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为了进一步优化我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推进贫困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增强高等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功能,我校从全省及吕梁市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出发,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精神,对照《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标准,经过审慎研究论证和长期准备,特申请将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层次的吕梁学院。一、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吕梁学院的必要性(一)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是山西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地区性差异。在中部地区,我省高校数占六省高校数的12.58%,在校生数仅占9.47%;特别是本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中部六省共有本科院校164所,山西只有17所本科院校,仅占到中部六省的10.36%;山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3所,而本科院校只有17所,所占比例为27%,远远低于39.12%的全国平均水平;国家每年的招生计划都增长5%,我省的高考录取率却连续两年为负增长。2007年我省高考录取率只达到上海的一半。2008年,我省高考录取率为41.9%,低于全国15.1个百分点,排在中部6省的最后一位,与东部地区差距更大。同时,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布局结构也不尽合理。在17所本科院校中,有9所在省城太原,15所在太原中轴线上。位于山西中部西侧的吕梁市,半径200公里区域内没有设置本科院校,形成了吕梁地域上的“本科院校缺失孤岛”。这种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与吕梁市承东启西的战略枢纽地位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这既不利于地方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难以满足大批高级中学毕业生就近接受本科教育的愿望和要求,也不利于我省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吕梁学院,加大地方发展本科教育力度,不仅能优化我省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有效发挥吕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教育影响辐射力,也将增强我省高等教育的实力,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我省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思路,符合教育部“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基本原则,也符合科教兴晋和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战略需要。(二)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是吕梁市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吕梁市是一个新兴的资源城市,2003年撤区设市以来,吕梁市委政府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双百双千”(200个项目,2000亿投资)项目大会战,全力推进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步伐。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煤、焦、铁、化工、建材、铝土、酿造和旅游等八大支柱产业以及小杂粮、干鲜果、食草畜、中草药和反季节蔬菜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吕梁具有承东起西的战略地位,青岛至银川高等级公路、青岛至银川通信光缆和2011年即将开通的太原到宁夏中卫高速铁路都通过吕梁,吕梁机场建设已经奠基开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吕梁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发建设高潮,届时吕梁将增加两条东出西进的黄金通道,成为名符其实的联结东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信息走廊。吕梁这块红色热土正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由贫困弱市向发展强市、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由封闭山区向交通要冲的“四大新跨越”。近几年,吕梁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08年达到629.6亿元,2010年力争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08年达到165亿,跃居全省第二,2010年力争突破200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吕梁市从事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专门人才明显短缺,急需的工科类高等专门人才十分匮乏。全市人才总量约为97000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4%,低于全省2.97%的平均水平0.2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8%的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者只有3841人,其中取得学士学位的仅有2832人;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从1996年到2001年,全国各类高校在吕梁录取全日制本科生11499人,而回市就业的仅有1241人,仅占10%左右。人才尤其是高等人才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到2015年,吕梁市人才总量将达到176560人,年均增长10.5%。其中经营管理人才达到2.2万人,年均增长8.7%;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0.67万人,年均增长10.2%;高技能人才达到2.4万人,年均增长19.5%;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9万人,年均增长12%。人才在吕梁市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显著扩大,每万人中人才占有率达到210人以上。围绕吕梁延伸四大产业链,培育八大支柱产业,打造三新吕梁,实现五大奋斗目标,每年就缺本科以上的人才1792人以上。实现吕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尽快增设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集中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地方自给,形成当地的人才凹地、科研高地,尽快缓解经济建设中人才不足的突出矛盾。带有社区性质的地市本科院校是当地“产学研”开发的最好场所。从目前吕梁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看,中小学教师教育供求关系正在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教师教育也面临着从满足数量需求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在“十二五”期间,吕梁市将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初中教师本科化。目前,吕梁市初中专任教师13997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5577人,占39.8%,按现有人数计算,将有8420名教师学历需要提高到本科程度。现有普通中学(含高中、初中)专任教师18867万人,按3%自然减员率计算,“十二五”期间高中教师自然减员730人,初中教师自然减员2100人,高中教师缺口2000人,初中教师缺口10520人,“十二五”期间共需补充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2520多人。解决吕梁市普通中学教师缺口较大、学历层次较低的矛盾,仅靠区外高校难以满足要求。