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宏观经济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过程以及国民收入恒等式。◆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政府购买、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净税收等概念以及失业率的计算。◆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总体经济的循环流动。第一节凯恩斯主义简介一、传统经济学的尴尬传统经济学为资本主义经济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图景。斯密“看不见的手”指引着每一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自觉地增进了公众的福利,完全竞争使每个厂商都将规模调整至最适水平而生产最优产量,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使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欧拉定理证明了在这一状态下各种要素都按自己的边际生产率获得报酬从而互不剥削。萨伊定律可以看成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个总结。按此定律,这幅图景所描绘的美景是非常稳定的。各种商品一经生产就有相应的需求与其配合,商品过剩最多只能是局部的和短暂的现象。换言之,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发生的。以资本主义的代表美国为例,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它的经济优势,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国家经历了快速繁荣的过程。美国人民享受着比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更多的生活乐趣,当时胡佛总统曾不无骄傲地表示“在可见之日,贫穷将在这个国家里绝迹”。以古典经济学理论作为保证的繁荣经济使当时的美国人称自己为“对无尽繁荣深具信心的一代”。192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股市崩盘,堆积如山的商品找不到买主,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经济中的产出大幅度减少。表1—1显示了大危机的前三年西方各国经济所遭受的沉重打击。表1—11929—1932年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工业生产与GDP的增长率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率(%)GDP增长率(%)奥地利-34.3-22.5比利时-27.1-7.1丹麦-5.64.0芬兰-20.0-5.9法国-25.6-11.0德国-40.8-15.7意大利-22.7-6.1荷兰-9.8-8.2挪威-7.9-0.9西班牙-11.6-8.0瑞典-11.8-8.9英国-11.4-5.8美国-44.7-28.0捷克斯洛伐克-26.5-18.2匈牙利-19.2-11.52资料来源[英]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文、彼得•温纳齐克:《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苏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建国不到10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使它避开了这场经济危机的影响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苏联人民欣喜地看到“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当时苏联的《真理报》甚至还刊出了以《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然敲响》为通栏标题的社论。十分明显,资本主义制度一定在某些地方出了毛病。被萨伊定律排除了可能性的大危机面目狰狞地在人们面前肆虐。在传统经济学看来,全局性的、长期的商品过剩和长期的大规模失业是一个十分怪异的现象,这个理论无法给大危机作诊断并开出药方。由于萨伊定律与现实相悖离,作为“资本主义制度最优越”这一信念的经济理论基础的传统经济学自然就值得怀疑了。“对无尽繁荣深具信心的一代”也陷入了深刻的信仰危机之中。二、《就业、利息与通论》的问世深重的大危机使资本主义急需一位救星从两个方面来拯救这个世界:一方面是使资本主义世界走出大危机的泥潭;另一方面是从理论上证明这个制度仍然是最优越的经济制度。这个救星果然出现了,他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凯恩斯的划时代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发表于1936年,此后宏观经济学才作为一个严格的概念被使用。我们都知道,牛顿三大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场合因而只是一种“特殊理论”(specialtheory),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适用于各种速度(包括光速)的场合因而是“一般理论”或“通论”(generaltheory)。凯恩斯认为,传统经济学中的均衡只是充分就业这一特殊条件下的均衡因而不适用于通常的情形。《通论》则着重研究了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的运行因而适用于各种情形。在这个意义下,凯恩斯将传统经济学视为类似于牛顿三大定律的“特殊理论”而将自己创立的理论视为像狭义相对论那样的“通论”。其辩护意义就在于,在这一观点下,传统经济学并不是“错误”的,它与现实经济的背离只是因为充分就业的条件没有得到满足。因此,资本主义仍然是最优越的经济制度。只是与传统经济学所描述的有所不同,它并不是一架具有自我修复机制的精巧机器。价格机制并不能自动调节经济使之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自由放任也不足以带来经济的复兴。资本主义的通常情形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这是因为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作用于人们的一些基本心理规律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不能达到充分就业。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扩大有效需求,而自由放任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要由政府来进行有力的干预,通过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来“熨平”经济的“波纹”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的《通论》不是资本主义的病危通知书,而是对这个制度开出的诊断和处方。从时间顺序来看,在这张处方开出之前,药就已经在服用了。在《通论》发表前就已经实施的“罗斯福新政”就体现了凯恩斯关于政府宏观干预的政策主张。传统经济学的影响使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一直背负着“低效率”的恶名。《通论》的发表不仅使得这一“新政”能够理直气壮地实施,还使得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合乎逻辑的计划性。凯恩斯发表在《通论》中的这套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它对经济理论的影响被称为凯恩斯革命,足见它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宏观经济学的定义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指有关大范围经济问题的理论,它研究一国商品、劳务的总产量和各种资源的总使用量以及它们是如何决定和波动的,它还研究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和波动乃至经济增长的状况等。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为研究对象。