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提问技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提问技能说起提问,有的老师会说:提问谁不会?不就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嘛!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怎么问?为什么要问?什么时机问?谁来问?问谁?谁来回答?学生回答以后该怎么回应?学生回答时老师该怎么做?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构成了提问技能的各个方面,也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问题的提出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师生可互为信息源和信息接受者。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他们始发沟通过程,决定以谁为沟通对象,并决定沟通的目的。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接收则要通过一系列注意、知觉、记忆、储存等心理过程。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国家意志的代言人,课堂教学的有目的性、有组织性主要通过教师的角色行为得以体现和实现,教师是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沟通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发起者。要使通过提问所进行的师生沟通流畅、有效,一系列心理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效策略的使用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运用提问技能时不仅要明确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而且还要明确提问所要实现的教学功能,以及实现教学功能所需要的条件。一、提问的教学功能(一)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不完全是自然演进的结果,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通过“同化”与“调节”在各个认识阶段的循环往复,不断打破原有平衡,建立起新的平衡,使认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同化”与“调节”是他的“发展阶段说”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认识,自降生以后要经历若干不同质的阶段而达到成人的完成阶段。各阶段之间有其独特的逻辑,处于某一阶段的学生的认识方式是从前一阶段派生出来,而又引导后一阶段的认识的。成人与儿童认识上的差异,不仅是知识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认识结构(质)上的差异。学生若完全按自己所处阶段的逻辑解释外界的刺激,称为“同化”。但是当学生发现他原有的逻辑不能同化(解释)外界刺激时,就得变更自己的逻辑本身,称为“调节”。新的逻辑产生出来以便同化外界,形成一种新的平衡状态。新的逻辑能否产生,不仅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也与外界刺激有关。教师的提问就是一种外界刺激。提问所要求学生思考的任务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但又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产生认识矛盾,打破原有的思维平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其中,问题难度的把握至关重要:过难,超越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学生没有可以直接同化的成分,问题的解决失去了必要的条件;过易,只有同化没有调节,没有认知矛盾,原有的平衡处于稳定状态,认知结构不会发生变化,认识能力就无以发展。这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一致。苏格拉底是善于提问的高手。他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产婆术”,即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一步步得以深化,并最终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二)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虽是主要的信息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单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的、直线的传递过程,而是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反馈和调节进行的。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学生是否掌握了已学的知识,能否回忆起过去的生活经验,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有些知识,学生能准确陈述、再现,自认为是了解、掌握了,却不一定能辨析、应用、综合。学生对教师有针对性的、多角度提问的回答,反映着学生的思维方法、过程、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准确程度,这为教师了解学情,调节教学内容、方法或进度,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测查、验证、审视自己所学、巩固知能提供了机会。(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笔者曾对某校的学生做过一个小测试,问他们学校门前的小路两旁有多少棵树?学生面面相觑,答不上来。他们每天从小树边至少走过两次,寒来暑往,那些树都进入过他们的视野,却没人说得出树的准确数目。原因很简单,学生没有留心、有意注意过它们。注意力有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之分。教学过程中,与无意注意相比,当学生处于有意注意状态时,对外界刺激(如教师的讲授、实验演示、课堂活动)的反应是积极的、主动的、印象深刻的。但是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有限,且持久性与学生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的学生,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越短。我们知道,当学生的注意力游移、分散,不能专注于教学过程时,教与学都将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适时地提出角度新颖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有效地吸引和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力。(四)活跃课堂气氛,提示教学重点教师的提问若新颖、独特,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既动脑,又动嘴,而不是被动地静听和旁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好的提问常指向学生理解内容的关键处,认知矛盾焦点处,貌似无疑实则蕴疑处,是对教学重点、思维焦点的提示,有利于学生分清主次,把握重点。(五)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回答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有机会面向全班同学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勇气。若欲回答者多,那些很快给教师发出思考有果信息的学生,更有可能得到回答的机会,这要求学生思维要迅速、果断。由于课堂回答问题的时间有限,只有那些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的回答,更易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提问的类型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许多教师对此的解释是,学生年级越高,回答问题的顾虑越多,积极性越低。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初中时举手的已寥若晨星,高中学生几至全无。言外之意,教师问得少,是因为学生不愿意回答。但我们却鲜有考虑,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越不愿意回答问题?他们的顾虑是什么?产生原因何在?这一现象,是否与教师的提问设计有关?是否与教师对学生答案的评价失当有关?