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游戏是向学前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注重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发展与成长,历来是学前儿童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儿游戏理论》这门课程以幼儿即学前儿童的游戏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系统研究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分类、发展价值、各年龄幼儿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与运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游戏场地的设计和玩具的选择与评价等问题,说明游戏在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说明游戏和幼儿的学习、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关系,揭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关于幼儿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方面的进展与成果;2、了解游戏的文化涵义,了解幼儿游戏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影响因素,认识游戏的文化适应功能;3、了解游戏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4、了解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5、了解玩具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幼儿游戏与玩具的关系,了解各年龄幼儿适宜的游戏材料与玩具,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童游戏场地与器械的特点。*能力与技能:1、学会学习,具有基本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自觉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中思考,发现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2、学以致用,掌握设计与组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2)教学游戏的编制方法;(3)创设与评价儿童游戏环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4)选择与评价玩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5)指导儿童游戏的方法。3、掌握基本的研究儿童游戏的方法,能够观察、分析儿童的游戏并提出适宜的教育建议。*态度与情感:1、认识游戏在幼儿生活与发展中的意义,树立保护儿童游戏权力的意识。2、激发对于游戏和玩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愿意进一步去探索研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3、进一步激发和加深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兴趣和了解,树立为中国的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志向。4、培养诚信求实、严谨勤奋、不弄虚作假的良好学风,杜绝抄袭作弊的现象。*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单元1:儿童游戏理论述评对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等进行介绍和评价单元2: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主要用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点对儿童游戏的起源与演变、游戏的社会文化性格学前期作为“游戏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成因、儿童游戏的社会文化适应和创新功能、游戏的社会文化涵义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单元3:儿童发展视野下的儿童游戏主要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特征、实质、分类、个体的发生发展和年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价值等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分析和论述。单元4:教育学视野下的儿童游戏主要从教育学研究的角度,针对在学前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的或者盲目崇拜儿童的自发性、把游戏神圣化,或者重上课、轻游戏的两种倾向,对游戏被引进学前教育领域以后可能产生的问题、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幼儿园游戏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指导儿童游戏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幼儿园户内外游戏环境的创设、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选择、各种类型的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游戏的编制问题等问题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教学时间安排:本学期教学周数为18周。周课时为2课时,共36课时。1单元6课时,2单元6课时,3单元10课时,4单元10课时。串讲2课时,复习2课时。课程学习要求*理论学习:掌握各章节内容*实践环节:考察玩具市场和幼儿园常见的游戏材料与玩具*平时成绩(30分):四个教学单元后面给出的复习思考题出勤情况*期末成绩(70分):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题型: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论述或案例分析参考书目*《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指导》,刘焱,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学前教育新论》,陈帼眉、刘焱,北师大出版社,1996年。*《儿童、游戏、家庭》,汝小美、刘焱,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儿童游戏——游戏发展的理论与实务》,JamesE.Johnson,JamesF.Christie,ThomasD.Yawkey杨智文化事业股份限公司,1993年。*《儿童游戏通论》,刘焱,北师大出版社,2007年。*《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等期刊。第一章儿童游戏理论述评绪论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所谓主导活动是指最适合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这种活动,儿童身心发展上的许多新的变化就能更好地产生和形成。*我国1989年试行、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明确规定了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可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可以说对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幼儿教育界已有了一致的认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一高度统一的认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难以实现,甚至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和全球幼儿教育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即口头上和理论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或忽视游戏的状况。