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调查研究绪论社会调查研究是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的简称。当代社会是把它作为一门系统的知识与学问来看待的。它是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改造社会的一门实用性科学。就方法而言,即是指调查和研究之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它是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一种有效而实用的工具;就理论而言,则是在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发现或验证社会科学的原理、原则,进而为国家建设、社会改革和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提供可供选择的各种对策、还可以为评估各种社会政策、社会改革方案的实践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一节社会调查与社会调查学面对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战争风云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必须全面地开掘过去,深入地开拓现实和科学地预见未来。然而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认识,但是更多的现象还没有被我们知晓。怎么办?“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社会调查这门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学问,简称社会调查学。一、社会调查与社会调查学的概念和特点目前,有关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些专著或教材,将社会调查与社会调查学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概念,并非一个概念。先谈社会调查,它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一种活动。即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活动”。它有如下特点:首先,社会调查是一种群体的自觉的认识活动。任何社会调查就主体而言是一个群体活动。即使是微观的,对某一社会问题调查是个体的,但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制定的政策加以解决也必将得到有关领导或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而得到认可。同时它又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它与对单纯个人的特殊现象的调查有本质的区别。其次,社会调查的对象是社会事实。即,一是已经发生或学,包括整体理论、原则、方式与方法的一门实用性科学。它有如下特点:首先,社会调查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社会调查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因此,这门学科的理论构建,要以哲学理论为基础及相关具体科学和方法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其次,社会调查学是一门方法性科学。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创新活动,社会调查学是一门创新的科学。创新活动的出现,创新科学的问世,常常伴随着方法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常常是研究创新的关键。同时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既具有描述性特点,又具有规范性特色。所谓描述性即是运用以往规范性的方法去指导、引导、启发社会调查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新的规则。前者是解决“曾经怎样”的问题,后者则是探讨“应当怎样”的问题。再次,社会调查学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与其它社会科学最大的不同点则是社会调查学中的各种调查方法,尤其是具体的调查方法都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层、民族、社区等。对于调查主体来讲,上述类别都是调查客体。调查主体和调查客体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单靠它们自身是不能连为一体的,需要通过实践的“中介”,即认识的工具和手段。那么,什么是“认识的中介”呢?是信息。信息,是客观而不实在的存在,是客体到主体的相联系的中介物。由于信息是极其复杂而多变的,因而就构成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呈多样性和认识的困难性。社会调查是社会调查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活动,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这里所说科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哲学理论基础;二是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所谓的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方法论则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般地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研范围更加广泛,运筹学、模糊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理进一步深化,对社会调查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社会问题。而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些理论是搞好社会调研活动的指导原则,社会调查是围绕着社会学理论所涉及的内容,如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结构、规范、社会发展问题而展开的。社会调查学的知识体系应当有理论篇、方法篇和资料整理篇三部分构成。理论篇包括社会调查的概念及其特点,社会调查学的对象、性质和特点,社会调查学理论与方法。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功能在于,它是正确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前提,有效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基本途径。社会调查研究的历史发展沿革,具体说是古代社会调查研究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践与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查研究理论的产生与创新以及这一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社会调第二节社会调查研究的功能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乃在于准确、及时、系统地认识客观事物,揭示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把握,寻求正确的对策和适当的解决方法,指导社会实践,从而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与此同时,在这种过程中又达到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社会调查研究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着它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功能。我们认为,社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社会调查研究是改造世界的是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方法;基本手段;社会调查研究是公共政策成功制定和执行的重社会调查研究是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要保障;一、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方法认识功能是社会调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所以,要认识和把握社会现象,了解和抓住其本质和规律,就要对其进行认真细致深入的考察,然后对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综合,进行科学的抽象,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实现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最终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进步提供依据。这一过程就是社会调查研究的过程。这也正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功能和意义之所在。这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知识。”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途径很多,主要有参加社会实践、学习书本知识、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进行科学实验等。