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矿井概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1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交通及自然条件一、交通位置格目底一号矿井位于水城县东南方向,直线距离约15km,隶属阿嘎乡、盐井乡管辖。矿区东北部4km有水城-黄果树二级公路经过,区内有玉(舍)马(场)公路经过,该线与水城-黄果树二级公路相连(法那站),法那站距六盘水市区40km。以六盘水市为中心,铁路、公路已形成网络,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方便,有利于煤矿的建设与开发。二、地貌水系矿区地处乌蒙山脉东侧,三岔河与北盘江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中山峡谷地貌。矿区中部出露三迭系永宁镇组石灰岩,形成高山顶,其东侧形成悬崖峭壁。其下伏飞仙关组地层形成逆向陡坡,沟壑纵横。含煤地层因易风化冲蚀,形成沟谷毗连的低凹槽地与缓坡。区内冲蚀作用强烈,沟谷切割较深,多呈“V”字形地貌。区内最高点为二官麻窝,海拔2211m;最低点位于三屋包以南沟谷中,海拔1430m,相对高差最大达781m。。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2矿区范围附近主要河流有百车河,位于区外东北方向约2km,由西北流向东流,坡降0.65%,枯水期最小流量为63120m3/d,雨季流量较大。该河上游建有加开营水库及电站。三、气象及地震本区位于亚热带温凉春干气候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31.6℃,极端最低气温-11.7℃。年平均降水量1223.6mm,年平均日照数1555.6h,年无霜期25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2.5m/s。由于受区域性气候的影响,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倒春寒、冰雹、秋风、霜冻、凝冻等,暴雨常引起水土流失。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水城县境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四、区域经济简况水城县位于贵州省西部,人口72.87万人,境内有汉、苗、布依、水、回、仡佬等26个民族。全县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主要为玉米、水稻、油菜、小麦、马铃薯、大豆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茶叶为主;畜牧业主要有猪、牛、羊、家禽等。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其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3次为铅锌与铁矿。第二节井田地质概况一、井田地层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及第四系。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P3)①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分布于矿区东部外缘。上部为灰绿、深灰色拉斑玄武岩、间隐结构玄武岩,夹4-12m之紫、黄褐、灰绿色凝灰岩或凝灰质粉砂质粘土岩。下部为深灰黑色块状拉斑玄武岩及少量玄武质熔岩、集块岩、玄武质凝灰熔岩。与下伏茅口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度180-250m。②龙潭组(P3l)分布在矿区东部边缘地带,绝大部分在区外,区内仅东2~东3线一带有分布,但全被滑坡掩盖。据钻探资料,本组为一套海陆交替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含煤沉积。岩性以灰、浅灰、黄灰等色簿~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中夹炭质泥岩、菱铁岩条带及灰岩6-10层,含煤层50余层,其中,可采和局部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4可采煤层13层。组厚412m。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根据岩性、岩相、生物化石特征和含煤性,本区龙潭组可分为四段,其中第四段(P3l4)大致与汪家寨组相当,自下而上分述如下:i.第一段(P3l1)龙潭组底界~标七(B7)顶界。本段区内无钻孔控制,采用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和阿戛、马场井田勘探报告资料。该段岩性为浅灰色粉砂岩。顶部为一层灰岩(即B7),底部为铝土质泥岩(厚0.5~3m)。据原马场井田勘探报告与阿戛井田勘探报告该段含煤4~7层,其中可采煤层2层(109a、110a)。段厚47.5~55.5m,平均51.5m。ii.第二段(P3l2)标七顶界~K40煤层底界。区内仅有少量钻孔揭穿该段上部,本段无完整钻孔资料。据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和阿戛、马场井田勘探报告资料,岩性为浅灰、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夹炭质泥岩、粘土岩,含菱铁岩条带和黄铁矿结核,本段以小的韵律层发育为特征。该段含煤23~27层,煤层发育差,厚度簿,极不稳定,段内无可采煤层。段厚151.9~197.5m,平均174.7m。iii.第三段(P3l3)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5K40煤层底界~K18煤层顶界。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普遍含菱铁岩结核或条带,含煤12~14层,其中可采和大部可采煤层6层(K35、K33、K32、K24a、K23、K22),其它为不可采煤层(如K12、K18等)。该段是矿区主要可采煤层富集层段,煤层发育好,厚度较大,且较稳定,灰份、硫份均较低,段厚78~123m,平均94.6m。该段厚度变化规律较明显,具“北簿南厚”之特点,矿区北部(东2线以北)厚度在80~90m左右;东2线以南,厚度一般在100~120m左右,最厚者达122.81m(东11孔)。iv.第四段(P3l4)标六底界~龙潭组顶界。岩性为灰、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中夹细砂岩、钙质泥岩及生物灰岩4-6层(单层厚一般0.5~3m),普遍含黄铁矿结核,含煤7~10层,其中有大部可采煤层2层(K1b、K17)。本段煤层不厚,但较稳定,具中灰,高硫之特点。段厚76.2~112.9m,平均91.6m,区内有两个沉积中心:一是东21孔~701孔一带,段厚超过100m;二是北端651孔附近,段厚达112.95m;厚度大的原因是砂体增厚所致。