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有趣的声音世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2、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具体要求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教具: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教材分析编写意图本单元是为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和创造力而编写的。小学生入学后第一节音乐课就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创造声音的空间。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1.成“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2.培养对各种声音的感受能力。3.模仿各种声音,进而能创造声音。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对声音的探索,可以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声音材料,不仅可以创造出各种声音,还可以利用这些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场景。在此过程中感受声音的强弱、长短、音色、高低。这些知识虽然没有直接讲授却已经渗透在有趣的创造活动之中。唱歌教学仍然是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提倡创新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唱歌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歌曲感悟音乐仍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本单元的三首歌曲都与声音有关。通过歌曲唱出不同的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模仿的兴趣,用听唱法学唱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感受音乐的美。本单元在内容编排上,从“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创造声音→利用声音表现情景”,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对声音的初步探索。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本单元的难点: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材料分析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材中分别例举了三组表现不同场景的声音和一首歌曲《大雨和小雨》。三组声音分别是: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直升飞机、火车。森林中的声音:流水、小鸟、狮子、大象。乡村中的声音:小鸭、小鸡、小狗、小猫、雷雨。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在夜间的田野中经常会上演一部神奇而美妙的声音交响曲。生活中还有其他场景的声音。如:拨电话、电话铃、电话不通、电话接通的声音;火车进站、出站、行进中、过山洞、过大桥、汽笛的声音;自来水滴水、开水龙头流水的声音;小溪流水、瀑布、海浪、海鸥的声音;小孩的哭声、笑声、掌声;集贸市场、嘈杂的大街、走路的声音;关门声、下楼声、脚步声;汽车发动声、行进声、刹车声;校园的铃声、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跳水的声音;厨房中的炒菜声、切菜声;风声、雷声、雨声;磨纱纸、揉纸的声音;各种动物、各种乐器的声音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倾听”更多的声音,为他们以后用声音编织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歌曲《大雨和小雨》只有两个乐句,每个乐句只有4小节,第二乐句的音乐素材蕴含第一乐句的部分材料。歌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2.在音乐厅里“在音乐厅里”指在音乐厅里能听到的声音,主要是歌声和乐器演奏的声音。由生活中的声音扩展到音乐中的声音。除教材插图中所提示的声音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听辨其他乐器的声音。如长笛、竖琴、圆号、长号、扬琴、大提琴、手风琴、电子琴等,还可以听辨一些少数民族乐器如冬不拉、芦笙、马头琴、口笛等。但并不是要让学生都知道这些乐器名称,而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只例举了一些常见的乐器,学生会演奏什么乐器还可以在课堂演奏,既可以展现学生的特长,又可以使其他学生直接了解这种乐器的形状和声音特点。《布娃娃弹琴》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曲,音域只有六度,2/4拍,节奏工整,富有韵律感。全曲有4个乐句,每个乐句4小节,第三、四乐句与第一、二乐句基本相同,用变换重复手法写成,是儿童歌曲常用的方法。歌曲中出现了四分休止符303|1--|,在教唱时教师要多做示范,用音响引导学生唱准。这两小节在演唱时要做到声断气连,第四乐句的566|和第二句的5—6很相似,容易唱错,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学会歌曲后可边唱边律动,或是随着歌声晃动身体以感受音乐的优美情绪。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这部分内容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对和错,学生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创造,对发展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要和别人的不一样,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出自己的声音。教材中所例举的声音有拍手、撕纸、敲碟子、吹树叶、喊叫声和敲打盛着水的瓶子。这几种声音是为学生提供几种例子,并不是要限制学生的创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如敲铅笔盒、刮暖气片、在塑料瓶中装上黄豆、敲击铁棍、敲门声等。在创造声音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两、三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像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从创造单一的声音到创造有一定内容的声音是个提高的过程,学生中间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4.《大鼓和小鼓》《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由于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力度,所以教材中去掉了力度记号,但在演唱中可以渗透力度的表现。这首歌曲虽然只有8小节,但所包含的音乐要素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唱会,还要让学生感受这四种音乐要素的特点,使他们获得音乐的美感。教材中出现的“脚”和“手”,既是力度强弱对比的体现,也使歌曲更有趣味性。在唱“擂起了”的时候,教师可先让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便于把歌曲唱准。5.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用声音编织故事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新内容,体现了培养创造能力的新的教育理念。用声音编织故事是集声音、想象、创造、表演于一体的音乐实践活动。由于它的材料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物体,表现的又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情,在表现中没有技术的难度,所以是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用声音编织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声音灵敏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开启了他们想象的闸门。“用声音编织故事——小白兔盖新房”共有8幅图,描绘了8个情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个故事没有固定的模式,教科书中的插图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创造出更有新意更有特色的声音来表现这个故事。根据教学进度,虽然还没有认识打击乐器,但可以把它当一种声音材料来选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掘情境进行表演,也可以适当缩减一些情景,如果不选用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创编其他的内容如《早晨》、《课间》、《妈妈的厨房》、《一个雨天》、《夜晚》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1.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2.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歌曲《大雨和小雨》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听听我创造的声音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教学评价: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2.会唱《大雨和小雨》。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教学目标: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教学过程:在音乐厅里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1.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2.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学唱《布娃娃弹琴》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学唱《大鼓和小鼓》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3.学唱《大鼓和小鼓》。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教学评价: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教学目标: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教学过程: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制《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教学评价:1.能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2.能够创造出表现风、雷、闪电的声音。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教学目标: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教学过程: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4.师生共同评价。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教学评价:1.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第二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2.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4.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所感受。具体要求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能随音乐主动、大方地参加集体歌舞。教学准备钢琴、碰铃、响板、VCD或录像带、录音机、幻灯机。文字图片资料有关升国旗、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最好是香港、澳门回归时奏国歌的场景及运动健儿获奥运金牌时奏国歌、升国旗的场景)或幻灯片、图片;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片;中国地图。教材分析本单元授课时,正值国庆节前后,这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之中、音乐课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儿童初步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与相关文化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选编了既合乎该年龄段儿童认知规律,又与“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内容相关的歌曲和歌舞音乐。重点及难点本单元的重点:1.听赏童声合唱与铜管乐齐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感受人声与乐器音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