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试要求】【考点梳理】一、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秦兼并六国:(1)西周开始分封诸侯,到战国时逐渐形成七雄并立;(2)秦王嬴政亲政后,很快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步伐;(3)商鞅变法后,秦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秦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4)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5)秦王嬴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等方略;(6)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秦;2.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齐,统一天下;(2)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3.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始皇将大权集于一身,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使大夫,使国家大权集中在皇帝身上;(2)为管理辽阔疆域和臣民,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南服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多民族国家基本疆域;(4)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交流;(5)统一度量衡,同时还将各国流行的形状、大小、重量和单位不一的货币统一起来;(6)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7)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实行焚书坑儒;4.秦始皇的暴政:(1)秦始皇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2)秦始皇强制征用200万民夫修筑长城;(3)秦始皇穷奢极欲地修建宫殿、陵墓;(4)秦赋税繁重、兵役、徭役沉重;(5)刑罚严酷;5.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其最大历史贡献;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派兵北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尊崇法家;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过:秦始皇又是一位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刑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导致序号考点内容1秦始皇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4.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2唐太宗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3康熙帝1.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秦朝灭亡。总评: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二、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贞观之治(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2)原因:主观上: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政治方面:①统治思想上: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坚定“民惟邦本”②用人方面:任用贤良,虚怀纳谏;③完善三省六部制;④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经济方面: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强调“存百姓”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客观上:①隋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开明的民族政策:①武力征服:对东突厥和西突厥②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③册封:东突厥世袭都督、刺史官职的后代均由唐政府册封④和亲:接受松赞干布求亲,派文成公主入藏。(2)积极影响:促进民族进一步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开放的对外政策:(1)对中外交往政策:积极友好。表现:①设专门机构:鸿胪寺②鼓励外商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③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者、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来唐访问;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2)、对中外文化政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政策表现:①吸收外来宗教,促进中国佛教事业;②唐玄奘去印度取佛经③朝鲜、日本僧人、学者等学习大唐先进文化,学成后传播到本国(3)影响:①开放的外交政策促进中外友好交往,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②兼收并蓄的政策,使中国经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③对朝鲜的影响④对日本的影响4.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④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5.评价唐太宗:唐太宗于隋末群雄并起的动乱之际,促使其父李渊起兵,采取各种较为妥善的政策,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成为唐帝国的真正创建者,其雄才大略初步展露。即位之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政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他通过各项政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从而促使经济复苏乃至繁荣。同时,唐太宗用兵突厥,安抚边疆各族,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这些都成为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从而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走向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三、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少年皇帝:(1)幼年继位:1661年,年号康熙(2)面临形势: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满洲贵族入后,实行圈占土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的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⑤辅政大臣鳌拜仍然专权,甚至侵犯皇权(3)总揽大权:力遏权臣鳌拜,总揽朝政2.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1)(对内)巩固国家统一措施:①平定三藩之乱,消除南方割据势力②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设立台湾府,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③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平定噶尔丹的叛乱;④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如:崇儒尊孔,册分四大活佛。其中,敕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和章嘉四大活佛,既保护了佛教,又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意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2)(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形势: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措施:①军事上:组织收复雅克萨之战②法律上: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在位的60年间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统一回部;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遏制沙俄的扩张,有力地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不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考点精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河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贞观政要》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宣即为之罢役。”——《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旧唐书·马周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合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三征噶尔丹雅克萨之战材料二请回答:(1)康熙时期面临哪几方面的民族问题?(2)康熙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噶尔丹自立为准噶尔汗。他南下侵占回部(维吾尔族居住地区)诸城郭,占领南疆,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注:君、长皆为统治的意思)1690年,在沙俄支持下,他悍然进军内蒙古,康熙帝亲自带兵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1696年,康熙帝再败噶尔丹于昭莫多。噶尔丹众叛亲离,次年服毒自杀。材料二1862年,俾斯麦在议会上发表演说:“德意志所瞩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未解决的。”材料三1860年12月,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举行特别代表大会,169名代表一致投票通过一项法令,取消这个州与其他各州的“联盟关系”;密西西比州立法机关以84票对15票、佛罗里达州以62票对7票。亚拉巴马州以6l票对39票、德克萨斯州以160票对8票决定脱离美国联邦;田纳西州是公民投票,lO,5万票对4,7万票,也是决定脱离联邦……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林肯表示:“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单凭自己的决议合法地退出联邦,任何为此而通过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王硕《世界通史》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康熙所做的与大败噶尔丹作用类似的三件大事。(2)材料二中的“重大问题”“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各指什么?俾斯麦是如何实现上述主张的?(3)从背景和影响两方面,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的相似之处。(4)材料一中“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和材料三中各州投票行为的共同实质是什么?二者的最终结局说明什么?(5)材料中康熙、俾斯麦、林肯的言行有何共同之处?对此,你如何评介?4.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绥之以德,岂非上策乎?”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方略?(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治国方略在唐太宗执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3)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和执政实践出现了怎样的结果?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是一首反映秦末情况的民谣:“生男慎勿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