改建一所多科性的吕梁学院,提高办学层次,可为吕梁提供和培训中学急需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利于整体提高吕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吕梁中等以上教育资源配置来看,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落后,仅有我校唯一一所省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另有一所独立学院,一所成人高校,一所电视大学分校,高等院校数量少、规模小,办学层次低、质量次。同时,吕梁市十二所中等专业学校也面临着资源整合和办学层次提升的任务,迫切需要一所本科院校作为“龙头”来引领和示范。市委市政府提出整合现有中等以上教育资源,组建本科层次的吕梁学院和专科层次的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和吕梁师范专科学校的构想,为吕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描绘出了宏伟蓝图。因此,我校晋升本科院校,既是吕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吕梁教育资源整合,调整结构布局的需要。(三)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能够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革命老区关心和支持革命战争年代,吕梁是著名的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革命圣地延安东部的屏障、红军东征的主战场。193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吕梁,壮大革命队伍,建立革命组织。周恩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同志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在革命战争年代,7.6万名吕梁儿女踊跃参军,近百万民兵、自卫队员配合部队开展敌后斗争。吕梁人民养兵10万,3万多英雄儿女血染沙场,有名有姓记载下来的革命烈士就达1万余人,涌现出贺昌、张叔平、刘胡兰等革命烈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一部《吕梁英雄传》是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吕梁山与沂蒙山、井冈山、百色、延安等一样,是中国革命老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到1945年,晋绥边区人民共缴纳公粮1686.4万公斤;晋绥根据地支援中央的经费一般要占到边区财政的50%-60%,1943年上解中央的经费甚至占到吕梁各县财政总收入的81%。1946年到1948年,晋绥边区先后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共计76172.9亿元边币,折合人民币7.6亿余元,占到边区财政总支出的73.7%。吕梁作为晋绥边区的腹心地区,承担了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物资的主要任务。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吕梁既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又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山区,全市13个县(市)区中,现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个,省定贫困县3个。截至目前,吕梁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仍然是一个相对贫困的欠发达城市,到目前全市357.6万人口中,我市农村贫困人口还有86.22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9.53%,高出全省平均数18个百分点。吕梁人民为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的牺牲贡献,却没能更加充分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所以发展老区经济,满足老区人民举办本科教育的愿望是党和政府的首要职责。中国共产党从未淡忘过这广袤而沉重的红色土地,从未忘记用鲜血养育过自己的革命摇篮。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胡锦涛、温家宝、胡耀邦等中央领导亲临视察,江泽民同志题词“艰苦奋斗,振兴吕梁”。中部崛起和我省“两区”开发的实施为蓄势待发的吕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吕梁作为革命老区,十三县(市、区)中有十一个县(区)比照西部大开发享受优惠的倾斜政策。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是一项造福一方、泽被千秋的民心工程、希望工程、战略工程。吕梁社会各界对筹建吕梁学院纷纷表示关切和支持,饱受文化科技落后之苦的吕梁人民对尽快改变生活状况的愿望非常迫切,对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寄予着浓厚的情感和极大的期许,他们对该校晋升的呼声也愈发强烈。因此,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层次的吕梁学院,既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增添新的动力,又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革命老区的关怀和支持。(四)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吕梁学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办学基础设施不断增加,办学质量和整体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已经达到了本科学校的设置标准。多年来,我校准确把握教师教育发展脉搏,努力推进师范教育发展的同时,坚持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得关键,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当地支柱产业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培育师范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非师范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不断完善。目前,我校设有30个专业,已经涵盖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6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重,文、理、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地域的局限,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学校的发展动力不足,现在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因此提高办学层次,谋求跨越发展,已经成为我校更好挖掘办学潜力,发挥自身作用,服务地方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将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吕梁学院,有利于我校在保持师范教育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科专业领域,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提高我校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加快学校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的平台;有利于学校吸收优质生源,提高办学水平,发挥存量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学科专业特色;有利于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吕梁学院是促进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学校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二、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吕梁学院的可行性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和筹建中的吕梁理工专科学校于1989年6月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建校于1978年,吕梁理工专科学校筹建于1986年。经过三十年的不懈追求,学校现已建设发展成为吕梁市内唯一一所综合型地方普通高校。从2003年以来,我校自觉比照举办本科高校标准,开始筹建吕梁学院。2006年6月,占地1039.71亩的新校区奠基开工建设。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各项指标已经达标。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