台湾作家林清玄的短文《静心与抽烟》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文章说的是两个参禅的人在休息时烟瘾犯了,决定向素以严苛出名的师父请示,看是否容许抽烟。两人分别去问师父。甲问“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心(休息并讨论打坐的心得)?”师父听了很高兴,说:“当然可以了!”乙问:“静心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师父非常生气,怒斥了他。为什么两人的动机相同,得到的结果却截然相反?盖因提问的方式和角度不同。甲的提问,让师父觉得他即便在抽烟的时候还想着静心之事,显得虔诚无比;乙的提问,给师父的印象是静心的时候却想着抽烟,六根未净,无心向佛。由此说来,教师问什么,如何问,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与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密切相关。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JeromeSegmourBruner)的提问设计模式,不同的提问对应不同的思维水平,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1.知识水平提问又称为回忆性提问。如,“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的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不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只需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判断甚至是猜测即可。知识水平的提问对发展学生的思维作用不大,因而不宜多用。一般用在课的开始,或对某一问题论证的初期,为学习新的知识提供材料。2.理解水平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可以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释事实、事件和程序,以便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如,“你能解释稀释浓硫酸时的正确操作程序吗?”理解水平的提问可以要求学生概括、讲述中心思想,以了解和判断学生是否把握了教学内容的实质。如,“读了《画家与牧童》一文后,请你说说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理解水平的提问可以要求学生对事实、事件、概念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如,“在学习了元素与原子后,请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理解水平的提问常用来检查学生对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情况,用于新的概念、原理、事件讲授之后,课堂教学结束之前。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相对于知识水平的问题,难度较大。3.应用水平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或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如,“请用根毛吸水的原理说明为什么在盐碱地上植物很难生长?”回答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既能准确地回忆出根毛吸水的原理,还要能把这一原理与盐碱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分析在盐碱地植物的根毛吸水如何受到影响,从而最终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应用水平的提问也可被用来辨析不同概念,或事实、事物的形态、结构与特征。如,“鲸鱼属于鱼类吗?”“蝙蝠是鸟吗?”回答这类提问,学生先要知道“鱼类”、“鸟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然后,把鲸鱼、蝙蝠的特征与鱼类、鸟类的特征相对比,据此作出判断。如,鱼是卵生动物,用腮呼吸。鲸鱼用肺呼吸,是胎生的哺乳动物,故鲸鱼不是鱼;鸟类会飞翔,是卵生动物。蝙蝠是哺乳动物,虽也能飞翔,但不是靠翅膀和羽毛,而是靠覆盖在从前肢末端直至后肢的翼状薄膜来进行,蝙蝠的翼是它原来腋下薄薄的皮肤长时间一点一点地进化而来的。因此,蝙蝠不是鸟类。4.分析水平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成因,或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如,“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类问题在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回答时要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进行较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5.综合水平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可以是要求学生预见问题的结果。如,“人口的迅速增长可能会产生哪些社会问题?”回答时要先考虑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条件,诸如有饭吃,有房住,受教育,可就医,易交流,等等,再分析人口迅速增长时需求与社会供给能力之间面临的矛盾,预见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综合水平的提问可以是要求学生敏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人与自然为什么必须和谐共处?”回答时要先考虑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再分析如果自然环境被破坏,人类生存面临的困境,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综合水平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回答综合问题,学生需要回忆、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知识综合分析后方能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用于组织课堂讨论教学。6.评价水平提问评价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对观点、思想、方法、作品等进行评判并给出评判的理由。评价水平的提问可以是要求学生表达对有争议的问题或热点问题的看法。如,“有人说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最严重的社会不公平。你是否同意?为什么?”评价水平的提问可以是要求学生判定思想的价值。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何意义?”评价水平的提问可以是要求学生评判各种方法、作品的优缺点。如,“你如何评价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提问的类型也可分为一般性提问、开放性提问、高层次提问、探询性提问。1.一般性提问与知识水平的提问相对应。2.开放性提问指问题的答案多元,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如,在学了《司马光》一课后,问学生:“如果当时是你的小朋友掉进了水缸,你会怎么办?”“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冰凉的手暖和起来?”前者的答案除教材上的“用石头砸破水缸”外,还可以是“推倒水缸”,“让小朋友抓住绳子(也可把大家的衣服结起来当绳子用)的一端把他拽出来”,等等。后者的答案可以是:“烤火”、“用暖水袋或手炉”“戴手套”、“搓手”、“把手放进袖筒里”、“朝手上哈气”、“运动”,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所能想到实际情况给出答案。只要能解决问题,各种方法均可。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学生无须就答案的准确性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回忆,也无须为答案的不同而争论。由于开放性提问的答案多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是很正常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端性和灵活性,并学会分享他人的思想。3.高层次提问与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评价水平提问相对应。如设计问题让学生归纳、概括文章的中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