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教学指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五章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首页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1.基本要求1.1了解1.1.1了解血细胞分析仪的分类及性能指标。1.1.2了解血细胞分析仪的常见故障排除及进展。1.1.3了解血凝仪的分类及临床应用。1.1.4了解半自动、全自动血凝仪仪器的维护和进展。1.2熟悉1.2.1熟悉联合检测型白血细胞分类的检测原理,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血红蛋白检测原理。1.2.2熟悉血细胞分析仪器的性能评价和维护。1.2.3熟悉血凝仪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仪器的性能评价。1.2.4熟悉半自动、全自动血凝仪的特点。1.3掌握1.3.1掌握血细胞分析仪的概念、库尔特原理。1.3.2掌握血细胞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1.3.3掌握血凝仪的检测原理和基本结构。2.重点难点2.1重点2.1.1重点阐述血细胞分析仪库尔特原理,联合检测型白血细胞分类的检测原理,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2.1.2重点阐述血细胞分析仪器基本结构。2.1.3重点阐述血凝仪检测原理和各种检测方法的比较。2.1.4重点阐述血凝仪的基本结构。2.2难点2.2.1血细胞分析仪库尔特原理,联合检测型白血细胞分类的检测原理,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2.2.2血凝仪检测原理和各种检测方法的比较。3.讲授学时建议6~8学时24.内容提要4.1血细胞分析仪4.1.1血细胞分析仪概述概念血细胞分析仪(Bloodcellanalyzer,BCA)是指对一定体积全血内血细胞数量和异质性进行自动分析的临床检验常规仪器。又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ABCC)、血液学自动分析仪(AHA)。ABCC代表早期的低档次BCA,AHA外延过大。发展史手工计数→仪器简单计数→两分群→三分群→五分类→五分类+网织红。20世纪40年代末,诞生电阻抗法微粒子计数专利;50年代,CoulterModelA型用于临床;60年代,测定参数达7项;70年代,全血细胞计数(CBC);80年代,双通道、白细胞2~3分群、五分类仪器诞生;90年代以来,多功能、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流水线出现。4.1.2血细胞分析仪分型、检测原理、基本结构血细胞分析仪分型按自动化程度、检测原理、对白细胞的分类水平进行分类。电阻抗法血细胞检测原理(库尔特原理)血细胞与等渗的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电阻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细胞通过检测器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在内外电极之间恒流源电路上,电阻值瞬间增大,产生一个电压脉冲信号;产生的脉冲信号数,等于通过的细胞数,脉冲信号幅度大小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电阻抗法用于白细胞的检测、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检测。联合检测型白细胞分类的原理: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分类,实质是选用较特异的方法将血中含量较少的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检出,发现异常细胞。共有特点是:均使用了鞘流技术。目前有四大技术:①容量、电导、光散射检测技术;②光散射与细胞化学联合检测技术;③多角度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技术;④电阻抗、射频与细胞化学联合技术。3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依据网织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在活体状态下与特殊的荧光染料结合,荧光强度与RNA含量成正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大小和RNA含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由计算机分析得出各种参数。血红蛋白测定原理除干式、无创型血细胞分析仪外,其他各型BCA对血红蛋白测定,均采用光电比色原理:血细胞悬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进入血红蛋白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530~550nm)下进行光电比色,得出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分析仪基本结构:(1)机械系统,包括机械装置(如全自动有进样针、分血器、稀释器、混匀器、定量装置等)和真空泵,以完成样本的定量吸取、稀释、传送、混匀,以及将样本移入各种参数的检测区。(2)电学系统,包括主电源、电压元器件、控温装置、自动真空泵电子控制系统,以及仪器的自动监控、故障报警和排除等。(3)血细胞检测系统,国内常用的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检测技术,可分为电阻抗检测技术和光散射检测技术两大类。(4)血红蛋白测定系统,由光源、透镜、滤光片、流动比色池和光电传感器等组成。