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包括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仓储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市场体系。商品流通的重要性和我国商品流通体制的重大变化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保证人民生活的改善;资金积累的重要渠道。商品流通体制的变化:由改革前的公有制商业一统天下,少渠道、多环节,主要实行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逐步向着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制。改革前流通体制的特点第一,所有制结构方面,公有制商业包揽一切;第二,国有商业政企不分;第三,流通的经营体制以渠道少环节多为特点;第四,市场范围极其狭隘。结果是商业企业无活力,滋长官商作风,服务态度差,经济效益低。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包含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多条流通渠道的,既对内开放也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其特点为:第一,所有制结构方面,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第二,商品流通的经营形式和市场管理有了很大变化。计划调拨供应让位于自由买卖。商品流通的宏观管理: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粮棉油糖肉等农产品和煤炭、钢材、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通过建立商品储备制度以及计划收购、国家订货、合同收购等多种形式,搞好重要商品的总量平衡,并使国有商业在集体商业的配合下,掌握主要商品资源,保证市场供应,继续在商品流通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三,国有商业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小型国有商业通过承包和租赁逐渐转化为集体经营或个人经营。大中型国有商业则转换经营机制,通过承包经营责任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转变。第四,市场范围拓宽。以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为特点的连锁商店、超级市场等组织形式迅速发展。流通现代化与现代流通企业传统的流通方式是以商业企业为中介组织,由商业企业承担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的任务,其中批发商业起着主干作用。传统商业流通形式的特点是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流通过程时间长,库存量大,流通费用高。流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就是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向着流通环节一体化方向发展,流通费用更节省,资金周转更迅速。这种流通现代化,是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市场的极度扩大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的发展为前提的。流通企业形式的新变化第一,生产企业和零售商之间的直接联系越来越密切;第二,大型零售企业或批发兼零售的企业成为零售商业的主要形式;第三,出现了电子商务。价格体制与价格形成机制价格的调节作用具有普遍性、直接性和灵活性,因而是市场调节的核心,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价格基本上只有国定价格一种形式。理论上讲,国定价格是国家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来制定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价格基本上同价值相符,反映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以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第二,允许商品的价格同价值有一定程度的背离以调节供求关系。价格管制的理论依据如果某些商品的价格大大高于价值,不仅先进企业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巨额利润,而且落后企业也有利可图,不会有淘汰的危险,不利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势必导致这些生产部门的畸形膨胀。如果某些商品的而价格大大低于价值,不仅后进企业要亏损,而且先进企业也无利可图,会严重挫伤这些生产部门的积极性。国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国家统一定价的范围逐步缩小,市场决定的自由价格的范围逐步扩大;制定价格的主体由政府定价向企业定价转换,价格形成的方式由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转换;国家对价格仍有一定范围的管理,重要商品和服务国家统一定价;浮动价格;最低保障价。第二节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过程就是货币不断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商品流通服务的过程。货币形态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M0M1M2电子货币:是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银行存款,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结账的一种新颖的支付手段。电子货币不是M0、M1、M2之外的另一种货币量,而主要只是M1的一种支付手段。货币流通规律如果货币流通供应量不足,商品价值的实现就会发生困难,就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如果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则必然引起货币价值和价格总水平的上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表现:商品普遍短缺,导致排队、抢购、凭票供应、集市贸易上农副产品的价格猛涨,工业品出现黑市价格、开后门、票证买卖等消极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货膨胀表现为普遍持续的物价上涨。视其上涨程度可分为轻度通货膨胀、中等程度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处于温和程度的阶段时,还可以起到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第一,价格信号失真,误导社会资源配置。第二,价格上涨压低实际利率,削弱本国积累能力。第三,通货膨胀助长投机之风。信贷资金向非生产领域转移,不利于生产的发展。第四,通货膨胀引起利益转移,引起社会动荡。货币流通的宏观调节货币投入的两条渠道:一条是货币发行渠道,另一条是信贷渠道。财政性货币发行:单纯为了弥补财政入不敷出而增发货币。通货紧缩的辨认通货紧缩政策是指国家为了治理或防止通货膨胀所采取的收缩货币流通量的政策措施。具体办法包括控制纸币发行量,控制财政支出规模,提高利率,压缩信贷等。通货紧缩现象是指由于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缩减所造成的物价全面下跌现象。健全货币流通调节机制:正确处理财政和银行的关系,明确财政和银行的分工职责;健全银行和金融体制,丰富货币资金的调节手段。第三节社会主义的资金融通资金融通简称金融,是货币资金借贷、转让、集聚等活动的总称。社会主义的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赊销等经济活动中。社会主义信用的必要性一方面,会有一部分货币处于暂时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又会有基于各种原因而借入货币的需要。当买方暂时缺乏必要的货币资金来偿付货款,也可以通过信用使买卖双方结合起来。我国现阶段国内的信用主要有四种形式: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银行信用是社会主义信用的主要形式:首先,它能在全国范围内合理的调配和使用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其次,社会主义国家利用银行信用对企业实行货币监督,可以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有效利用资金。