虽然让幼儿在游戏中或通过游戏学习已经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真理或教育信条,但是在幼儿园的教室中游戏却在迅速地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剧增加。*在美国,教师在幼儿园班级中所进行的“适宜于发展”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时间不超过50%。而不适宜的做法却相当普遍。*瑞典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认为,对于儿童游戏,成人表现出来的兴趣与他们的实际态度之间存在着矛盾。*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89年颁布的《学前教育构想》中指出,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学——训导型师生相互作用模式成为长期以来占据主要地位的教学模式,把幼儿作为教育的客体,目的在于传授知识技能,教育形式偏重于面向全体的集体上课。于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不仅受到时间上的限制,更被成人严格控制。*请思考:*造成这种理论和实践上的鸿沟及反差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随着课程的进展进行积极思考和总结,并在课程结束后给出自己的答案。第一节游戏的概念*游戏很难定义!*游戏定义的困难性,一方面是由于学术背景不同的研究者观察游戏的角度不同,另一方面还在于游戏这一现象本身的复杂性,造成了游戏解释的多样性。如:*亚里斯多德的游戏定义: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拉夫·科斯特的游戏定义:(索尼在线娱乐的首席创意官)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赫伊津哈的游戏定义:游戏是一种自愿参加,介于信与不信之间有意识的自欺,并映射现实生活跨入了一种短暂但却完全由其主宰的、在某一种时空限制内演出的活动或活动领域。*辞海定义: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在牛津英文字典中,至少有116种关于游戏的定义。*游戏是一个多么模糊暧昧的概念。*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游戏一词积淀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这种社会文化含义长久以来作为一种背景性的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看法。*“游戏”的词源学分析:*在汉语中与英语中的play对应的的词,在古汉语中有“逰”、“戏”、“遨”和“嬉”等。*逰:游历、游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戏戏通嬉,嬉戏二字常常连用。韩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嬉戏”二字更接近现代的“游戏”之义。*玩:玩在古代常作“玩赏”解,不作玩耍解。“玩”通“弄”,偏于“手动”,是在手中摆弄的意思。*遨通“逰”,即“游戏”。*“游”“戏”二字的连用*连用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应当早于文献。《晋书·王沈传》:“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至游戏,伤毁风俗矣。”*红楼梦第二三回:“你日日在外游戏,渐次疏懒了工课。”从以上例证看出,游戏二字用于成年人的生活中,往往有贬义,被认为是一种妨碍学业等正经事的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行为。这种用法偏于“嬉”的原义,逐渐丢失了“遨”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的积极方面的意义。*但人们对于小孩的游戏还是比较宽容的: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大抵童子之情,了嬉戏而惮拘谨,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摔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他把“乐嬉戏”看作是儿童的自然性情,对年幼儿童的教育要顺应其自然性情。*在英语中:荷兰文化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赫津哈伊对游戏所作的词源学分析。游戏概念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既包括儿童各种各样的游戏,也包括成人的竞技、比赛、娱乐、赌博、典礼仪式、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玩笑幽默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在现代英语中,游戏有play和game的区分。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民间游戏——丢手绢、锤子、剪刀、布等和竞技体育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Play作名词用指一类行为的总称,包括从小孩子的角色游戏到舞台表演、玩笑幽默等(也包括game)。Play也可做动词用。作名词用的共同特征是一方面不要求沉重的工作,另一方面使人得到愉快和满足。*东西方语言学分析表明,游戏一词的语义演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游戏的本义都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在古代汉语中,游字最早也曾用来形容旌旗在空中飘荡的形状,这点与西语中游戏一词的语义起源是相似的;*第二,游戏活动不同于工作,其特点是逸,或轻松自在。*第三,游戏一词都带有无意义或无价值的贬义。*这种语义上的相通之处,不好用借用或巧合来解释,只能用工作与游戏这两类活动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这种社会客观现实来解释。*定义游戏的策略:*第一,毋庸定义;*第二,直觉判断;*第三,特征列举。*行为特征列举:依据动机、手段、目的等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倾向性来列举游戏行为的特征。*(一)纽曼(Neumann,1971)的游戏特征“三内说”内部控制: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工作的特征是外部控制;内部真实:在旁人看来是“假”的事情,在游戏者那里是一种内部真实内部动机: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支持的行为。*人的活动游戏…………………………………………工作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内部真实外部现实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二)克拉斯诺和佩培拉(1980年)的游戏四因素说灵活性:指游戏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多变性;肯定的情感:指游戏者的情绪体验总是快乐的,笑容是这种肯定的情感体验的标志;虚构性:指游戏总带有想象的因素;内部动机:指游戏不受外部规则或社会性要求的制约,游戏者是为游戏而游戏,玩即目的;一种活动如果具有全部四种因素,则趋向于被人们认定为“游戏”。*(三)加维(1982年)的游戏行为五特征说1、游戏是令人愉快、有趣的活动;2、游戏没有外在目标;3、游戏是自发自愿的;4、游戏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5、游戏与非游戏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四)克罗伊斯的游戏行为六特征说自由:游戏不是被迫进行的,否则游戏就失去了吸引力和快乐的性质。松散:游戏不是精确的,没有事先预定的限制。易变:没有预定的进程或结果,游戏者具有随机应变的自由。非生产性:从游戏开始到结束时,不增加任何生产的物质或任何新因素,除去物质的游戏者之间的转移和变化。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的。虚构的。*(五)鲁宾的游戏行为的六倾向说内部动机;对手段的注意;我能拿它做什么;想象或虚构;规则来自游戏的需要;游戏者积极参与。*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认为游戏具有以下四个特征:游戏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