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形成发展;西汉武帝:尊为正统;隋唐时期:佛道挑战;宋明时期:发展巩固;明清之际:批判活跃;近代:维新变法:创新;新文化运动:统治地位动摇;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百家争鸣”⑴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上的反映;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争锋较量;③文化:私学兴起,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培养了大批知识分子;④政局: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局动荡使思想空前活跃;⑤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⑵流派和代表人物①儒家:孔子(春秋),孟子和荀子(战国)②道家:老子(春秋),庄子(战国)③墨家:墨子(战国)④法家:商鞅、韩非子(战国)⑶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⑴孔子:①主张:以“仁”为其思想的核心:A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B首创私人讲学,提出许多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②评价:A积极: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对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B局限:孔子的“爱”是有阶级性的;主张维护落后的奴隶制度;⑵孟子和荀子①概况:思想孟子荀子仁提出“仁政”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舟民水”伦理观人性本善人性本恶②评价:A积极: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B局限:他们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他们的伦理观都是不科学的;3、道家、法家和墨家⑴道家:①老子:A思想核心是“道”,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B提出“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C提出朴素的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主张放弃等级差别,获得精神的自2由;⑵法家:韩非子:①法治:君主应以法治国,用严刑峻法去震慑臣民;②集权:主张君主高度集权,利用权术驾驭大臣;③变革:主张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治国之道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变革;⑶墨家:墨子:兼爱(无阶级性);非攻;尚贤;节俭;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武帝时期出现王国问题、匈奴问题、阶级矛盾尖锐等严重社会危机,“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不再适应统治的需要;2、董仲舒和新儒学⑴新儒学: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⑵内容和影响: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化专制;②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神化君权,加强君主专制;③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巩固君主的专制统治;3、汉武帝的推崇⑴思想方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文化专制;⑵政治方面:起用儒家学者参与国家大政;⑶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用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五经);用儒者(博士)为教师;4、汉代儒学被尊为正统的原因⑴西汉武帝时期社会危机潜伏,巩固统治需要有为的思想;⑵董仲舒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使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⑶汉武帝采取有力措施,把儒学推为正统;5、某种思想保持长盛不衰的条件⑴要适应时代需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⑵要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三、宋明理学1、背景:⑴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三教在碰撞中不断融合;⑵隋唐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三教合一;2、内容: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世界观认识论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北宋)朱熹(南宋)①核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②天理就是人伦道德,三纲五常;③“存天理,灭人欲”(理在万物之中)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①核心: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②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反省内心;“致良知”“知行合一”3、特点: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来重新解释儒家义理,把儒家所提出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4、实质:⑴维护封建专制统治;⑵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35、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对万物本原的认识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②天理就是人伦道德,三纲五常;实质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②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内战联系①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②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不同对万物本原的具体认识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把握理的途径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6、宋明理学的影响⑴地位:①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②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⑵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和伦理道德都产生重要影响:①政治: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文化教育: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③伦理道德:理学所强调的纲常名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理学提出传统美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重要影响:如和谐意识,强调力行等⑶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①传入朝鲜和日本,并在朝鲜,日本形成“朱子学”学派;②推动了近代欧洲进入“理性社会”;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明清之际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思想家内容和代表作品意义李贽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和孔子的圣人地位;批判道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说教;《藏书》《焚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工商皆本”;《明夷待访录》为后世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顾炎武批判宋明理学的空谈,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郡国利病书》开一代朴实学风之先河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⑴经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⑵政治: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严重阻碍社会进步;⑶思想:宋明理学的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⑷政局:明清之际,政权交替,政局动荡,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较为松弛;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地继承,用先秦儒学中的积极成分(如民本思想)批判日益僵化的宋明理学,使儒家思想重现活跃局面;4、比较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不同⑴内容:中:未明确提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西:不仅明确提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还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⑵形成条件:①经济:中: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西: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②政治:中:封建专制统治十分稳固,新兴的资产阶级尚未形成;西:西方早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封建统治风雨飘摇;③思想:中:封建思想仍居主导地位;西: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新思想迅速传播;4⑶影响:中: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西: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特别是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五、对儒家思想的认识1、消极:⑴维护等级制度,强调封建礼教,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保守和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形成;2、合理:⑴重视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⑵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等;⑶维护祖国统一:大一统思想;⑷提高个人修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⑸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3、认识:对儒家思想,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公元前5世纪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的萌芽——古希腊思想家的思想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18世纪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原因:⑴经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⑵政治: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⑶思想:公元前6世纪,泰勒斯等人的自然哲学为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2、内容和影响思想家思想主张评价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强调人的自由,否定制度、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力;①用人的感觉取代神的意志,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本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②导致社会道德沦丧,秩序混乱;苏格拉底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美德即知识;③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①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②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按照人的智慧品德进行分工而不是出身他鼓励人们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①强调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②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二、文艺复兴1、背景:⑴经济:14、15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新的价值取向;⑵思想:当时统治思想文化的天主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的幸福;⑶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遗存和典籍;2、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3、核心:人文主义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人文主义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的享乐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等级观念自由平等54、成就:(意大利)领域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言人类平等,发展人的个性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美术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这些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意义:⑴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把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⑵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⑶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⑷是近代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6、局限: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虽然反对天主教会及其神学思想,但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不是无神论者,也从未否定基督教教义;⑵容易形成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三、宗教改革1、背景⑴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⑶天主教会对欧洲的压榨,尤其是对德意志的压榨;2、实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3、兴起(首先兴起于德意志)⑴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⑵马丁路德的主张和意义主张意义“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宗教仪式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国家权力和君主权力高于教皇和教会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⑶扩展:宗教改革由德意志扩展到西欧其他地区,加尔文在瑞士改革,形成加尔文派,英国国王也进行宗教改革,形成英国国教。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并称新教;4、意义:⑴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⑵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重要影响;⑶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⑷推动了欧洲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5、局限:⑴宗教改革者只是反对天主教会及其神学思想,并非无神论者,更未否定基督教教义;⑵和文艺复兴一样反封建不够彻底,只是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⑶主张用一种宗教权威取代另一种,没有实现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引发了宗教冲突;四、启蒙运动1、背景:⑴经济: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更加强烈;⑵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⑶自然科学的突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