态密度是指单位栖息面积内的个体数。28.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29.S型增长对应K对策,J型增长对应r对策。K对策多为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环境,不具较大的扩散能力,种内和种间竞争剧烈,种群密度较稳定,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r对策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升值率高,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如昆虫,细菌,杂草,一年生短命植物。30.种群的分布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31.一般高等植物是构件生物,大多数动物属单体生物。32.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种群的密度如何,其最后产量差不多一样。Y(总产量)=W(平均每柱重)*d(密度)=C(常数)33.—2/3自疏法则------在初始高密度播种下,植株继续生长,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植株生长发育,而且影响植株的存活率。在高密度样方中,有些植株死亡,种群出现自疏现象。34.种间正相互作用:原始合作(两者不存在依赖关系如稻田养鱼)偏利共生(一方有利,一方无害)互利共生(相互依赖,互相得益如大豆与根瘤菌)35.干扰竞争指的是一种生物借助行为排斥另一张生物使其得不到资源。36.利用竞争指两种生物同时竞争利用同一种资源。37.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长把卵产在其他昆虫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至寄主死亡。38.化感作用的应用前景①杂草的生物控制与防治②趋利避害的植物组合③净化水质④化感品种的培育⑤合理的秸秆还田39.机体论认为群落是自然单位,它们和有机体一样具有明确的边界,而且与其他群落是间断的,可分的,独立存在可重复出现。40.个体论认为群落是连续的,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41.凡高位芽占优势的群落,他们所在地的气候在植物生长季节里,温热多湿;地面芽占优势的群落反映所在地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地下芽占优势的群落其环境比较冷湿;一年生植物占优势是气候干旱地区的群落特征。42.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基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是某个种的地位和综合数量指标。43.群落的水平结构呈斑状镶嵌排列。群落的垂直结构呈分层现象。44.成层结构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光能利用率提高)为不同生物提供食物,避免种间竞争。45.中度干扰假说即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建立种群。46.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点----相同点①两者都是在裸地上有无到有植物定居,并形成植物群落的过程。②共同遵循演替规律。不同点起始条件不同,原生演替是无植被及其繁殖体进行的,次生演替是在有植被及其繁殖体上进行的47.由于生态位分化,热带动植物生境狭窄,生态位低。48.据辅助能的来源不同分为自然辅助能(风,潮汐)和人工辅助能(生物辅助能-----人力,畜力,种苗,有机肥料;工业辅助能----化肥,农药,石油,煤炭,天然气)49.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的有机体及其排泄物为营养源。在各个生态系统中,大部分能量流过腐食食物链。50.林德曼效率----各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0%的结果,也称十分之一定律5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中,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52.物质再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称为库。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动状态称为流。53.气象性循环主要是C循环,沉积型循环主要是P54.碳循环途径①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②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碳素交换③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55.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氮素,磷元素增加,导致水藻生长过分繁茂,使水质变坏。56.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又称生物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现象。57.信息的主要特征传扩性,永续性,时效性,分享性,转化性58.动物间信息通讯的特点信号的高效性,信号的特异性,信息的多样性,信息通讯的普遍性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