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木桶效应图”,回答1~2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000B.10000C.6000D.45002.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解析:第1题,用“木桶效应”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种要素决定的。第2题,内蒙古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成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答案:1.D2.D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A.生产力水平B.社会体制C.资源(土地、水等)D.科技水平解析:第3题,日本资源匮乏,生活消费水平高将减少环境人口容量。第4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随着积极因素增速变缓,消极因素突现,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在Ⅲ阶段,人口增速变缓并趋于稳定。答案:3.D4.C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km2,农业时期为40人/km2,工业时期为160人/km2。据此回答5~6题。5.该资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②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④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5题,渔猎时期、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的环境人口容量不同,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科技发展水平。第6题,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基础之上的,且对其的估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会有较大的差别。`答案:5.B6.D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7~8题。7.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增加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8.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增加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由人口与耕地引起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第8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答案:7.C8.C读“世界总人口推算图”,完成9~10题。9.21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B.cbaC.bacD.acb10.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有()A.人口增加,生活能源短缺,使森林破坏更严重B.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一决定因素C.人口增加,导致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增多D.城市人口增加,加剧交通拥挤解析:本题组利用“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第9题,由图可知21世纪末我国人口约为16亿,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人口合理容量为7亿~9亿。所以bac。第10题,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资源、环境有相关性。一般而言,人口越多,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越严重,但人口因素并不是导致资源、环境问题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答案:9.C10.A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西北地区面积广阔,但人口较少,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完成11~12题。11.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12.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变大B.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人口迁移频率加大,其中主要迁移方式应该为自发迁移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将会越来越高D.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会得到提升解析:第11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由于距海较远,加之山岭的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环境承载力小;加之社会经济落后,科技欠发达等,环境人口容量小。第12题,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使人口素质提升、生育观念转变,会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答案:11.C12.C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曲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此统计图对人地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忽略了(4分)()A.人口增长率对环境、资源的影响B.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C.资源的有限性D.环境容量的有限性(2)预测人口数量、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粮食产量四者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6分)(3)图中反映的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8分)解析:由图示可知以下主要解题信息:①人口数量和资源消耗呈正相关;②粮食产量先增多而后减少;③环境质量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清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答案:(1)B(2)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源消耗量上升,开始出现资源短缺,环境质量继续下降,粮食减产,人口增长将受到限制,也会逐渐下降。(3)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会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14.热点在线材料1: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材料2: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知识连线(1)人口问题。(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3)环境人口容量。命题快线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1)下列环境人口容量最多的地区是(2分)()A.青藏高原B.长江三角洲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2)胡鞍钢先生的“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这番话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出的?(6分)(3)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地区则地狭人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可以大量向青藏地区移民?为什么?(8分)(4)依据我国国情,提高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有哪些?(6分)解析:第(1)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工农业发达,因此其环境承载力较高,可承载的人口较多。第(2)题,胡先生可能考虑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人口老龄化、当前的性别比例失调等严重问题以及带来的许多影响。第(3)题,结合影响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可知其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因此不适合向青藏地区大规模移民。第(4)题,主要从提高技术水平、资源管理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归纳。答案:(1)B(2)考虑到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也确实带来了一些弊端,如老龄化速度加快、当前性别比例失调以及一系列后续影响。(3)不可以。因为青藏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科技文化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小,不适合大规模接受移民。(4)发展科技,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