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仪器刻度尺、卷尺、停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课本P10的图片,判断线段AB、CD的长短及两个中心圆的大小,再测量看。体验一分钟有多长。证明不准确。(二)讲授新课1、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具体方法见幻灯片2、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三)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练习题详见幻灯片(五)布置作业课本P15第1、2、3题教学反思: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为什么会走?二、新课教学1、运动的世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1、机械运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3、参照物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问: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被研究的物体。(2)然后,根据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3)最后,你就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4、运动的相对性举例说明物体三、小结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参照物: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事先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说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一般不同,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四、课堂练习具体见容详见幻灯片五、布置作业:P181、2、3题教学反思:我们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利用这一方法给我们判断参照物及其运动带来方便.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1.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判断乌龟胜利的依据是什么?2.百米短跑中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冠军的?二、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4、公式ts5、单位:6、例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成绩是12.91s。这项奥运会纪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大?例22008年8月16日,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的北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以9秒69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9秒72的世界纪录。这个项目新纪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例3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快还是汽车快?解题过程见幻灯片三、匀速直线运动正确全面地理解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2)特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3)计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可用公式v=s/t求出,但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理解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反映作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3)平均速度可用公式ts求出.(4)计算平均速度时,式中的路程s和时间t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因不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同,故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四、小结(内容见幻灯片)五、课堂练习(练习题见幻灯片)六、布置作业:P222、3题教学反思:物理量国际制单位常用单位关系速度(υ)米每秒(m/s)千米每时(Km/h)1m/s=3.6Km/h路程(s)米(m)千米(Km)1Km=103m时间(t)秒(s)小时(h)1h=3600s注意:平均速度并不是速度的平均值.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体会并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学仪器:斜面、刻度尺、小车、停表、档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公式?2、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二、引入新课:演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让学生提问(在上段和下段运动的一样快吗?)二、新课教学1、介绍科学探究的环节(内容见幻灯片)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3、实验原理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实验原理ts4、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6、交流与合作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四、巩固练习内容见幻灯片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教学后记:《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单位:长度测量工具:时间测量单位:工具:定义:机机械运动参照物:定义:械选择: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运动快慢的描述:公式: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例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变式练习】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例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1)。(2)。(3)。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我还有这些疑惑:达标检测:内容见幻灯片作业教学后记: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