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生物工艺学?p1生物工艺学,是研究生物技术产品生产的工艺技术问题的学科,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过程技术手段,按照设计改造生物体或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2、生物反应的一般过程?p2-3,(读图1-2,理解生物反应过程,上游加工、下游加工、酶催化反应工程、细胞反应工程、废水的生物反应工程)(1)原料的预处理(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3)生化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与控制(4)产物的分离纯化酶催化反应过程:采用游离酶或固定化酶为催化剂时的反应过程,称为酶催化反应过程。细胞反应过程:采用活细胞为催化剂时的反应过程。包括微生物发酵反应过程,固定化细胞反应过程和动植物细胞培养过程。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它是利用微生物本身的分解能力和净化能力,除去废水中污浊物质的过程3、生物技术的应用(了解,见PPT)农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冶金工业,能源工业,环境保护第二章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制备、保藏1、从自然界分离新菌种的步骤?p14采样——增值培养——纯种分离——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如何选取采样地点?例如酵母、霉菌。对于酵母类或霉菌类微生物,由于它们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比较多,一般又喜欢偏酸性环境,所以酵母类,霉菌类在植物花朵,瓜果种子及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等上面比较多。细胞除菌空气能量废弃物副产品产品提取精制检测控制系统生化反应器灭菌基质或培养基预处理原料生物催化剂酶(游离或固定化)增殖培养;什么是增殖培养?例如纤维素酶产生菌、脂肪酶产生菌、放线菌分离。增值培养就是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他菌型生长的条件,以促使目标菌大量繁殖,从而有利于分离它们。纯种培养;纯种分离的方法?划线、稀释纯种分离一般采用单菌落分离法和稀释法生产性能测定;一般采用两步法,即初筛和复筛2、诱变育种?p15,诱变育种的基本程序?营养缺陷性?营养缺陷性的筛选过程?(理解抗生素法、过滤法淘汰野生型的原理;营养缺陷性检出的方法原理,点种法、夹层检出法、限量补充培养基检出法、影印法;营养缺陷性的鉴定,理解原理)诱变育种:通过人工处理微生物,使之发生突变,并运用合理的筛选程序和方法,把适合人类需要的优良菌株选育出来的过程基本程序:出发菌株的挑选,敏感期和适合对象的选择,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剂量的选择,初筛,复筛营养缺陷型:指某一菌株在诱变后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的能力,主要指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及嘌呤,嘧啶的能力,使其在基本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必须在此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株筛选过程:中间培养,淘汰野生型,营养缺陷型检出,营养缺陷型鉴定抗生素法的基本原理是野生型细胞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可选用某种抗生素将生长状态的细胞杀死,而留下不能生长的缺陷型细胞。过滤法是使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丝体的野生型留在滤膜上,不能生长在营养缺陷型细胞则能透过滤膜。营养缺陷性的鉴定常用生长谱法,即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时,能生长的菌便是某种物质的缺陷型。3、杂交育种?p17什么叫原生质体融合?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一般原理和过程。见PPT杂交育种一般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的菌株通过接合或原生质体融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菌株。原生质体融合就是将双亲株的微生物细胞分别通过酶解去壁,使之形成原生质体,然后在高渗条件下混合,并加入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助融条件,使双亲株的原生质体间发生相互凝集和融合的过程。4、DNA重组技术的一般步骤?p20目标DNA片段的获得,与载体DNA分子的连接,重组DNA分子引入宿主细胞,选择含有所需重组DNA分子的宿主细胞5、菌种的退化(原因)、复壮措施?p29及PPT原因:自然突变,环境条件复壮措施:纯种分离法,淘汰已衰退的个体,6、菌种保藏的原理?常用方法?p30及PPT原理:人为地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这些人工环境主要从低温、干燥、缺氧三方面设计。方法:低温冻结保藏法,液氮保藏法,斜面保藏法,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载体保藏法,悬液保藏法7、工业生产常用微生物菌种有哪些?写出至少5种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担子菌,藻类8、菌种进入种子罐有两种方法:孢子进罐法,摇瓶菌丝进罐法。种子罐的级数: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第三章工业培养基及其设计1、制备培养基的基本原则?p36目标明确,营养协调,条件适宜,经济合理2、培养基的分类?p38-39(根据微生物类群、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物理状态、功能分类,了解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与致病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根据微生物类群: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霉菌培养基,自养生物培养基,异养生物培养基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不确定),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半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部分确定)物理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功能分类: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压力培养基伊红是一种红色酸性染料,美蓝是一种蓝色碱性染料。大肠杆菌能强烈分解乳糖产生大量有机酸,结果与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深紫色菌落。由于伊红还发出略呈绿色的荧光,因此在反射光下可以看到深紫色菌落表面有绿色金属闪光。而肠道内的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不发酵乳糖,所以形成无色菌落。这样就可以将无害的大肠杆菌与致病的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区别开来。3、培养基的设计(重点理解速效碳源、迟效碳源,葡萄糖分解阻遏;碳氮比与pH的关系p41)速效碳源:能够被生物直接利用的含碳化合物,例如葡萄糖迟效碳源:不能被生物直接利用,需分解后才能利用,如蔗糖葡萄糖效应,亦“葡萄糖分解阻遏作用”,是指当菌种利用葡萄糖时产生的分解代谢产物会阻遏或抑制某些产物合成所需的酶系的形成或酶的活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当培养基C/N比高,发酵液倾向于酸性,pH低;C/N比低,发酵液倾向于中性、碱性,pH上升。