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坚持公有制主体是说,在任何地方、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主体地位。(错误)(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但这种主体地位是指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而言的,是就全国范围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是可以有所差别的。比如,在不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和领域,就可以多发展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在对外开放领域,就可以多发展一些外资经济。2、讲效率优先就不可能兼顾公平。(错误)(1)效率和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正确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能够做到既提高效率,又兼顾公平的。因为,一方面,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分配最终要取决于生产,取决于能够分配的产品。没有效率的提高,不能生产出大量可供分配的产品,社会公平就失去了它的基础。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就离不开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强大动力。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2)效率与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3、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错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4、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实现和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属于主体地位。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以雇用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因而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5、国企改革就是实行私有化。(错误)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2国有企业改革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第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第二,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第四,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正确)记住就行应该不考①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真正享有;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③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揭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加强理想建设。(错误)(1)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方面。其中,理想建设是核心。但这并不是说其他两方面不重要,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纪律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因此不能以理想建设来代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部(2)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错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1)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不可偏废。(2)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最高理想。(记住就行、无需掌握)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是一致的。(正确)(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2)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3)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4)我党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发展目标,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转变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错误)(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主体,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但不是一国两制的前提。(2)坚持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要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3)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3、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正确)(1)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为尽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的统一,把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发展为社会主义统一战线。(2)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这里,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3)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与稳定的主要根源。(错误)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但恐怖主义并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占后,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始终不得安宁,冷战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獗,这也是促使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新情况下,我们应有恐反恐、有霸反霸,不能因为坚决主强反恐而改变反霸立场。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确)(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2)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方面有利于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扩大作为生产要素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规模,促进全球生产力的增长,推动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的调整,从而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高新技术,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不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各国的机遇和挑战各不相同,特别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劣势,导致国际贫富差距继续扩大。3、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已。因此,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反,单极独霸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大碍。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和主人翁。(正确)应正确理解我国工人阶级在新时期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的队伍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但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和在国家中的领导作用并没有根本改变。(1)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阶级,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这一主要特征,决定了他们是革命和建设的领导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事业离不开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基础力量。(2)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职工队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数量大大增长,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构成呈现出新的特点,除了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以外,还包括乡镇企业的职工,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职工。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工人阶级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的主力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过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3)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职工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职工,作为国家主人的政治地位依然不变。3、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错误)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错误)应正确理解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1)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2)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正确)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