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树木”,那么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森林”。也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个3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有别于微观经济学主要对经济中个量的分析,宏观经济学侧重于国民经济中总量的分析。这些总量主要有总产出与总收入、总就业量与失业率、一般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率、总需求与总供给、货币需求总量与货币供给总量、消费与投资、政府支出与税收、进口量与出口量、利率与汇率等。总量分析虽然要以个量分析为基础,而且与个量分析一样也大量采用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模型分析,但决不能把总量看成个量的简单叠加。正如“一个观众站起来要比坐着能更不受遮挡地看电影,因此对全体观众来说也是如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个量分析的结论直接应用于总量也常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种错误被称为“合成推理谬误”。例如,一家厂商对其员工减薪能导致该厂商成本降低从而利润增加进而又导致其产量增加,但是整个社会工人工资下降却会引起总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和总产出减少。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几十年来,凯恩斯的理论一方面经过了凯恩斯的追随者们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另一方面也遭到了现代经济学一些流派的激烈反驳。本书主要介绍主流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所谓主流学派是指当前世界上多数大学课堂讲授的和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采用的经济理论。它包括微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两大部分,前者以传统经济理论为主体,后者则以经修正补充和发展的凯恩斯理论为主体。4.宏观经济学的定义虽然全面地定义一门学科是非常困难的,但基于以上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的讨论,我们可以认为: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节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是一国消费者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它在数值上也等于该国在这一时期的产出。接下来的一章我们将专门对这一概念作较为详细的讨论。国民收入反映了一国经济的总体规模,它既直接体现了该国消费者当前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构成了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国民收入是如何构成的?它的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它反过来又会影响哪些宏观经济变量?这是宏观经济学最为关注的问题,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围绕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所展开的研究。因此,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也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二、失业我们称要素没有被投入到生产中去的现象为失业(unemployment)。国民收入也是一国的产出,而产出与生产中要素的投入数量显然是正相关的。因此,国民收入与失业量是负相关的,即较高的国民收入对应着较低的失业量而较低的国民收入则对应着较高的失业量。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要素间存在着一个大概的比例,一种要素的失业也意味着一定比例的其他要素随之失业。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只关注一种要素的失业,其结论可以推广到其他的要素上。这种要素通常被选定为劳动。这一方面是因为,劳动是生产投入中的一种最为重要的要素,劳动成本通常占去生产成本中的大部分,另一方面是因为,劳动的源泉是工人,劳动的失业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经济中的失业状况通常用失业率来度量:4失业率=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1—1)因为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为劳动力人数,所以就业率=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1-失业率(1—2)图1—1描述了英美两国从1964年到1991年的失业状况。资料来源[英]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文、彼得·温纳齐克:《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苏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图1—1英美两国从1964年到1991年的失业率为什么经济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工作岗位?为什么失业成为各国经济中一个普遍的问题?经济学必须研究失业产生的机制、失业的后果以及减少失业的措施。虽然经济学家们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三、价格水平价格水平又称价格指数(priceindex,记作PI),它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中产出的当期市场价值与这一产出的基期市场价值的比值。基期是我们根据一定标准选定的一个时期,一经选定后通常不再改变。如我们将1983年选定为基年来计算考察期为2008年的价格水平。假定2008年共生产了n种产品,其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1P,2P,…,nP)和Q=(1Q,2Q,…,nQ)。我们还假设这些产品在1983年的价格是p=(1p,2p,…,np),那么这些产出在2008年的当期市场价值就是:PQ=(1P,2P,…,nP)•(1Q,2Q,…,nQ)=)(1niiiQP=1P1Q+2P2Q+…+nPnQ这些产出在1983年的市场价值是:pQ=(1p,2p,…,np)•(1Q,2Q,…,nQ)=)(1niiiQp=1p1Q+2p2Q+…+npnQ2008年的价格水平就是:nnnnQpQpQpQPQPQPQpQPPI22112211(1—3)根据这一定义,某期的价格水平表示了该期的总体价格与基期的总体价格的比率。因为基期的价格水5平等于1,所以价格水平大于1表示考察期的总体价格高于基期的总体价格,价格水平小于1表示考察期的总价格低于基期的总体价格。鉴于统计上的困难,我们经常从一个时期的产出中挑出一个较小的商品篮子来代替庞大的产出Q=(1Q,2Q,…,nQ)。这样按式1—3来计算价格指数就变得较为容易了。用来代表全部产出的商品篮子必须确实具有代表性,否则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就会偏离其本来的意义。根据不同的目的会选出不同的商品篮子,于是就有了不同的价格指数。常用的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工业价格指数和GDP折算数,它们都是按式1—3计算的,只是所挑选的商品篮子有所不同。经济学对价格水平的关注更体现在对其变动的关注上,因为影响生产和生活的不是价格水平本身而是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的变动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inflationrate)是相对上一期计算的价格水平增长率。若用tP和1tP表示考察期和上期的价格水平,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