再次,银行信用是调节货币流通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经济杠杆。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部分组成。银行是经营货币借贷的金融组织。我国的社会主义银行体系,最初是按照马克思和列宁的设想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银行成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混合体,既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也办理具体的工商信贷业务。我国银行体系中央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地方城市合作银行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领导和管理全国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是我国金融调控监管体系的核心。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承担短期工商信贷为主要业务,以追求盈利为主要目的的金融企业。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广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从专业银行转轨过来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现都已经过股份制改造,为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只负责商业性存贷业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家银行是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主体。工行,2006-10-27在上海、香港同时挂牌中行,2006-6-1在香港上市,2006-7-5在上海上市建行,2005-10-27在香港上市,2007-9-25在上海上市农行,2010-7-15日和16日分别在上海、香港挂牌上市,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均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且都实现了上市。我国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既带有旧体制的深深烙印,又有不同改革发展阶段不断创新的特点。根据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的相关数据,现阶段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主要有以下特点。国有股比例较高股权分置改革后,根据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条件和时间限制,各银行年报披露的持股数据中,分为有限售条件的股份和无限售条件的股份。根据我国上市银行2008年底有限售条件的股份中各类型股份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除民生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没有国有股外,其他上市银行均有较高比例的国有股权。其中,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国有股比例超过70%,建设银行国有股比例(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超过50%,农业银行的国有股比例超过80%,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华夏银行国有法人股比例为34.29%,中信银行国有法人股比例则高达62.33%,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国有股比例均超过20%。部分上市银行国有股比例虽相对较低,但与其他类型股东相比,仍占有主导地位。国家持股对银行治理有双重作用:国家对银行经营提供隐性担保,为银行提供信用支撑,使银行业经营保持稳定,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的安全平稳发展,但国家的信用担保同时也弱化了债权人和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而且国有股东在经营过程中往往表现为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和产权上的超弱控制,所有者缺位问题是国家对银行经营管理实施有效监督的障碍。流通股比例逐步提高,股份逐步实现全流通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后,各上市银行陆续公布了改革方案,流通股比例逐步增加,多数银行流通股比例都已超过50%,其中民生银行流通股比例最高,达到95.07%。股权集中度较高,银行之间的差距较大我国上市银行中,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半数,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超过了30%,股权集中度较高;民生银行最低,只有5.9%,其他上市银行基本在10%~30%之间。总体来看,我国上市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平均值为27.07%,个体差异较大,有的股权集中度很高,有的则比较分散流通股没有充分发挥对银行经营管理的积极作用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股份的全流通使得所有股东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因此,流通股比例的提高对银行经营管理和绩效有正面影响。但是,为减少对证券市场的冲击,证监会对非流通股设置了限售期,许多国有股和法人股还处于“限流通期”,大部分的流通股东仍为中小投资者,缺乏对上市银行经营管理的动力和能力,加上我国目前法律监管体系不完善,中小股东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银行流通股对银行公司治理和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所组建的三家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主要从事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长期信贷、国家专项物质储备信贷、农业开发等业务。地方城市合作银行:由城市信用合作社合并组建而成。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社会主义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分类:按活动地域划分: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按资金融通期限划分: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按融资证券机构的等级划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金融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东西,而是一切发达的商品经济所共有的东西。社会主义短期金融市场又称货币市场,包括:金融组织之间互相短期融通资金的同业拆借;由金融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以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等形式短期融通资金的票据贴现市场;以发行与转让一年期以内的进入债券、大额存单、企业债券等形式融通资金的短期债券市场;外汇交易市场长期金融市场亦称资本市场。包括:国债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的三个基本功能:筹资功能贸易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主要)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利息和利率资本主义利息主要是职能资本家因借用货币资本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体现借贷资本家参与瓜分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社会主义利息来源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纯收入。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所发生的利息,是国家根据物质利益原则对企业对企业实行货币监督的一种杠杆。国家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