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及其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自主复习要把握:•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5.为什么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6.为什么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7.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论认识论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发展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追求真理)实践含义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①正确认识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符合。②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本身都无法检验,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③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方法论:1、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2、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真理、谬误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点击误区](1)真理就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大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3)真理就是指意识。二、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辨析】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2)真理是唯一的A、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提示】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真理的客观性表明:判断认识是不是真理,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3、真理的相对性(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4、认识的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第一、认识的主体(人)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表现: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第二、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结论: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第一、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第二、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第三、认识的基础即社会实践是无限发展的。结论: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注意]认识的无限性,是就整个人类的认识而言的;作为某一个人或某一代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总是对整个世界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层次上的认识。(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的,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认识要不断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式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综合考虑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发展战略,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仍然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三个实施阶段。一期(2004-2007年)为“绕”,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主要任务是:突破绕月探测关键技术,对月球地形地幔、部分元素及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地月空间环境等进行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等。二期(2013年前后)为“落”,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二期工程将实施三次飞行任务,分别命名为嫦娥二号任务、嫦娥三号任务和嫦娥四号任务。主要任务是: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讯与遥控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等。三期(2020年前)为“回”,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主要任务是: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思考:我国的探月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怎样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2010年高考·安徽卷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管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2010·福建卷)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3)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形成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08宁夏)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要求。(2)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3)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认识论经常出现的题型和范围:•1、从“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追求真理”、“求索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