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9-10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本学年度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主要承担9年级1-6班的思想品德课,现将本学年度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作如下安排:一、教学目标要求:九年级思品全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对国家、社会、家庭有贡献的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教材分析1.教学理念新新教材遵循课程功能的多元化指向,十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使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殿堂。为此,教材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的道德、人文因素。为教师创造性地展示教学才能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和多渠道获取知识提供了空间。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是教材的主人。教材十分关注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为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实现知识共享、教学相长,达到共同发展。2.内容结构新《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突破学科化倾向,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九年级这一年龄段学生所需知识进行了整合,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知识进行有机的交融,形成一个新的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结构体系。3.呈现方式新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在编写教材时,教材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主题探究、情境导入、用图说理、师生互动、相关链接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留有展示学生才能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平台。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多样化的形式,它包括:正文──学习的主体内容,全部用宋体字。师生互动──主要是探究性学习,用虚线框标识。探究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有情境、思考问题、实践活动等;情境有图片、材料,实践活动有写、说、看、做、查等。名人名言──选择一些伟人、名人、学者的经典名言,穿插在教材中。相关链接──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插图──配合教材内容的照片、图片等。总之,新教材的呈现方式新颖、生动活泼,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和使用。4.鲜活的信息资料教材在信息材料的选择上,突出了时代性、国际性、民族性的特色。为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利于学生体验、感悟,在选择材料时,注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让学生学起来亲切。5.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注重情感、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有点差,所以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也有优势,就是学生自觉性还可以,加之本学期学习的有关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控制组织好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争取一部分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学生,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面对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放弃,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力争明年升学考试完成思想品德科的过关任务。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联系学生和本校的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正面积极的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6、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7、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8、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五、附教学进度配档表: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1~2周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第二课:历史的昭示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课时第3~5周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第四课:走向小康第五课:财富之源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6课时第6~7周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第八课:日月无私照第九课:共享阳光4课时第8周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第十课:聚焦两会2课时第9~10周期中复习、期中考试4课时第11~13周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第十三课:我们的“议案”6课时第14~17周第五单元国策经纬第十四课:小平,您好第十五课:“三个代表”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8课时第18~19周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第十八课:东西南北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第二十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4课时第20周第七单元新的旅程第二十一课:时间的足迹第二十二课:第一次选择第二十三课:走向未来4课时第21~22周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4课时注:本教学进度配档表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微调!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仲宫镇中心中学金佃2009.9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课标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4.6)◇感受个人发展与民族、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4.1.6)◇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4.4.4)◇了解我国50年来的发展变化。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而努力学习。(4.4.8)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历史,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成就,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精髓,学习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伟大的历史贡献。本单元安排了三课,分别阐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华民族的精神,以及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应承担的责任。第一课“历史的足迹”这一课分为三个框题。“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百年沧桑”以我国被迫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为线索,回顾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阐释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百年抗争”通过介绍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反映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权、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毅力,从而揭示了国家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发扬民族精神”阐释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几千年来,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伟大的民族。尤其是在近现代,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人民同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探索革命的道路,支撑着中华民族儿女奋发图强,走向强大、富裕。教科书下设了三个小框题:“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它们分别阐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民族自信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历史事实证明了标题所揭示的真理。这里对“近代以来一些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进行的努力”虽是简述,但重在引导学生从“理”和“事”两个方面去了解共产党建立前所有寻求民族振兴、国家强大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了胜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一框题从理论上论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论断。正如教科书所阐释的:“这些理论和运动失败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教科书指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最终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本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忧患可以兴国”,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使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要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以及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了解我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民族灾难以及我国人民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能力目标: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学习客观地分析我国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而自豪;形成个人发展和祖国发展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的价值取向,产生报效祖国意愿。3.学生情况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当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青少年富有激情,热爱生活,对社会怀着极其美好的憧憬,对未来充满幻想。但是,青少年的情感又是缺乏理性的、不够稳定的,他们会因他人的影响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会因不公平的现象而产生过激的思想和行为。由于青少年对我国社会历史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可能对我国社会的现状产生不满的情绪。同时,受到国际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存在贪图安逸、不想吃苦的思想,淡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热爱和平的国际主义思想,对于我国的青少年以及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教学建议(1)我国五千年历史和百年屈辱、百年抗争的历史史实,学生之前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能够利用这些史实说明道理。(2)本备课系统提供了不少的资料,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3)有不少反映我国近代历史的故事片或资料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购买,以强化教学效果。5.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课历史的足迹【课标依据】二2.6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三1.6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教材分析】第一课“历史的足迹”这一课分为三个框题。“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百年沧桑”以我国被迫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为线索,回顾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阐释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百年抗争”通过介绍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反映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权、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毅力,从而揭示了国家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并为之感到自豪;感受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对社会、对文化更加关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