4、理解有机氮和无机氮源与速效氮源、迟效氮源的关系。早期:容易利用易同化的氮源—无机氮源中期:菌体的代谢酶系已形成、则利用蛋白质速效氮源,通常是有利于机体的生长,迟效氮源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5、常用的孢子培养基有哪些?麸皮培养基,小米培养基,大米培养基,玉米碎屑培养基,用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和食盐等配制的琼脂斜面培养基6、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对氮源、碳源和碳氮比的要求?种子培养基:碳氮比较低,供孢子发芽、生长和菌体繁殖的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碳氮比较高,供菌体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用的培养基第四章生物工艺过程中的无菌技术1、工业常用的无菌技术有哪些?p44,PPT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射线灭菌,化学药剂灭菌,过滤除菌2、什么是致死温度?致死时间?微生物热阻?p45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致死时间:在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微生物热阻: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即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主要是温度)的致死时间。3、湿热灭菌的对数残留定律?非对数残留定律?p46对数残留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受热致死遵循分子反应速率理论。若开始灭菌(t=0)时,培养基中活的微生物数为N0,将式上式积分后可得到式中:N0—开始灭菌时原有的活菌数,个;Nt—经过t时间灭菌后的残留菌数,个。非对数残留定律:式中:Nt—任一时刻具有活力的芽孢数,即Nt=NS+NR;N0—初始的活芽孢数;kR—耐热性芽孢的比死亡速率,s-1;kS—敏感性芽孢的比死亡速率,s-1。在温度相同时,对数与非对数定律的灭菌时间t不同。4、灭菌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死亡速率大于培养基成分的分解速率。P48由于灭菌时杀死微生物的活化能△E大于培养基成分破坏的活化能△E’,因此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比死亡速率常数的增加倍数要大于培养基成分破坏分解速率常数的增加倍数。也就是说,当灭菌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死亡速率大于培养基成分破坏速率。根据这一理论,培养基灭菌一般选择高温快速灭菌法。换言之,为达到目的相同的灭菌效果,提高灭菌温度可以明显缩短灭菌时间,并可减少培养基因受热时间长而遭到破坏的损失。5、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因素?(见PPT及教材)污染杂菌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时间;培养基的成分、pH、物理状态、泡沫、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油脂、糖类及一定浓度的蛋白质增加了微生物的耐热性。pH为6.0-8.0时微生物耐热能力最强。培养基的pH越低,灭菌所需时间越短。固体培养基的灭菌时间要比液体培养基的灭菌时间长。6、什么是分批灭菌?p49(分批灭菌包括升温、维持、冷却三个阶段)分批灭菌就是将配置好的培养基放在发酵罐或生物反应器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仪器进行灭菌的操作过程,也称为实罐灭菌。7、什么是连续灭菌?p52连续灭菌就是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在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的灭菌过程。kNNtt0lg303.2)exp()exp(0tkkktkkkkNNRRSSSRRt8、空气洁净度级别(p54表4-6)。9、常用连续灭菌工艺流程:重点掌握连消塔—喷淋冷却流程。连消塔—喷淋冷却流程,喷射加热—真空冷却流程,板式换热器灭菌流程连消塔—喷淋冷却流程:配好的培养基用泵打入连消塔与蒸汽直接混合,达到灭菌温度后进入维持罐,维持一定时间后经喷淋冷却器冷却至一定温度后进入发酵罐。10、简述过滤除菌法制备无菌空气。原理:深层过滤常用的过滤介质(如棉花)的纤维直径一般为16~20m,当填充系数为8%时,棉花纤维所形成网络的孔隙为20~50m。微粒随空气流通过过滤层时滤层纤维所形成的网格阻碍气流前进,使气流无数次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而绕过纤维前进,这些改变引起微粒对滤层纤维产生惯性冲击、重力沉降、拦截、布朗扩散、静电吸引等作用而把微粒截留在纤维表面。第五章生物反应动力学1、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内容?(仔细看p59第一段,PPT)生物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生物反应的规律,为反应过程提供数量化处理的数学依据,为发酵优化提供研究基础。有酶促反应动力学,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动植物细胞培养动力学2、理解反应速率、比速率;菌体生长速率、比生长速率几个重要概念。p59-60反应速率:反映了细胞生长,底物利用,氧气消耗,产物形成,反应热的释放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比速率:比速率是以菌体浓度为基准来表述各组分的变化速率,单位为h-1,当为反应热的比速率时,单位为[kJ/(g·h)]。比速率的大小反应了具有催化活性的细胞活力大小,其中的菌体浓度为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的培养基中的菌体量。菌体生长速率:微生物群体的生长速率是群体生物量的生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或单位表面积的培养基中菌体量的增加。比生长速率: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所增加的菌体量称为菌体比生长速率。3、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细胞的生长之间的动力学关系?(三种类型)p62生长关联型,生长部分关联型,非生长关联型4、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分批补料发酵概念?分批发酵:分批发酵又称间歇式发酵(培养),是指将一定量的培养基一次性地加入发酵罐中,接种后发酵一段时间,一次性地排出发酵成熟液,结束发酵的培养方式。连续发酵:连续发酵是在分批发酵的基础上,以一定的速率连续地流加新鲜培养基并流出等量的发酵液,以维持培养系统内各营养物质量的恒定,使细胞处于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发酵培养方式,也称连续培养。分批补料发酵: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5、Monod方程:限制性基质对微生物比生长速率影响的动力学模型。p67注意Monod方程与米氏方程的区别。6、酶双底物动力学机制的分类第六章发酵过程原理1、发酵过程影响因素?(种子质量、培养基、灭菌情况、温度、pH)2、提高氧传递速率的方法?(提高KLa,提高氧传递动力C*-C)p94-96(1)提高KLa.对KLa影响较大的为搅拌器的效率及通气速率等。①搅拌效率对KLa的影响②气体流速对KLa的影响③设备参数的影响④发酵液的性质(2)提高氧的传递动力(C﹡-C)提高罐压、利用纯氧、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成分对菌体需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