(5)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显示器、键盘、磁盘、打印机等。4.1.3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指标、鉴定与调校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指标①测试参数;②细胞形态学分析;③测试速度;④样本量;⑤精密度与示值范围;⑥打印方式。血细胞分析仪的鉴定ICSH公布了电子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方案:在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方面,要对仪器测试样本的总变异、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鉴定评价。血细胞分析仪的调校仪器出厂前已经过厂方技术鉴定合格,但由于运输振动或因故障维修后或长时间停用后再启用等原因,以及正常使用半年以上或认为有必要时,都必须对仪器进行调校及性能测试,这对了解仪器性能,发现问题,确保检验质量有重要意义。4.1.4血细胞分析仪的维护与常见故障仪器的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仪器正常工作的前提,精心细致的维护是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保证。做好仪器的维护保养,有助于提高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减少故障的发生,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①检测器的维护;②管路的维护;③机械传动部位的维护。常见故障①开机时的常见故障;②测试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信息。4.1.5血细胞分析仪的进展仪器测试原理不断创新:(1)白细胞分类的改进;(2)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原理的改进。新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出现;各种特殊技术的应用;4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无创型全血细胞分析仪的问世。4.2血液凝固分析仪4.2.1血液凝固分析仪概述概念血液凝固分析仪(automatedcoayulationanalyzer,ACA)是采用一定分析技术,对血栓与出血有关成分自动检测的临床常规检验仪器。在血栓/出血实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就是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血凝仪)。发展史1910年,Kottman发明了最早的血凝仪;20世纪70年代前为血凝仪的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较精确的各种自动血凝仪先后问世,其特点是:单通道、终点法的半自动血凝仪,也称第一代产品;20世纪80年代末,多通道、多种分析方法与原理的半自动血凝仪相继诞生,称之为第二代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通道、多方法、多功能全自动(即第三代)血凝仪不断涌现。4.2.2血凝仪分型与检测原理血凝仪分型按自动化程度分为:半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凝工作站。血凝仪检测原理主要检测方法:有凝固法(生物物理法)、底物显色法(生物化学法)、免疫学法(血凝仪仅使用免疫比浊法)、干化学法等。4.2.3血凝仪的基本结构与评价血凝仪基本结构①半自动血凝仪基本结构:主要由样本预温槽和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测系血凝仪检测原理(二)底物显色法生物化学法:以底物释放产色基团量的变化测定有关因子(一)凝固法生物物理法电流法——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导电光学法散射比浊法——凝固过程中散射光变化透射比浊法——凝固过程中吸光度变化浊度变化光度变化双磁路磁珠法——电磁探测钢珠振幅衰减程度光电磁珠法——用光探测磁珠运动幅度的衰减超声波法——超声波衰减程度判断终点(三)免疫学法抗原抗体免疫扩散法火箭电泳双向免疫电泳免疫比浊ELISA法直接比浊乳胶比浊散射比浊透射比浊5统(光学、磁场)及微机组成。②全自动血凝仪基本结构:包括样本传送及处理装置、试剂冷藏位、样本及试剂分配系统、检测系统、计算机、输出设备及附件等。血凝仪评价①一般性评价;②技术性能评价:包括重复性测定、线性范围、准确性、携带污染率、干扰因素、可比性分析等几方面。血凝仪的特点①半自动血凝仪:手工加样加试剂;操作简便;应用检测方法少;价格便宜;速度慢;测量精度好于手工,但低于全自动。②全自动血凝仪: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方法多;通道多,速度快;项目任意组合,随机性;测量精度好,易于质控和标准化;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多;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4.2.4血凝仪的维护半自动血凝仪的维护。全自动血凝仪的维护。4.2.5血凝仪的临床应用与进展血凝仪的临床应用①凝血系统的检测;②抗凝系统的检测;③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测;④临床用药的监测。血凝仪的进展①多方法、多功能、快速高效;②智能化程度高,软件开发进一步完善;③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工作站;④床旁分析;⑤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