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影响评价专题报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怪石岭休闲旅游农业开发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专题二零一五年一月1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要求,项目所在地为山地丘陵区,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评价区水生、陆生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种群状况,及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等进行评价分析。1、现状评价方法(1)基础资料收集通过网络、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收集溪霞镇及溪霞水库的生物多样性及植被资料,主要是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植物等资料。(2)现场调查采用线路法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样方法调查植被状况,确定评价区内的植物种类及其资源状况、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生存状况。2、生态系统组成及其特点项目所在区域内包括由村庄、农田、池塘、水库、山地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溪霞水库生态系统和以松树、茶树、毛竹、杉树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总体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的,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即典型的半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作物、防护林、家畜、家禽等,以及住房、仓库、牲口棚等,主要以一年两季水稻、冬季休田、旱地种藠头为耕作制度。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是人为强烈干预下的人工开放系统,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物质输入,同时有大量的农副产品输出;(2)系统的稳定性差,由于该系统中的生物经过人工选择,其生物种类较少,物种结构单一,食物链短且结构简单,其自动调节机制被削弱,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稳定性差,自我维持能力低。水库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评价区内的溪霞水库是项目所在片区重要的湿地,为项目区提供了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景观功能。该水库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受到周边的村庄和养殖场的人为活动干扰较大,但整个湖岸带主要还是自然形态;(2)水库岸边生态系统不稳定,受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植被发育不良,生物2多样性低;(3)水库受周边及上游排污影响,部分水域水质超标。评价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由松树、杉树以及附近百姓种子的茶树和毛竹组成,为次生针叶林或者人工林,林内乔木树种少,生物多样性较低。3、植被资源现状评价区的植物区系中,乔木以人工种植物种和次生针叶林为主,野生植物多为伴人植物,区系特征主要有:(1)以草本为主,种类多,且大部分为世界广布或泛热带分布物种,如一年蓬、狗牙根、狗尾草、白茅、牛鞭草、大狼把草、豚草、小白酒草等,以禾本科、菊科为多,外来入侵种分布较广,数量多,主要有:空心莲子草、小飞蓬、圆叶牵牛、豚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土荆芥等;(2)木本植物多为人工栽培植物,如柏木、夹竹桃、柳、池杉、孝顺竹、以及当地村民种植的毛竹、茶树等,野生种常见的有马尾松、杉木、苦楝、构树、牡荆等。在评价区种子植物当中,未发现被列入1987年国家环境保护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的物种,也未发现被列入1999年由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物种。4、动物资源现状(1)两栖类动物调查根据现场调查及参考相关资料,评价区内两栖类动物主要包括黑斑蛙和中华蟾蜍,这两种动物在评价区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中华蟾蜍与黑斑侧褶蛙均为江西省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溪霞水库沿岸及其周边池塘和草丛中。(2)爬行动物调查评价区内爬行类动物主要包括乌梢蛇、石龙子、壁虎等。评价范围内的爬行动物中没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乌梢蛇是江西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村庄附近的草丛中。(3)兽类动物调查根据调查、访问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评价区内兽类动物主要包括黄鼬、松鼠、竹鼠、褐家鼠、田鼠、刺猬、兔子等,其中以田鼠、褐家鼠、刺猬居多。评价范围内的爬行动物中没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有1种是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即黄鼬,其主要取食鼠类且生性敏感而多疑,主要分布于项目北侧山地。3(4)鸟类调查评价区内鸟类主要包括麻雀、猫头鹰、鹌鹑、竹鸡、山斑鸩、杜鹃、雨燕、啄木鸟、家燕、喜鹊、乌鸦等。这些鸟类在我国的种群数目均较大,是常见的几种鸟类。在评价区,主要分布于溪霞水库周边的灌丛中,以及农田、山林等区域。其中杜鹃鸟事江西省级保护动物,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鱼类调查根据采取访问垂钓者、当地居民,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评价区内的渔类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评价区内鱼类主要包括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等。主要分布于溪霞水库及其周边养殖鱼塘中。评价区域内没有鱼类产卵场。(6)底栖动物调查通过查阅文献可知,评价区内共有底栖动物主要包括田螺、蚌和蚬,没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生态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用地现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可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依据见表1。表1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面积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项目观光长城修建长度为3861m,远小于50km,项目总用地面积为4200亩,大于2km2,小于20km2,所在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因此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评价工作范围“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域”和“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直接影响区域主要为项目已建成区及在建工程侵占区域;间接影响区域为项目观光长城(环绕项目东、西、北侧)外延至山脊线一侧区域,项目南侧厂界外延300m范围区域。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作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依据,评价范围内土地覆盖类型分为山林、水塘、果蔬用地、荒地等。