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1第一章唯意志论幻灯片2我们说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理论思潮的产生,都有着它产生的背景,这里我们讲的唯意志论思想之所以会在1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德国产生,也是一样的,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幻灯片3一社会背景当时的德国四分五裂,被分裂割据为将近300个小国,各个小国的君主和贵族,实际上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们采取了一些野蛮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其中较为强大的两个公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幻灯片4普鲁士是个典型的军阀农奴制的公国,习惯通过发动战争来兼并和掠夺其他周边小公国。我们都知道普鲁士历史上著名的首相俾斯麦,推行的对外政策,就是铁血政策、大棒政策。通过这种方式,到18世纪末,普鲁士统一了德国,于是开始充当欧洲警察,向当时取得1789年大革命胜利的法国进攻,兵败之后,又与英国结为反法联盟。幻灯片5我们说,为什么德国总是要找法国的麻烦呢?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甚至后来,资产阶级与封建大贵族相妥协,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幻灯片6这些重大的举措无疑都破坏了欧洲原来的封建统治秩序,作为欧洲警察的德国对此是无法容忍的。所以它要想方设法制服法国,削弱法国,维护自己的封建专制制度。幻灯片7但是到l9世初,德国再度向法国进攻时,却遭到惨败。法国在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于1806年和1807年先后击败普鲁士和俄国。1807年6月,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法皇拿破仑一世在提尔西特附近涅曼河的一只船上会晤。7月初,双方代表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提尔西特和约》标志着第四次反法同盟的失败。对普鲁士来说是奇耻大辱,对法国和俄国来说,是重新瓜分欧洲的条约。幻灯片8由于在德法战争中德国的多次失败,德国的民众强烈厌战,并反对封建统治,而封建贵族却竭力维护其封建统治,与欧洲其他国家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主旋律极不协调。幻灯片9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悲观的心理。市民阶层在政治上没有权力,在经济上也处于依赖的地位,性格显得狭隘、软弱、怯懦,缺乏主动性,农奴虽有强烈的革命愿望,却处于无知无识的社会最底层。整个社会与英法相比,显得落后、保守,到处弥漫着小市民的庸俗习气。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人们普遍地感到苦闷、悲观和痛苦,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唯意志论思想,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又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幻灯片10二文化背景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各国先后崛起了反对中世纪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学的人本主义思潮,其中包括笛卡尔的唯理论哲学、18世纪的启蒙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它们都以理性主义为主流,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理性,把理性看成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最根本的尺度。幻灯片11而在德国,唯意志论开始出现,并且受到一部分哲学家的关注和青睐。唯意志论则对这种万能、永恒而至高无上的理性提出怀疑和批判,用生命意志来否定和取代理性,把生命意志规定为人的本质特征,并且将它扩充为整个宇宙的本质。幻灯片12这种唯意志论最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向英、法和北欧一些国家传播和扩散。这是由于当时敏感而脆弱的知识分子对当时的战争和接踵而至的政权更叠特别反感和失望,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打得粉碎,于是他们开始对理性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因为人类理智或者思想的解蔽(解除蒙蔽,也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教导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欢欣鼓舞和幸福生活,而是不断的制造苦难,不断摧毁着人们所拥有所是的一切。幻灯片13唯意志论在德国的出现,首先是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上升的资产阶级思想是对立的,它不仅是对理性的绝望,也是对资产阶级乃至整个人类前景的绝望。他们之所以对资产阶级抱着绝望的态度,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封建贵族妥协,不顾普通民众的死活,这里的民众,主要包括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的老百姓。对于人类的前景,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当时整个德国普遍弥漫着一股伤感、绝望的情绪,他们的眼里只有对充满战争和罪恶的世界的绝望,他们只能认定人类的前景是令人绝望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生活在安逸状态下的人是很难想象的。幻灯片14叔本华深入钻研康德、谢林的先验思维理论,尤其是充分吸收了费希特的“自我”学说,他将自我视作一切知识源发的第一原理,强调“绝对自我”,它是先于一切存在和事实,是早于一切经验的先验。这与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念”是完全相对的。并且专门从哥廷根大学转学到柏林大学听费希特的课,加上他热衷于印度的佛教哲学(简单地说,就是原始佛教否认有“我”,也就是现实的、经验领域中的自我,而强调业报轮回,承认仍有一种先验的主体存在着)。幻灯片15叔本华在这几个方面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从理性所不能达的生命意志入手,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体系进行反拨。随着l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德国中小资产阶级争取民主的理想和自由企业竞争),反理性主义思潮进一步弥漫、扩散于德国资产阶级之中,唯意志论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气候。幻灯片16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幻灯片17一生平及著作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但泽(当年德国的但泽市,现为已成为波兰的格但斯克了。)的一个大银行家家庭,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l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跟G·E·舒尔曼研修柏拉图和康德著作。幻灯片18他为了向费希特学习,由哥廷根大学转到了柏林大学。l811年向柏林大学提交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地承认其结论。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3.