区内其余地段厚度一般在90m左右。本段层位大致与汪家寨组(长兴组)相当。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6(2)三叠系下统(T1)①飞仙关组(T1f)灰绿、灰紫、紫及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岩、钙质砂岩及灰岩簿层。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组厚466.0~559.5m,平均502.8m。②永宁镇组(T1yn)为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岩性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中夹一层灰绿、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及泥岩。区内未出露全,厚度大于417m。永宁镇组可分为四段,区内仅有第一、二、三段分布,分述如下:i.第一段(T1yn1)呈条带状出露在东部逆向坡中。为灰色中厚~厚层状隐晶石灰岩,下部为泥质灰岩,上部常具竹叶状构造。近底部常夹一层紫色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厚19~43m)。段厚161.8~197.8m,平均184.2m,区内厚度变化不大。ii.第二段(T1yn2)矿区北部呈条带状出露于逆向坡中,南部渐分布在山顶同向坡上。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7为灰、灰绿色夹紫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生物灰岩薄层。上部常夹二层中厚层状石灰岩,单层厚2~4m。段厚83.9~120.1m,平均97.7m,厚度变化有“北厚南簿”之势。iii.第三段(T1yn3)分布于矿区西部边缘地带。为灰、浅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细晶结构,缝合线发育,夹泥质灰岩和少量泥质白云岩。段厚117.3m。iv.第四段(T1yn4)分布于矿区西部外侧。为黄灰、浅灰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下部夹少量紫红、灰绿色泥岩、白云质泥岩。底部为10m左右灰黄色泥质白云岩,表面刀砍纹发育。段厚不详。(3)第四系(Q)分布在沟谷、缓坡等低凹地带,系坡积、残积和冲积产物。主要为褐灰、褐黄、暗紫灰色粘土、亚粘土、砂质土、含砾砂土及碎石等。厚0~46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二、井田构造矿区位于格目底向斜北东翼南东转折端附近。地层走向变化较大,从南到北,走向逐渐由NE向至近S-N向至NW向,倾向随之由NW向渐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8变为W、SW向,地层倾角变化较大,10~32°,其中,北部(70线以北)倾角稍陡,为22-32;南部(东3线以南)变缓,倾角一般在10-20°,局部地段有波状起伏。区内褶曲不发育,断层浅部较发育,中、深部断层少,构造复杂类型为中等。(1)褶曲区内次级褶曲不发育,仅南端见一次级小背斜,位于F13断层西侧,全长500m左右,区内延伸长度约300m。发育在T1yn1地层中,轴向NE10°,东翼因临近F13断层,地层倾角较陡,31-32°;西翼倾角较缓,7-18°。其西端延出区外,并与F13断层相交,似为F13断层的牵引褶曲。(2)断层矿区内,共发现断层7条,即F6、F13、F30、F46、F59、F61、F100。断层主要发育于矿区东部(浅部),中深部断层较少。断层走向以NE为主,少数为NW向或近S-N向;断层面倾向多为NW或W。断层性质正、逆断层均有,其中落差大于30m断层6条。另外,钻孔中发现的隐伏断层2条(FB东31、F11-1)。现将区内主要断层分述如下:F13逆断层:主体部分在阿戛井田中北部(起始于6线),其北端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9延伸至本矿区南端2勘探线北侧而逐渐消失,断层地表出露位置在矿区东部外缘,其深部延伸至区内。区内长度300m左右。断层走向NE25°,倾向NW295°,倾角65°,NW盘上升,SE盘下降,落差33m。断层地表出露清楚,在T1yn1灰岩中形成断层崖,灰岩陡崖被断开,断层带两侧地层倾角突然变陡,断层特征明显。该断层深部有24号钻孔控制,断层破碎带宽约1m,断层产状295∠65°,造成龙潭组上段K13煤至标六(B6)之间地层重复,地层落差约33m。该断层向深部延伸还破坏了K18、K22、K23、K24a、K32、K35b等可采煤层的连续性,但向深部落差逐渐变小,大致在龙潭组底界附近消失。F30正断层:其地表出露位置在矿区南东部2线-70线之间,南部落差较大,向北逐渐变小,大致在70线附近消失,大部分位于区外,区内长度约1200m。断层走向NE25°,倾向NW295°,倾角57-60°,为逆断层,落差15-50m。深部有4个钻孔(21、11、东22、东32孔)控制。该断层深部切割龙潭组K1a-K35b之间各可采煤层及底部K109a、K110a煤层,延伸至P3β中,对含煤地层的破坏性较大。F59正断层:位于矿区东部3勘查线两侧,北端延伸出区外,南端进入滑坡中,区内出露长度约500m。断层走向NNE,倾向NWW,倾角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1056-58°。深部有1个钻孔(东32孔)控制,该断层造成龙潭组K13-K17煤层之间地层缺失,地层落差为33m。F61正断层:位于矿区东部3勘查线两侧,北端延伸出区外,南端进入滑坡中,区内出露长度约500m。断层走向NNE,倾向NWW,断层倾角56-59°,为正断层。深部有一个钻孔控制(东33孔),该断层造成龙潭组K8-K13煤层之间地层缺失,地层落差约30m。F100逆断层:地表出露在矿区外西部边缘,断层走向总体为近S-N,倾向E,倾角52-65°,落差50-70m。该断层深部延伸至区内含煤地层中,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落差约50-60m。F46逆断层:地表位于区外东南角,系阿戛井田向北延伸而深部进入本区东侧的断层。据阿戛井田详勘资料,该断层向北延伸经东2线(东24孔西侧),直至东3线以北,延伸长度大于2500m。断层走向NNE,倾向NW,为逆断层,落差约85m。其深部破坏含煤地层的连续性,造成含煤地层重复。区内断层的主要特征,见表1-2-1。断层特征简表表1-2-1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矿建施工组织设计11断层编号位置长度(m)断层性质产状落差(m)深部控制主要特征走向倾向倾角F667线南350正NENW7320672K24a煤层被断失F132线300逆NENW653324K13煤-B6间地层重复F302-70线1200逆NENW5715-502111B4-K23煤间地层重复F46*5-东2线5000逆NNENWW6085无K24a-K39煤被错断F59东3线500正NNENWW5833东32K13-K17煤间层位缺失F61东3线500正NNENWW593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