土地利用状4况见表2。表2项目占地类型一览表类型面积百分比山林405096.43%水塘100.24%果蔬用地501.19%荒地902.14%总面积4200100%6、现状评价结论评价区内有一些村庄,评价区内主要为山地、水库和水田,陆生野生植物资源一般,评价区内无国家级保护植物。由于评价区具有高频度和高强度的人为活动干扰,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贫乏,两栖爬行类动物中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中华蟾蜍、黑斑蛙、乌梢蛇,中华蟾蜍、黑斑蛙主要分布于溪霞水库沿岸及附近农田中,乌梢蛇主要分布于村庄附近的草丛中。陆生兽类中没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仅有1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黄鼬,黄鼬主要取食鼠类且生性敏感而多疑,主要分布于村旁的灌丛及山林等人为活动较弱的区域。鸟类有杜鹃属于江西省级保护动物,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底栖动物及鱼类资源比较贫乏,未见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物种。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以山地为主,其次为水田,山地对本区景观具有控制作用,但其分布具有连续性,较为集中,区内人为活动较强。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除一栋宾馆和观光长城、敬老屋在建之外,其余工程均已建设完成,故本次生态评价针对在建宾馆和观光长城、敬老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已建成区域的回顾性评价。1、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观光长城建设的影响。观光长城建在项目北侧、西侧、东侧山地中,随着土方开挖、墙体建设等工程的施工,将改变观光长城所在区域的地貌,改变其生态系统的类型,改变其土地利用类型,使生境严重破碎化,造成生境压占区生物物种减少;随着工程的发展,将使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的改变。(2)对陆生植物资源及植被的影响施工期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如下:观光长城的修建将对现有植被产生较大影响,但由于现有的天然植被主要由灌草丛、次生针叶林构成,人工植被以当地村民种植的茶5树和毛竹为主。观光长城施工对这类植被压占后,占地区域内的植被将完全消失,故施工中需尽量减少建筑占地,并需对长城周边区域补种部分人工植被,以减少评价区的生物损失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评价区的景观观赏性。(3)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评价区陆生动物资源贫乏,工程影响主要在施工期,且在建长城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工程施工对评价区植被的破坏,将破坏部分动物的栖息生境,这些动物包括黄鼬、麻雀、喜鹊等,邻近区域还有类似栖息生境,栖息生境的丧失将迫使那些动物迁移至邻近区域并寻找新的栖息地。施工活动还可能破坏这些动物的巢穴,这种影响主要产生在爬行类、鸟类、兽类等动物繁殖期,由于幼体活动能力差,施工活动对这些动物巢穴的破坏,将对这些动物幼体产生毁灭性影响。因此,建议工程施工期避开这些动物的繁殖期,即4~6月份。②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将对陆生脊椎动物产生惊扰,将进一步使逃离施工区域,迁徙至噪声稍小的区域,从而使得在建工程区的陆生脊椎动物消失。但是这种影响将在消失,部分动物重新迁回而得到恢复,尤其是部分兽类,施工产生的噪声将对其产生惊扰,施工结束后将重新迁回而得到恢复。③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在建长城施工区域位于山地,远离溪霞水库及周边池塘、水田等,故施工过程中对水生生态没有影响。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降水侵蚀力作用下的分散、迁移和沉积的过程。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降雨、土壤、植被、地形地貌以及工程施工等因素。就本工程而言,影响施工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和工程施工。①降雨因素降雨是发生水土流失最直接最重要的自然因素。降雨对裸露地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雨滴对裸露地表的直接冲溅作用,二是雨水汇集形成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当雨水作用力大于土壤之间的粘合力时,土壤就会发生解析,其中粒径较小的将随地面径流流向较为低洼的地方,当这种运动过程发生得较为集中、较为剧烈时,就发生水土流失。南昌市受季风影响,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季节长、时程及分布不均等特点,极易6造成水土流失。②工程因素工程因素主要指项目的开发活动,将影响或改变一些自然因素,如改变区域地形地貌、破坏植被、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a、地形地貌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形的坡度、坡长和坡形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其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径流速度而起作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挖土、填方和平整地面等施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内的地貌格局,塑造微地貌的较大改变,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创造条件。b、植被植被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植被覆盖可以截留降水,减轻雨滴击溅,减弱降水对土壤的直接破坏作用。同时,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固定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丰富土壤有机质,从而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据研究,当植被覆盖率为50%时,其土壤的侵蚀量约为裸地时的1/5。c、土壤土壤是侵蚀的对象,土壤本身固有的理化性质决定了不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差异。项目工程施工使地表土壤的结构受到覆盖和破坏,致使土壤结构松散,有机质含量下降,抵抗侵蚀的能力也大大下降。(2)水土流失计算模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所推荐的“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其表达式如下:A=0.247ReKeLiSiCtp式中A—侵蚀模数,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土壤流失量,单位为kg/(m2.a)Re—降雨侵蚀因子,反映降雨侵蚀力的大小Ke—土壤受侵蚀因子,反映土壤易遭受侵蚀力的程度LI—坡长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特定长度的地块的土壤流失量的比率SI—坡度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特定坡度的地块的土壤流失量的比率Ct—植物覆盖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处理地块(顺坡犁翻而无遮蔽的休闲地)p—侵蚀控制措施因子,是土壤流失量同没有土壤保持措施的地块(顺坡犁耕的最陡的坡地)的流失量的比率。在施工期间若不采取有效的工程保护措施,则P取最大值为1.0,如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则P值取0.107(3)模式参数的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