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利用这一点来进行类推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目前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已经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和引申,并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有所提高,本知识点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学习。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4、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初步培养观察、估算能力。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2、能正确掌握数位:十位与个位。3、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五、本单元知识框架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六、本单元评价要点1、能认、读、写11---20各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利用这一点来进行类推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正确数、读、写出11-20各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3、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4、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3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11~20各数的认识》第84页—86页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初步培养估算能力。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掌握10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2、通过看图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练习课查缺补漏1合计3八、各课时教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3、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4、认识个位和十位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2、认识十位与个位。难点: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三、教学活动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基础训练:3+2=2+7=10-9=7-4=8-4=6+4=6+3=5+5=9-8=8+1=二、新知学习:(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1、引入⑴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你们的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小明妈妈也为他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放有12枝铅笔的笔筒)⑵猜一猜,有几枝?⑶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怎样数?⑷再拿出另一个放有20枝铅笔的笔筒,问:这里有几枝?肯定比12枝多,到底有几枝?(数一数)师:一枝一枝地数,你感觉怎么样?(慢、麻烦)问题情境的创设,从猜测到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数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样既尊重学生的起点,检查数数的情况,又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很快地数出12根小棒,把多余的推到一边。(生数小棒)3、揭示课题(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小棒怎样摆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2、摆小棒,感知“十”。⑴动手操作、摆一摆。⑵同桌交流,看看别人是怎样摆的?⑶全班交流。①你是怎样摆的?上台展示a.||||||||||||b.||||||||||||c.||||||||||||d.||e.……②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就能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备选】若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用课件演示每幅画面出现的2秒后消失,问:有几根小棒?(1)|||||||||||||||||||||(2)|||||||||||||||||||||(3)||③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那就用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再来摆一摆刚才的12根小棒。⑷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几个十?(1个十)小结: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尊重学生的有不同摆法,并一一展示,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学生感知十进制的优越性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当意见不统一时,教师提供反面材料,让学生通过比较,真实地体验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此时把10根扎成一捆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学生通过体验而获得的。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小棒直观操作演10个一是1个十。3、摆小棒,说组成。⑴师摆13,边摆边说。1个十,3个一组成13。反过来也可以说13是由1个十,3个一组成的。⑵生摆15,说说你是怎样摆的?⑶摆一个比10大且不超过20的数,你喜欢摆几就摆几?①你摆了几,让其它小朋友说说你摆了()个十,()个一。②说说你摆了()个十,()个一,让小朋友猜你摆了几?小结:要摆一个十几的数,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先摆一个十,再摆几个一。4、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⑴放到投影上放大,0~10。⑵猜10后面有哪些数?比19大1的是()。顺数、倒数。⑶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如:比11大1的数是12。18的邻居有19和20。15的前面是(),后面是()。……⑷现在你能按一定顺序给这些数据排排队吗?11、13、15、10、145、认识数位(1)利用计数器认识“个位和十位”的位置(2)教学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3)看计数器的算珠写数,看数字在计数器上拨珠(或画珠)(三)、巩固练习、实践运用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不同形式的“摆、说”练习,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开放问题,把无序变为有序可以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基础练习:1、填空:(1)1个十和6个一组成()。(2)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3)20里面有()个十。(4)一个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是1,这个数是()。(5)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2、做课本第85页的做一做和第87页的4、5题3、做课本86页的做一做提高练习:1、课本第87页的第2题2、用1、0、2这三张数字卡片,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3、实际运用⑴奖红花。⑵到现在为止,你有几朵红花?⑶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圈一圈,画一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几朵红花?②谁的红花最多?以后自己数出10朵,先圈一圈,再到老师那里换表扬信,这样既帮助自己,又方便了老师。拓展练习:动脑筋:找规律填数。(1)1、3、5、()、9、()、()(2)20、()、16、()、12、()(3)5、()、15、()、()、30四、课堂总结。(略)《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10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2、通过看图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三、教学活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基础训练1、口算训练:()+5=9()+4=7()+8=1010-()=4()-2=85-()=26+()=7()+4=910+()=102、口答(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3)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4)1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二、新知学习:(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1、(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2、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3、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4、出示两组算式:(一)(二)10+5=11+6=通过观察—分析—做题—说算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0加几的计算方法。8+10=14+2=1+10=16+1=10+9=18+1=(1)问:请观察第一组题有什么发现?(2)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0加几。(板书课题)学生独立计算,问:为什么能算得有对又快?小结:对,十加几就是十几。练一练:10+7=10+6=10+4=10+9=(3)生独立计算第二组题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计算时只要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练习:11+3=13+5=12+4=16+2=师:在加法算式里,我们把相加的两个数都称“加数”,等号后面的数称“和”。(4)出示第三组算式:13-1=15-2=18-6=17-7=师:刚才我们研究10加几时是先观察---发现---独立算---说方法这样一步步研究的,下面这一组算式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研究的步骤来研究十几减几。问:在减法里每一个数都有它固定的名称,你知道吗?师: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数称“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称“减数”,等号后面的数称“差”。你是怎样算的?小结:当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大于减数时,计算时就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去减减数,十位不变。5、计算下面各题,看你能发现什么?10+3=13-3=3+10=13-10=通过观察—分析—做题—说算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11+2=13-2=2+11=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看图填空:2、直接写出得数10+7=14-4=11+3=13-2=3、连线4、提高练习1、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6-()=615-()=1010+()=178+()=182+()=12()=10=193、填一填。()+()+()=1819-()-()=()拓展练习用3、13、16、18中的三个数写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的算式。知识检测:1、口算比赛。(2分钟)11+2=13-1=10+7=15-5=8+10=16-4=13+3=19-3=10+10=17-5=15+4=20-20=16+1=18-3=11+7=14-4=2、看图写算式。()()=()()()=()()()=()()()=()3、在()里填上“+”或“—”10()7=1718()8=1010()10=203()10=1320()20=05()13=18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9+()=19()-6=1012+()=166+()=1010+()+()=1219-()-()=65、填一填。18的个位是(),十位是();1个10和5个1合起来是();13里面有()个10和()个1;15里面有()个1和()个10;17的前面是(),后面是()。6、在()里填上“”、“”、“=”。13()1514-2()1210()10+510()10-013-2()12-217()10+813+2()167、看图列式计算。(1)?个()〇()=()(2)14个()〇()=()(3)?个?个18个()〇()=()全堂总结(略)认识钟表(整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整时)二、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小学数学新课标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生动形象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为目的,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认识整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让学生直观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会时间的含义.在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分为“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两大部分.四、学情分析闹钟是学生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的好朋友,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认识钟表,认识钟面,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