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和政治学1.经济学是在希腊奴隶社会时出现,2.政治经济学一词17世纪初出现,中叶作为独立学科产生3.古典政——代表人物:英国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完成庸俗——:法国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小资产阶级——:法国的西斯蒙第和普鲁东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2、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代表登上政治舞台,并展开强大的工人运动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3)特点内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在继承古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2.生产关系:1)是人们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2)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社会关系中起支配制约作用。生产关系的含义:1)狭义的: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广义的: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体系。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也纳入研究的范围1.关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统一又有差异A.其统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B.差异面:1)马克思重在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2)而社会主义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六、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1,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政策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借鉴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某些有积极作用的经验与成果。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马~~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因为工人阶级极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相一致,而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工人阶级极其政党认识和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的理论表现,它越是正确地揭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变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八、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马克思致意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它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3.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它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一切活动起着决定作用。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们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才能获得。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活动的先决条件。只有当劳动生产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才能有人和时间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以外的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人类社会才能日益发展。三、劳动过程中的简单要素和生产要素?1.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简单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成为原因:因为它们是劳动过程中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从而最有普遍适用性的生产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通过消耗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来改造客观自然物质,使其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的有目的的活动。(2)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3)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就是把人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的物件。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就是生产资料。它是任何社会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四、社会生产力的构成?1.社会生产力的涵义: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2.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1)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2)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3.生产力发展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生产力所包裹的人的因素(劳动者)和物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联系。2、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渗透到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中,引起它们素质的变化,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生产效率逐步增长;2)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是品种的增加;3)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4)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过程其他方面,如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发生变化。六、分工与协作?1.分工:一般指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分工,即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具体劳动,划分为彼此互相联系的各种劳动部门。广义的分工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分工。2.协作:一般是指劳动协作,即许多劳动者共同参加同一生产过程,或分别参加彼此有联系的不同生产过程,相互紧密配合,进行协同劳动。广义的协作包括人们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协作。3.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分工与协作是劳动过程的两个侧面,有分工就有协作,分工越是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协作也就越加发展和密切。七、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主导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水平,结构和具体方式。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即影响生产的发展,适应生产发展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能够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八、社会生产方式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即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归根结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九、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经济制度,即五种基本社会生产关系:原始公社经济制度,奴隶制经济制度,封建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十、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客观的。人们的主观行动如果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就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十一、1.承认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2.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利用经济规律就是指人们使自己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十二、经济规律的特点: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共同点,即都有客观性。但是经济规律又有自身的特点:1.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它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程度和对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相同的。十三、类型。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本质的联系;2.集中社会形态共同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的联系。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一、社会再生产含义和内容。1,含义:再生产就是不断重复和更新的社会生产2,内容:1)再生产的内容一是指物质资料的再生产。2)再生产的另一个内容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3)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二、内容及相互关系。社会再生产按规模划分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二者的关系: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存在密切关系: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进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只能而且必须由简单再生产来提供。2,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了的再生产总体中,主要的部分是相当于原有生产规模的部分。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包括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类型。1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再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再生产规模。2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较低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一般是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会逐步过渡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三、国民经济比例关系。1.含义、实质、及保持协调的意义。1)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的数量表现和对比,就是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2)实质,是把社会总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环节、各地区的反映。3)在一个社会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保持比例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可使社会总劳动得到有效利用,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主要比例关系的类型:1、综合性比例:即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具有综合性和重大影响的比例关系,如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和消费的比例。2、部门之间的比例:包括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与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等。3、部门内部的比例。4、地区之间的比例。5、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如生产与分配,生产与交换的比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