参加社会实践无疑是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是埋头于个人的社会实践,而不对人们丰研究,人们可以超越自身社会实践经验、学习书本知识和进行科学实验的局限与不足,获得更为广阔的社会现象的知识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本身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最终实现对社会现象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因此说,社会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和手段。由于社会调查的具体目的和具体任务不同,在认识社会现象上,有的侧重于对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探求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有的侧重于在探求社会现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对策性研究等等。概而言之,社会调查研究的认识功能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可以认为是对“社会现象本身是怎样的”问题的回答,即客观描述特定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第二个层面则可以认为是对“社会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的回答,即科学地解释社会事实,解释社会现象背后的“为什么”。我们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始于以经验为方法要科学,二是调查者应保持充分的客观立场。只有做好这两点,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描述性研究,即客观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的工作,仅仅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所以,深入的调查研究必须上升到解释性研究,即科学地解释社会事实背后的“为什么”(为什么如此存在和发展),探求社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既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调查研究,尤其是那些学理性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最后都会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阐明社会事实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比如,在对中国单位组织的调查研究中,调查者在广泛地获取单位组织内部的诸如资源与依赖、资源与权力、权力与非制度化方式等各种相关度之后,最后从统治结构的角度阐述了单位组织的内在特征。为了更好地解释社会事实,达到认识的目的,不仅需要科学的调查方案和客观的立场,还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否则,即便有较为会调查研究的功能的重要部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无限丰富的,人们改造世界的途径和手段也是丰富多彩的。社会调查研究作为改造世界的基本手段,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我们认为,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践功能,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认清社会现象,进行科学预测。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当然有其本质规定性和规律性,但这并不排斥偶然性、变化和发展。社会现象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得到解决等,除了有规定性和规律性的一面,还具有偶然性、统计性和矛盾特殊性的一面。这就需要对层出不穷、变化不息的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科学的考察和研究,在把握其历史变化和即时状态的前提下,探求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向,也就是说,要进行合理的社会预测。就性质而言,社会调查研究是对社会现象过去和现在状况的认知,换句话说,社会调查研究就调查资料而言,最多只能关涉到事物或现象的过去和现在。但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举个例子,如果要对当前中国社会劳动力的流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首先肯定要了解和描述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劳动力就业状况及流动情况,并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之后,就应当结合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对中国社会劳动力流向的趋势及各种可能性做出合理的推断、预测,并提出引导和改良的途径和措施。在这里,科学的预测构成一个完整而成功的社会调查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是进行科学预测的出发点。科学预测绝对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必须以社会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关于社会现象的详尽具体的信息为基础。没有这一点,预测就会是无头苍蝇,无的放矢,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预测能力还可以看做是检验调查研究结论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这说明,调查研究不应当满足于能够解释社会,它还应对社会现象和事实的未来声誉的调查机构也不在少数。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并日趋复杂化,而且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增强,科学的社会管理日益成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的协调运行和和谐发展,需要及时地获取、处理与使用社会情报信息,迅速、准确、系统、全面地掌握社会现实情况,预测社会变动的趋向,从而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和科学的社会管理。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价值逐步被人们所发现并加以重视,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也逐步被政府部门、各种企事业单位和商业机构所认可接受。世纪年代末至年代初以来,广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种形形色色的调查机构,月,中国政府又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五次人口大年普查,可以作为这种趋势的一个注脚。第四际、联系实际的基本途径,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了解民意,体察民情,与群众打成一片,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同群众的感情,这是在新时期值得继承发扬的我党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必然有利于克服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和形成,减少贪污腐败现象。学风问题说到底是思想作风问题,其突出表现是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不论是政治争论还是学术讨论,总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以为“本本”上讲的就是对的,唯本本为是。一些领导干部做决策,拍拍脑袋想当然,闭目塞听,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结果往往是误国误民,贻害无穷。在学术界、教育界,一些人耽坐书斋,闭门造车,不愿意花苦功夫去深入社会,了解实际情况,结果当然不会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也不会有什么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么,社会调查研究是公共政策成功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保障,则表明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功能。换言之,社会调查研究为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对策研究,为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打好基础,提供保障。现代公共政策的全过程大体上包括公共政策问题的出现或形成;确定目标,拟制方案;分析评估,方案择优;试验验证;普遍实施;信息反馈,方案调整与修正;最后总结和评估等若干阶段。仅仅从过程阶段本身看,就不难发现,公共政策的每一阶段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成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