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出行(Trip)、出行端点(TripBase,TripEnd)1945~1948年USA最先使用出行:人、货物或作为交通方式的汽车由始点到终点之间的一次移动。单位:出行数(Trips);出行端点:某人在一日中迈出第一步的地点或设施,即某人某日第一次出行的发生地点或设施。单位:出行端点数①由家庭出行(HomeBase):自家、朋友家;②非由家庭出行(NonHomeBase):宾馆、饭店、单位、车中、交通枢纽。2.出行循环(TripCycle)、出行链(TripChain)及出行模式(TripPattern)(1)出行循环:由一个端点出发到返回该端点的一连串的出行。(2)出行链:由若干个出行形成的链;(3)出行模式:从出行端点出发,再返回端点的出行形式循环数+暂停数=全部出行次数2+4=63.出行的分类a、按出行的范围分类内内出行、内外出行、外内出行、过境出行b.按出行目的分类上班、上学、自由(购物、娱乐、观光)、业务、回家c.按出行的时间分类高峰时间出行(派生需求多)、非高峰时出行(本源需求多)d.按出行者属性分类收入水平、家庭汽车保有量、家庭大小与结构6.当量交通量(pcu--PassengerCarUnit)将实际车辆数换算为标准车数后的交通量7.交通负荷度(DegreeofTrafficCongestion)某断面的实际交通量与其通行能力之比;(V/C)二、交通调查定义及发展概况1、交通调查():利用客观的手段,对交通系统(道路)交通流及有关交通现象的片断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对象:交通流现象。(与交通流有关的其他因素同样成为调查对象)五、交通调查的内容1.交通运输调查(1)运输量调查①综合运输方式的OD运输量,尤其是规划区域道路网基年的OD交通量,是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②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历年完成的客、货运量和周转量,汽车保有量。③道路网历年的交通量、车速、车流密度、交通量的构成资料。④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平均吨(座)位、运输成本、平均速度、平均运距、实载率等。(2)交通基础设施调查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和水运的运输网里程、技术等级、交通枢纽的布置、港站吞吐能力、站点布置等资料。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1)经济资料①经济水平。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等。②经济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可按五大类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也可按三大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③经济布局。经济布局从根本上决定了交通流的发生点和汇集点的分布。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规划地区重要生产部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重点区域行业的专门化程度。(2)人口①总量指标。总人口、职工数量、社会劳动者、农业总人口和工业总人口等反映规划区域人口总量的有关指标。②相对指标。人口密度、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等相对指标。(3)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储量和分布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布局、社会经济结构和规模,也就决定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动力资源等,其中与交通运输关系比较密切的是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存量等。(4)土地利用基础调查①交通分区土地使用性质调查。主要调查各交通区主要土地使用类别的面积和强度。②交通分区的就业岗位和就学数量调查。反映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的不同。③商品销售额调查。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1)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政策、国土开发利用规划。(2)区域人口、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3)综合运输发展规划,尤其是道路运输发展规划。(4)道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定额、指标和基本建设的政策法规。4.建设资金调查(1)国家补助投资、规划区域政府自筹资金、贷款和合资或外资引进。(2)道路建设造价、规划区域养路费(或燃油税)收入和支出情况。(3)规划区域地方政府对道路建设优惠政策。第二章交通量调查1、掌握交通量定义、理解交通量调查相关定义和交通量分类;2、掌握交通量计数方法,尤其是浮动车法,学会实践操作进行交通量计数,并了解各类交通量调查方法。3、掌握车辆折算标准;4、掌握交通量调查基本程序;5、理解交通量资料分析与整理方法。第一节概述一、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意义了解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和规律为交通规划(预测)道路建设(设施的修、改建)交通管控(点、线、面)工程经济分析(后评估)环境评价等提供数据依据。二、交通量(TrafficVolume)的定义和分类1.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2.分类按照交通性质分①机动车交通量(客/货车、摩托车等)②非机动车交通量(自行车、人力车、兽力车等)③混合交通量(换算的当量交通量)④行人交通量按照计时单位分:①小时交通量;②日交通量(昼夜交通量);③信号周期交通量;④白天12h(7点-19点)、16h(6点-22点)交通量;⑤周、月、年交通量等。按照交通量特性分:①平均交通量日平均小时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和年平均月交通量等。②最高小时交通量如高峰小时交通量、年最高小时交通量、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等三、有关的名词术语和定义道路方向分布系数:主行车方向与双向总交通量的百分比。第30位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月交通量变化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某月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周日交通量变化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全年中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白天12小时(16小时)交通量系数:12小时(16小时)/全天24h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日交通量的百分比。