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核心概念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明确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3)理解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的区别及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的。(4)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时刻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热点。知识概览第一节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一、信息技术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请你体验】访问“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的课程网站本学习平台()提供了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案例、教案、学习建议与指导、学习策划等,而且还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提供并拓展了交流互动的空间,如图1-1所示。图1-1“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本学习平台除了一般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所应有的模块与功能外,主要还有如下特点:(1)E课堂:多位教师的教学录像、实验录像、电子教案让您网上掌握课堂动态。(2)实验指南:实验指导书、实验照片、实验课件学习使您在线了解和认识课程实验。(3)练习测试:在线练习自动评判以帮您了解学习效果,思考练习让您在思考中学习。(4)在线互动:与同学交流,跟教师对话,对课程建设提出宝贵意见,了解您的网上学习过程。(5)资源中心:大量的多媒体制作案例与素材及工具软件,满足您学习和实践的需要。(6)关于课程:了解课程建设的全面情况,加深对课程的认识。(资料来源:湖北大学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课程学习平台)面对世界范围内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传统的教育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引起了教育系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生态与面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为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的同时,也迫切需要教师重新审视和摆正自身的角色。(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即信息技术就是改造信息的技术。在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涵义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什么是信息及信息的加工处理究竟包括哪些方面。信息的本质是什么,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认为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活动之中,包括消息、信号(符号)、数据、资料、情报、新闻和知识等。信息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并称为当代社会的三大资源。信息不经过加工处理是不能为人们所用的,也就是说不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信息处理主要是指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组织存储、加工、检索、表达、使用)、传递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技术可被看作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总和。以前,人们曾把信息技术简单地理解为计算机技术。其实,计算机只是一种处理信息的工具,不能代表信息技术的全部。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理解为:能够扩展、延伸人类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的总称。下表1-1从信息技术对人类信息器官的影响上对其基本内容做了界定。表1-1人体信息器官与扩展人体信息器官的技术对照表人体信息器官名称人体信息器官功能用来扩展人体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感觉器官获取信息感测技术传导神经网络传递信息通信技术思维器官加工和再生信息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效应器官使用和反馈信息控制技术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1)感测与识别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和遥测技术,使人感知外部世界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信息传递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它的作业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学习问题】(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网站有何特点?(2)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消除和克服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3)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和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4)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它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的作用是根据输入指令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进行干预,即信息施效,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景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首先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给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第一,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人类知识财富需要代代相传,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的知识时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因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是对前人积累的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更新。第二,信息社会不仅需要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有些人认为,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会令人失去情感,失去人际协作能力。由此推出信息社会中只需要与机器打交道,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人际协作的结论。其实不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减少了人际交流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人际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了个体劳动方式,从而显示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息社会中的远距离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团体意识、分工合作观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等都是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必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已经渗透到机械、医药、通信、教育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1白领小王买了台吉利汽车,发现当车前物体或者车后物体很近的时候都会发出“滴滴滴滴”的报警声;还可以使用钥匙远距离开关车门;当使用汽车的自动速度档位时,汽车还会自动稳定在设定的速度上行驶。例2据国外媒体报道,2013年全球手机拥有量将超PC机的总和,苹果和谷歌表示,新的移动设备可以取代电脑。2010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了近57%。目前我国有1.16亿手机用户。甚至更多的人利用手机上网看新闻、收发e-mail、视频通话等。例3目前有很多人在家上班,成为SOHO一族(SmallOfficeHomeOffice),人们还可以网上看病,网上购物,甚至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会议。例4在很多好莱坞和国产的大片中,计算机特技效果可以以假乱真,令人眼花缭乱,匪夷所思。此外,在网络游戏中人们可以和电脑软件中编号的虚拟围棋高手对弈。例5激光照排系统与汉字输入技术使“古老的汉字”走上了数字化道路。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很多企业都更看重具有合作精神的员工,愿意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第三,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能够适应环境。因此,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活动节奏,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率、自杀率、犯罪率上升的现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则非技术之所能及。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教育的时代使命。2、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的。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在信息时代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第一,教师把“讲”变为“导”。曾经有人怀疑信息时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将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其实不然,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变为“导”师。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但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使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即使是对着一位十来岁的小学生,也不一定各方面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学。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第二,学生把“听”变为“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将会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这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3、信息技术对教师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也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也就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建设的重要素养之一。第一,信息技术扩展了教师的概念。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智能特征使它成为新一代的电子教师。这就使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教育中从事教学活动的传统教师;另一类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的电子教师。尽管目前电子教师还主要是担负着辅助教学的职能,但已经成为对传统教师的有力补充。第二,信息技术促使教师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使教师这个角色的职能更新更趋向于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还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功,如编写信息化教学教案,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收集、处理各种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调控、反馈等。第三,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讲”变为“导”,“教”师变为“导”师,学生的“听”变成了“学”。第四,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