数学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理中所陈述的任何一种关系,都确实是该定理确定之关系,而且每一个正确计算也是不可辩驳的。4.道德必然性,根据这种必然性,每一个人,甚至每只动物,只要产生一个动机,就得被迫去做符合个体生来具有且不可改变的特征的事情。)幻灯片19由这篇论文,他1812年获得博士学位。当时他24岁。后来在魏玛他母亲的文学沙龙里结识歌德,非常崇敬歌德。而且在F·迈耶尔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尤其受到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中悲观厌世思想的影响。幻灯片20从1820年起,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讲师,讲授“整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中间有一个趣闻,就是曾经公开与黑格尔同时开课争学生,但听课者从未超过三人。1822年被聘为副教授,因为当时的影响力确实赶不上黑格尔,所以一愤之下就辞职了,因为是祖上是大银行家出身,所以后来就靠着丰厚的遗产来生活。从l831年开始定居于法兰克福,直到逝世。幻灯片21叔本华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文论思想反映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他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14)、《视觉和色彩》(181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等。幻灯片22二意志论思想叔本华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从黑格尔的对立面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哲学思想的。幻灯片23我们知道,黑格尔把理性推向了极致,并且建立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他的名著包括《精神现象学》(1807),此书标志着黑格尔从谢林的追随者到独立创立哲学体系的转变;《小逻辑》(1812-1816),在这部书中他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在三卷本的《美学》讲演录中,表达的也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主题和价值取向。黑格尔成为西方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幻灯片24而叔本华则认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有理性所不能达的境界,而且这种理性不能达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幻灯片25这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应该如何来命名呢?叔本华把它归结为“意志”,强调以“意志本体”取代“理性本体”。也就是说,黑格尔将理性、理念作为世界的本原或最高形式的存在;而叔本华则认为意志才是存在的本质,是第一位的。幻灯片26实际上,对于叔本华的观念,并不难理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叔本华生活的十九世纪,西方哲学美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经历了一统天下的辉煌之后,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一直到理性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已渐渐地暴露出它的弊端,西方社会日益暴露出理性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与道德水平下滑的矛盾。人们对理性主义的观念开始动摇。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累积的矛盾加深,理性的力量也无法解决社会带给个人的烦恼、痛苦和失望,人们开始对理性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幻灯片27理性主义的危机为叔本华“唯意志论”的横空出世提供了契机,十九世纪中期,长久以来在黑格尔庞大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压抑下存活的寂寂无名的叔本华,开始以他的意志主义特征风行于世。幻灯片28意志论的范畴与体系“意志”是叔本华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叔本华所谓的意志,概而言之,是世界的根本,它是冲动、本能、渴望和奋进,具体表现为求生的意志或生命意志,是一种神秘的生命力,或者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冲动,它意味着无尽的要求和欲望。幻灯片29叔本华在对意志范畴进行阐述时,特别强调了意志本体代替理性本体的意义。因为强调生命意志在那个时代的存在价值,直接面对当时人的存在困境和难题,为人的存在意义提供解释,深刻地指出,人不仅是理性的存在,更是感性的、生命的存在。这样,叔本华把理性从至尊的地位上拉了下来,并清理出了道德主流,代之以意志的主宰地位,建立了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和伦理学。幻灯片30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和伦理学使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的痛苦与忧伤,对生存的痛苦的释放,对悲剧性人生的超脱这些更直接关怀人本身的问题成为思考的主题,确立了尊重生命、尊重人生的基本价值观。幻灯片31叔本华断然否定一直被西方伦理学界奉为圭臬的理性是道德的基础之说,强调艺术、审美、直觉、想象、仁爱、情感等不能够用理性规范的东西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并视意志为道德的基础,认为凡是符合生命意志的东西就是合理的,意志成为道德判断的唯一尺度。幻灯片32叔本华用意志取代理性,对以理性为标志和核心的现代性话语体系产生了摧毁性的动摇和破坏,甚至颠覆作用,实现了西方价值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因而叔本华成为西方哲学、美学、伦理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环节,所以他的“唯意志论”是具有开拓性和划时代意义的,我们习惯上把叔本华这里作为现代文论的开端。幻灯片33三艺术特征论叔本华的文艺理论思想便是在哲学体系推衍中表现出来的,也就是在意志论哲学的视野下展开的,因此,叔本华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同样表现出鲜明的反理性倾向。幻灯片34他是通过科学与艺术的比较来进行阐发的。我们都知道,按照理性主义的观点,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产物,是理智的,属于知性的范畴;而艺术则是感性的,具体的,是对理念的摹仿,反映的是形而下的现象世界。幻灯片35到了叔本华这里,正好相反,他将艺术看成是形而上的本体界,认为艺术揭示的是人的存在的最高价值和本质,而将科学视为形而下的现象界,认为科学只是面对和发现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它并不能够面对或解决人生在世的更本质层面的问题。幻灯片36显然,叔本华认为艺术是高于科学的,极度推崇艺术而贬抑科学。叔本华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论断呢?幻灯片37在叔本华看来,艺术把握世界,不是主体对世界的简单摹仿,而是始终处于一种物与我交融的观审状态,即通过直观的认识方式把握对象,它是一种非功利的、非理性,并通过纯粹主体超越对象个体、个别的局限性而把握到世界的本质。而科学是通过理性的认识方式把握世界,它是对世界的片面的抽象,彻底摒弃了生命、意志、本能等人性的因素,所以,叔本华认为理性思维只能认识世界的物理层面,而远离了世界的本质。幻灯片38接着,他还进一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