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皆数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活中处处皆数学--浅谈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灵活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形成个人的数学素养并转化为能力。为了帮助同学们理清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视联系实际和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应加强数学应用教学,多让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外实践,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应用教学改革《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新课标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近年来,我坚持以新课准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探索,在本文中我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一点思考。一、新课程标准对加强数学应用的体现1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编教材在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方面作了大量的改进,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在各章的章头图或阅读材料中,注意提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从实际引入概念,从实际提出问题,例题、习题中增加了实际应用的内容。例如《教育储蓄》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储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统计与概率》中就大量包含了与实际问题联系非常密切的内容。新教材还增加了课题学习,目的是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受到训练和提高,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较强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标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二、新课标下的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学实践探究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生活是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源头活水,在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数学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我们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分析工作、生活乃至从事经济、政治活动——存款、利息、股票、投资、保险、2成本、利润、折扣、分期付款,乃至文艺创作、心理分析、社会改革、哲学思辨等。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的“交互”中获取直接经验、感受数学意义,是学生学会数学的基石。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我在教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其中有四条性质:“多加要减,多减要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学生对此往往不理解记不住。于是,我就设计了买卖商品的活动,让学生在做营业员和顾客的游戏过程中,体会算理。以200-198为例,我说:“一个顾客带386元钱去买衣服,一件衣服是198元,他拿200元给营业员。你们看他给多了,还是给少了?他买好衣服后,身边还有多少钱?同学们这时都会说:是给多了,营业员应找他2元,于是就可把这道题目写成386一200十2=188,从而得出“多减要加”这个结论。通过数学在其他科学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既不必是严肃的,也未必是遥远的,体验到它既和人类的几乎所有活动有关,又对每个真心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有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2、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生看问题的眼光是单一的,他们很少把生活中的现象用数学来衡量和看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有价值的3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在一年级小朋友认识数后,我安排了在校园里找数的实践环节,学生们在数学采集本中记录:我校有2座教学楼,有34位老师,有12个班级……学生通过找数体会到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如学生写的数学日记:《面包里的数学问题》今天妈妈买来3个面包,每个面包里都有9个葡萄干,一共有多少个葡萄干?加法算式:9+9+9=27乘法算式:9×3=27或3×9=27。通过日记,学生们开始用数学的眼光留心周围的世界,面对生活现象,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考。3、让学生在生活“应用”数学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不妨交出“权力”,多给学生留出时间,加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让数学应用落到实处。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例如,我在复习轴对称的知识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条河l的同侧有一个村庄A和一处仓库B,某天仓库突然失火了,村民们从家里出发提着水桶到河边拎水去救火,那么应选择怎样的路线比较合适?因为前面做过类似的习题,所以同学们很快给出答案:作出点A关于小河l的对称点A′,再连结A′B交l于点P,则折线APB即为村民行走的路线。我问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4回答:“是!”我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你们还可以再交流交流。”刚开始,教室里嚷声一片,都说:“这有什么好讨论的,不就是APB吗?”慢慢的,教室里的声音小了一些,同学们开始投入思考交流当中,再后来,教室里的声音又渐渐大了起来,这时我问:“同学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有十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请其中一个同学发言,她说:“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发现还有更合适的路线,考虑到装满水的水桶比较重,提着桶行走不便,应该缩短提水的路程,我们的做法是作BQ⊥l,垂足为Q,连结AQ,折线AQB为更合适的路线。”我说:“同学们赞同她的看法吗?”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了同意。经过这样的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加强了实际应用的意识。又如学生在学习“元角分”,掌握“元角分的后,可让学生回家做两个实践活动:(1)数数妈妈或爸爸的钱包中的钱有多少,并记下来,(2)到超市购物一次,记下你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你给营业员多少钱,并找了多少钱,这次购物一共花了多少钱。第二天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简直有了一个飞跃每个学生都认真地数了父母钱包中的钱,并介绍了自己的数法,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掌握了许多数人民币的方法。在汇报购物活动时,学生不但把自己购物时计算过程说清楚,还学到许多课外知识,有一位同学说他在购物时只带10块钱,所以要先想好买什么,再算好价钱够不够,最后再去购物付款。另一位说,他差点算错账了,这才知道学好计算很重要……虽然这些都是学生们天真的想法,但都是对数学应用性的深切感受。由此我感到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教材,还只是完成了从具体到5抽象的认识,只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了实际问题,才真正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整个过程。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学生学得的基础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已具备的各种数学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也只有在运用的操作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提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数学知识解释、应用和拓展”过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激活学生生活的经验,尊重学生对数学化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正把“数学生活化”这一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加强数学应用教学,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致力于为学生今后的个人生活、职业、社会生活准备数学工具,为社会培养合格、适用的人才。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