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校卫生清扫问题到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由学校卫生清扫问题到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白山市第九中学刘元侠一直以来,学校的学生每天清扫学校卫生是一种让学生学会管理自我和进行热爱劳动教育的良好途径.每天早晨,值日生都把教室和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操场上为什么每天仍旧存在那么多的垃圾呢?追根溯源,问题便不攻自破--垃圾是人为制造的。或者说:垃圾是那些缺乏责任心的学生随手丢弃的,正是这些缺少责任心的同学的大量存在,任凭值日生如何勤快地打扫,也避免不了垃圾随处可见.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在此再举几个例子:每天中午,吃完午餐后,学校校门口是一片狼籍:餐巾纸、尼龙袋、一次性饭盒、零食塑料袋等满地都是;下午放学后,路边的小摊贩生意兴隆,我们的孩子或手里举着一个鸡腿,或嘴里含着一串羊肉串,而吃完后的动作就是随手一扔。一位教师在责问学生:“你的语文作业,还有语文课本怎么又忘带了呢?”学生振振有词,答曰:“这能怨我吗?我妈昨天没有给我好好装书包。”甚至还有补充:“不信,你打电话去问我妈。”几个学生涮完拖把后,拿起自己的拖把,若无其事地离开水龙头。一位教师看到了,让他们把水龙头关上,而几个孩子的回答却是“水龙头不是我开的”,“不是我最后一个用水的”。面对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做些什么呢?我们知道,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近些年来,德育实效性低下,却一直是困绕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大问题之一。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抓什么,怎么抓?首先必须解决一个基本认识问题。我们经过探讨思考认为,以往学校德育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其思想政治功能,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强调规范约束等共性要求,忽视了对个体道德的培养。而责任意识正是个体道德完善的体现。这是因为,责任意识引导人的言行的价值取向,一旦这种意识深入师生的心灵深处,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教师就会把它外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行为,升华为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有了这种心理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会有一个以责任为基础的评判标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道德判断的基础,因为它是内在的,是个体养成的素养,是自律而非他律,因而对人的价值行为的导向有更明显的作用,因此更具实效。这无疑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加强责任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1、把道德理论知识教育和道德责任行为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德育工作中,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必要的理论教育是责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级阶段。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热爱生命,维护尊严,修身养心,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对自我的责任。平等待人,乐于助人,善意批评,真诚合作,宽容大度——这是对他人的责任。养老抚幼,孝敬父母,维护家庭和睦,承担家务劳动——这是对家庭的责任。履行义务,奉献集体与社会,遵纪守法,参与社会活动——这是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尊严,保持民族气节,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这是对国家的责任。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节约能源——这是对自然的责任。认识社会、自然知识的价值,广泛学习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以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学习的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圣使命的完成必须立足于社会个体的高度责任感。在德育工作中只重视道德理论知识教育而忽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会出现知行脱节。要解决知行脱节问题,必须把道德理论知识教育和道德责任行为教育有机结合。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它的核心是“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它的最终表现为自觉的道德行为。教育活动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几年来我们通过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2、加强日常养成教育,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时间主要在学校,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与实践。为此,首先我们以《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为指导,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制定实施了《白山市十六中学班级检查评比制度》,通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检查量化班级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和表现,把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各级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第二是改革学生操行等级的评定办法,师生共同参与过程考评,提高了操作等级评定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长期的实践证明,这些量化考评,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发挥了很好的制约、引导、激励作用。3、开展一系列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责任感若只停留在认识和情感上还不够,只有在实践中以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与特征,才成为真正完整的责任感。所以在责任感培养中要重视实践环节,让学生在责任承担中树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这就需要家庭、社区的配合。在家庭中父母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如承担一定的家务;学会照顾老人、小孩、病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责任工作岗位。如学生值日打扫教室的制度,每日晨扫校园的制度,每周一次全校卫生扫除的制度。劳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也体验到为校园洒过汗水的喜悦,会对破坏花草、乱扔废纸的现像产生厌恶感。当他们走上社会,必将形成对环境的责任意识。学校在学生中倡议青少年学生要每周为父母“做一顿饭、擦一次地、刷一次碗、洗一次衣服”,每日替父母或亲人“盛一碗饭、倒一杯茶”的主题活动、做好父母好帮手。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社区联合,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服务项目主要有敬老服务,社区卫生打扫,到德育基地担任义务讲解员,爱心助学等等,学生在利用自己所长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调查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接触社会,从而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4、开展各种形式的献爱心活动。责任感需要爱心来支撑。如果对父母、对同学、对集体、对事业、对祖国怀有一份真挚的爱心,也就怀有了一份赤子的情感,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就会尽心尽责,无怨无悔。独生子女往往习惯于别人来爱自己,学校有责任教会他们关爱他人。在校内多开展爱心活动,学校团委多关注时态动向,在校内开展形式不一的“献爱心”活动。如走访敬老院老人、支援灾区的募捐活动、爱心助学活动、“一班帮一生”,等等,这些活动一方面启发学生关注社会,把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另一方面在介绍贫困家庭孩子生活状况的同时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幸福。学生还可以在付出一份爱的同时,体会到了关爱他人是幸福的,培养了爱心。也明确了社会责任感。总之,只有学校管理规范,处处体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之责;只有每一个老师都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教育工作,以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合格中学生。我们始终坚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对己负责,为国尽责的人才,这是教育的责任。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