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0年上学期一(3)(4)班数学教学计划贾桂梅一、指导思想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为此,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学情分析此为一年级二班和三班,学生总人数为98人他们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他们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我得好好把握,但同时我也认识到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必须打持久战,而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三、全册教材分析一、数与计算部分1.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认识)为什么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第2、3页“可爱的校园”,教材创设了一幅动物学校的情境,开学了,小熊坐在大象的头上摇铃,很有童趣。从一般的角度来看这幅图,这幅图真美,色彩真鲜艳。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幅图,观察到图中有数量,1只大象、2只白兔、3个蘑菇,这就是数感。通过这幅图可以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其中第3页一只小动物提出来“到校园里走一走,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说明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学习数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上的数、教室内的数、2校园里的数。第4、5页“快乐的家园”学习数数,认数。“说一说”、“练一练”都是学生活动的指导性的语言。第一幅图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1个萝卜,1筐萝卜,1座山,1棵草,它们的数量都是1,用“1”表示,这就是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1”可以表示1个个体,还可以表示1个群体,1可以表示很大1座山,很小一棵草,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从1引伸到2,3,4……,让学生数运动员的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运动员衣服上的数是他的代号,“练一练”把实物的个数与符号联系起来。在教材第6、7页中的“玩具”,认数1~5,重点是练习写数,要求写字姿势端正,笔顺正确,整齐,匀称。第8页“小猫钓鱼”,认数0,一条鱼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今天最低气温摄氏0度,0还可以表示尺子的一端从0开始,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如:电话机上有0,房间号302室有0,车牌号有0,第9页思考题,多样化的数数,可以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第10、11页“文具”,认数6~10主要练习写数,6、8、9这些数都不容易写好,教师要指导起笔,运笔,落笔的环节,我们要求学生把字写好。第11页第3题,根据发射火箭倒计时的情境,应当要求学生会把10以内的数倒着数。2.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减法(二)加减法(一)是10以内加减法;加减法(二)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些都是以往教材有的内容,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课标》中对此也作了明确要求,达到“正确,熟练”,第一学段结束时每分钟独立完成8~10道计算题。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有什么特点呢?(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第22页中的加法,有两幅图,图1中的儿童左手有3支铅笔,右手有2支铅笔;图2中她两手合起来有5支铅笔。列式是:2+3=5第26页减法,通过连环画,树上有5个果子,摘下2个,还剩几个?列式是:5-2=3并有相应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形象、具体的体验加减法含义,请注意!这里不要求学生叙述一些程序化的语言。(2)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正确计算加减,逐步达到熟练。例如教材的第22页“摆一摆”通过桃子的画面,3学习加法。第26页“做一做”,通过划掉圆片,学习减法。过去是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来学习加减法,例如:3+2=5,教师问学生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因为3和2组成5,所以3加2等于5。认真想一下,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3和2合起来是5,更生活化。过去讲数的组成和分解也是通过摆一摆得出来的。过去要让学生熟练背诵,花费很长时间,实际上绕了一个弯子。加法就是合,减法就是分开。新教材关于数的组成与分解不单设一项,作为加减法练习形式中的一部分,例如:第29页,有4只鸡,有2个盘子中放鸡食,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际上就是练习4的“分”和“合”。第33页“数学游戏”通过出示卡片:6,画面上儿童的三组对话:①“我出1。”“我出5。”②“我出2。”“我出4。”③“我出3。”“我出3。”都可以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又如第35页第3题:凑成9。第40页“练一练”中的第1题“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第41页“数学游戏”通过两人出示手指的个数的游戏等,都是在练习数的分解与组成。10以内加减法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不要一刀切,不要过早地提出统一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逐步达到熟练,不要过早地搞速算比赛,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纵向比较,不要横向排队,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3)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在过去的教材中,第一册有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半图半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根据《课标》的精神,应用题不在教材中独立设章节,那么是不是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呢?不是的。教材是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的。首先教材的呈现形式: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两头都是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这样,彻底打破了把应用题分成类型和套用公式。例如第23页第4题:说一说、算一算。题中的信息量是丰富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小调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第29页“数学故事”:差几只杯子?画面中有5个人,4只杯子,学生列出:5-4=1就可以了。差几只杯子我们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不必强调相同名数才能相加减。第38页第4题:一共有6人,船棚外有2人,船棚内有几人?列式是6-2=4,如学生列成:6-4=2也可以,只要在答案4的下面划一道线。4第42页“操场上”,按过去说法,就是求差应用题,老师们可能还记得,过去教材第二册中曾有这样一道题:白兔有12只,黑兔有8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列式:12-8=4(只)教师要问各部分数表示什么?学生在回答“8”表示什么时,说:把白兔分成两部分,式子中的8是和黑兔同样多的8只白兔。仔细想一下,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上学前,比多少的问题,孩子们能解决的。小红有5块糖,小绿有4块糖,小红比小绿多1块。新教材在情境图中呈现: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生活化的语言)三个综合性活动:大家来锻炼、快乐的星期天、迎新年,都综合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4)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为我们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不像以前那样复习准备——学习新课——巩固练习。学生在自己探索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个性有差异,所以会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有些方法我们成人看来好像是笨拙的,但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创新,应予以鼓励,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要忙于择优。学习进位加法时,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所以凑10仍是一种基本方法,我们强调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凑10法,不要求学生说程式化的语言。用自己鲜活的语言叙述凑10的过程。另外具体题目,具体处理,9+2=?数数也很方便,6+5=?可以拆大数。计算8+6=?,可以用9+6=15,类推出:8+6=14。例如在退位减法中,究竟用破十法好,或用加算减法好,很难肯定,他喜欢用哪种,就用哪种。有的一个一个地减,显然不是最高明的,在实践中当学生发现自己算得慢,又不准确,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别人好的方法;另外有些题目:如11-2,一个一个地减,也能很快算出得数。在提倡算法多样化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是方法越多越好,老师要注意调控,不要求学生所有方法都掌握。二、关于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五单元分类。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5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多少”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第五单元,分类。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哪些是学习用品?”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渗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三、关于第四单元认识物体,第八单元认识钟表,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习。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材通过一年级(1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欢吃的人多。四、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6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四、全期教学目标数与代数包括“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等5个单元。1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