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只用天平测密度”的实验想到的学生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客观认知、理性探索的精神,学生通过实验也可以达到养成善于动手、勤于动脑、勇于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但最近,在网上和学生的试题上出现了许多想当然的实验,作者把这些实验统称为“伪实验”。如下面的实验:给你一台已调好的天平(带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去测一堆金属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粒密度的表达式。(1)实验步骤①用天平称出适量金属粒的质量m1;②用天平称出盛满水的烧杯的质量m2;③把金属粒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有部分水溢出,称出烧杯、剩余水和金属粒的总质量m3。我实在想不出这些人是什么资质,更不愿高估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过我相信一点,这些出题目之人一定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因为盛满水的烧杯是不允许放在天平上称质量的,这是任何一个初中毕业生都明白的道理。难道这些天天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不明白?如此的题目比比皆是,如:一小瓶装满水时总质量为210g,如果再在瓶中放入一小块质量是113g的金属,将溢出的水擦去,称得此时总质量为313kg,求该金属块的密度。通过本题,可归纳出一种不用量筒,只用天平测固体密度的方法。试列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并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待测固体密度的数学表达式。试用盛满水的烧杯、调节好的天平和砝码、细线,来测量一块石头的密度,要求根据测量的步骤,分别用适当的符号表示要测量的物理量,最后用测出的物理量写出石头密度的表达式……当然,我们可以能用什么培养孩子的想像力之类的话来自我解释,也可以用培养孩子的设计能力之类标榜自己的合理性。不过假设有学生用量筒装着水放在天平上你会有什么反映呢?难道你说他不能测出水的质量吗?下面的例子也是我不太喜欢的一种态度:用量筒测密度1、有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2、把物体放入量筒,物体漂浮,读出这时量筒的示数V2.3、用大头针把物体强行全部按入水中,读出这时量筒的示数V3.4、计算固体密度:ρ=ρ水(V2-V1)/(V3-V1)。当然,这个例子从科学性、可行性和学生的能力的思考方面倒也可以,只是“大头针”是否胜任这一工作呢?我相信:用知识培养知识,用能力培养能力,用科学培养科学,用智慧培养智慧。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