高峰区间: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15min)累计交通量最大的区间。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5min(15min)扩大到1h的交通量。高峰小时系数:实测交通量与推算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三、交通量调查的基本程序()①明确调查目的和用途②明确调查区域或路线情况③明确调查点位置,标明调查点在平面图上的位置④明确调查车辆的种类、拟定调查时间和周期⑤确定调查方法(人工、机械、摄影、浮动车、实验车、航摄法等),进行人员配备和分工⑥调查表格的设计调查表格P22主要根据调查目的进行设计,表头一般包括道路或交叉口名称,调查站点位置、车流运行方向、调查日期、调查人员等,必要时可以附平面示意图。⑦对所获得调查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调查方案说明书应包含以上内容。调查目的不同所做的交通量调查类型也不尽相同1、交通管理、信号控制——特定地点的交通量调查(间隔性或连续性)2、区域交通规划——掌握该区域交通流量的分布变化特征——区域交通量调查(许多交叉口和路段)3、交通设施的修建或改建、校核特定区域出入交通量或出行距离——OD调查(伴随交通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4、校核OD调查的数据精度——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地点的确定1)城市交通量实地调查:主要考虑选择交通量集中而又有代表性、便于调查统计、具有控制性的地点。不受交叉口影响的路段(交叉口之间的平直路段上)交叉口的引道处(停车线)交通设施的出入口处(道路收费口或停车场的出入口处)2)公路交通量观测站:①连续式观测站。主要设置在国道、城市快速路等较高等级的道路上。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②间歇式观测站。这种观测主要是每隔一定时间间隔进行一次调查,设置在道路路段、交叉口、桥隧等处。③临时性观测站。主要设置在无固定观测站或需要补充某些数据时,临时进行观测。调查时间的确定1、调查日期、时间、范围,应随目的不同而异。全年交通量变化趋势——选在一年中有代表性的日期一周——避开周末前后(周二到周五)日期: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的日子、无大型文体活动的晴天为宜;要考虑天气、交通管制(节假日、施工)对交通量的影响。2、调查日期区间。24小时观测:一天16小时:6点—22点12小时:7点—19点高峰小时观测:上下午高峰期1-3小时连续观测。注意:区别地点和不同车种的高峰小时不尽相同。要考虑在特殊地段(学校、工厂、医院),其高峰出现时间与正常路段相比可能不同,方向差异性大。记录时间隔一般为15或5分钟。交通量资料的整理主要形式:1、交通流量图交通量资料的整理2、交通量的年变化图及变动图(年平均日交通量)交通量资料的整理3、24小时特定时间内的交通量以及交通组成的表示1)昼夜率2)某8小时时间范围内交通量占24小时交通量的比率3)一日中上午某小时的交通量占24小时交通量的比率4)高峰小时交通量占24小时交通量的比率5)车型的组成比率6)繁重方向交通量占往返合计交通量的比率7)右转、直行和左转弯车流比率8)车道利用率四、车辆折(换)算折算目的:特点决定—混合、低速、高密度,在进行交通量调查结果统计时,有必要根据调查目的,区分不同的车型分别记录,以便于换算成统一的标准车型。依据: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程度换算系数公路交通部门:11种类型P25表2-8,以中型载重汽车为标准车(原标准)。城市道路交通部门:7种车型,以小汽车/载货汽车为标准车。P25表2-9,2-10小汽车为标准,自行车的换算系数是0.5—0.35载货汽车为标准,自行车的换算系数是0.3—0.1城乡一体化以小汽车为标准车第二节交通量计数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等。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调查目的、所能获得的设备、经费和技术情况等。(1)人工计数法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原始性调查法,组织调查人员在调查路段或交叉口停车线处进行交通量观测和记录,使用的工具包括计时器、手动(机械或电子)计数器和其他记录用的记录板、纸和笔。调查内容:人工计数法可以调查得到分车型交通量数据、某一车道或某方向上的交通量、交叉口流量和流向数据、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量等。方法优劣:优:适用范围广泛,机动灵活,精度较高,整理方便;劣: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室外工作收天气影响大。使用范围:适合短期、临时性交通量调查(2)浮动车调查方法(FloatingCarMethod)Wardrop&Charlesworth,1954提出1、所需工具:一辆测试车(小型面包车或工具车为宜,尽量不要使用有特殊标志的车)2、调查方法:调查时,一名调查人员(除驾驶员外)记录对向开来的车辆数量,另一名调查员记录与测试车同向行驶的车辆中,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和超越测试车的车辆数,第3人报告和记录时间以及停始时间。行驶距离应可以从里程表读取。调查过程中,测试车一般需要沿调查路线往返行驶12~16次。行驶车速控制在主要道路32km/h,次要道路48km/h。此方法可同时获得某路段的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车速,被广泛用于智能交通调查注意:调查时,控制路段及行程时间不要太长3、调查记录表及计算公式见P13实例(3)机械计数法自动机械计数装置一般由车辆检测器(传感器)和计数器两部分组成。自动机械计数装置可以分为便携式计数装置和永久性计数装置两种。前者适用于临时、短期交通量调查;后者适用于固定或长期交通量调查。应用范围:①确定交通量的时间分布。②确定交通量逐日或逐月变化以及增长趋势。③估计年交通量(如用于道路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优劣:节省人力,使用方便,精度较高,特别适用于长期连续性交通量调查;一次性投资大,使用率不高,项目适应性差,无法区别车型和分流流向,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无法调查。(4)录像法适用于交叉口交通状况的调查,连续观测效果好;但费用大、内业整理量大,需要大量量距和计算,有障碍物时,误差较大。(5)GPS法用平均车速反推路段交通量精度高、速度快、不受天气、障碍物遮挡的影响,适用各个领域,常被用于智能交通调查,(6)航摄法动态监控,特别适用于公路交通调查,灵活性好,但对车型判读较困难。第三节交通量调查方法一、公路交通量调查方法我国交通部门从1979年10月开始进行正规的交通量调查,主要有间歇式调查和连续式调查两种。(1)间歇式调查①站点设置。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