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对外开放第三节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及评价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2、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阶段;3、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社会主义阶段。Ⅰ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对外贸易的概况1、殷商、春秋战国时期:丝绸远销西方2、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2、唐宋时期唐朝——长安城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唐代的丝织、陶瓷和金属铸造等产品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宋朝——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有50多个国家;成立对外贸易专门机构“市舶司”。元朝——中国版图跨越欧亚两大洲,海运贸易空前繁荣,制定《市舶抽分则例》22条,对外贸易管理比以前更有效。陆路贸易复兴。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明代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大事件。清朝——1685年,清政府限定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为对外通商口岸;1757年,清政府限定广州为通商唯一口岸。海关是管理对外贸易的唯一机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1、长期以官方贸易为主导2、相对主动3、开放程度小4、传统贸易优势产品主要以陶瓷、茶叶、纺织为主。Ⅱ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概况(一)概况1、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2、1858—1880年,中国被迫开放华北地区和长江沿岸主要港口;3、1880—1900年,中国被迫开放西南地区;4、20世纪初,中国被迫开放东北地区;5、1937—1949年,中国陷于长期战争状态。(二)性质——半殖民(三)主要特征1、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帝国主义列强于1843年取得了协定关税特权,1845年起又侵占了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2、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自1943年至1947年,每年进口的机器设备从没有超过进口总额10%。洋纱、洋布、洋油等洋货充斥中国市场,严重打击了民族经济的发展。3、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主要集中于英、日、美、德、法、俄。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80%以上。一战后,日、美跃居第一和第二位。二战后,美国居垄断地位,中国从美国进口占进口总额的51.2%,向美国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2%。4、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中国对外贸易自1877年自1949年的77年中,年年入超,总额达64亿美元。Ⅲ新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产生的政治前提政治前提——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立。(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的建立1、没收官僚资本对外贸易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立夫兄弟)四大家族垄断的官僚资本对外贸易。2、建立国营对外贸易在原各解放区外贸企业的基础上建起由中央领导的国营外贸企业。3、改造民族资本对外贸易1950年私营进出口企业4600多家,经营额占全国外贸进出口额33.12%,通过“赎买”和1956年的公私合营,已基本上转变社会主义性质。通过上述三方面,1957年国营对外贸易占全国外贸进出口额99.9%。解放后,我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收回了被它们长期霸占的旧海关,建立了人民新海关,取消了它们对外汇、金融、航运、商检等方面的垄断,摧毁了它们对外贸的控制,实行了对外贸易统制,把对外贸易的独立自主权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民手里。同时,从没收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对外贸易企业,以改造私营进出口业等三个方面,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从此,在我国对外贸易领域中,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外贸易已基本上是全民所有制。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对外贸易也就全面确立了。(三)、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3、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4、十年动乱和拨乱反正时期时期(1966-1978)5、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承担了组织内外物资交换,帮助调剂供求和稳定市场物价,扶持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恢复和发展,争取所需物资的进口,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迅速建立起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经济关系,开展突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的斗争等任务。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对前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至1957年,生产资料进口比例已高达92%,其中机械设备的比例达52。5%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到1957年,重工业产品占24。3%、轻工业产品占22。7%、农副产品占53%,除了这些,还增加了许多工业产品的出口。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3、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对外经济贸易任务是有计划地组织有关物资的出口,以保证国家建设所必需的设备和器材的进口,保证进出口物资的平衡。4、十年动乱时期和拨乱反正(1966-1978)外贸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小结: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对外贸易只是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补充手段,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其发展也受到很大制约。我国的对外贸易地位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不相称,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尚未被给予应有的地位。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1、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发展2、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3、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4、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迅猛发展6、加工贸易快速发展7、沿海地区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基地8、大经贸格局初步形成1979-199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16.6%,高于全球8个百分点;占全球进出口比重由0.78%上升到1995年的2.76%;1980年突破300亿美元;1981年400亿美元;1984年500亿美元;1988年1000亿美元;1992年突破1500亿美元,达1655亿美元。199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957亿美元;1994年突破2367亿美元,保持第11位,成为第一个突破出口1000亿美元的发展中国家。1995年为2809亿美元,继续保持第十一位。199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899亿美元;2000年突破4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1.1万亿;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4200亿美元;2006年17606.9亿美元;2007年21738.3亿美元;2008年25616.3亿美元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位居第三十二位,从2004年以来稳居第三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年的近8%。进出口贸易从逆差转变为顺差,使我国从一个外汇捉襟见肘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从改革开放到1993年,除少数年份进出口贸易有小规模顺差外,多数年份均为逆差。进入1994年以来,进出口贸易均保持顺差,且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从1978年仅有的1.67亿美元迅速扩大到1.9万亿美元。不仅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与印度、东盟等周边国家(地区)贸易合作蓬勃发展,对南非、巴西、智利等国家进出口也保持良好增势。2003年至2006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位次略有变化。2003年,日本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位居第二、三位;2004年至2006年,贸易伙伴位次则为:欧盟、美国、日本,美国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06年,中欧、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723亿美元、2627亿美元和2073亿美元。东盟已经成长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06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60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9倍。印度跻身于我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249亿美元,是2002年的5倍,年均增长49.8%。另外,2003年至2006年,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年均增长45.5%,与拉丁美洲年均增长40.9%,均远高于同期我国货物进出口的整体增速。2002年以来,我国广泛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目前正在与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商谈11个区域贸易安排。其中,中国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海湾6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冰岛等进行自由贸易谈判;与印度、韩国、秘鲁开展自由贸易研究等。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国(截止到2008.10)小结: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后建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思想根深地固(1)在国家财政上强调“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否定了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在进出口关系上力求平衡,略有顺差。(3)片面强调政治第一,外贸服从外交。2、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把发展对外贸易与自力更生对立起来。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给了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对我国采取经济封锁禁运的政策。4、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帮”把“左”倾错误思想推向了极端。思考: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为什么取得了这么大的发展?1、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充分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经济贸易上要对外开放而不是闭关自守。)2、实行了恰当的贸易发展战略,落实了有效的贸易发展政策。3、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为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持的基础。(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中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国家统计局报告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也激发了广大企业的发展活力,贸易发展的微观基础得到夯实。5、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对外开放格局1978年以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逐步走向了世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为了正确地坚持这一国策,必须特别注意掌握开放的原则。实行对外开放,一个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们要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既不能因噎废食,对国外的东西一概加以拒斥,从而放慢对外开放的步伐,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