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代码:080804)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面的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工程设计、实验研究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能力;能够胜任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学科点从2002年开始建设,2007年获得二级学位授权硕士点。近年来共承担各类课题10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100余项;专利转让2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累计科研到款1000余万元。学科点现拥有陕西省智能电网输变电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电机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先进电力电子变换拓扑及控制策略和电力系统在线监测、保护与控制理论及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1、现代电力电子变换与电力传动该方向研究各种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路拓扑、系统建模和控制策略及实现,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的动态控制技术。包括PWM变换电源的全数字调制理论和动态控制技术、PWM快速跟踪控制技术;交流电机的非矢量控制和非直接转矩控制的新原理和新方法;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多单元同步的控制系统;纺织印染电气设备的先进控制技术等。2、光伏发电与新能源并网逆变技术该方向研究光伏发电与新能源并网逆变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包括光伏发电的MPPT新技术;新能源并网逆变的主电路拓扑和并网控制技术;微型逆变器的组网及相关技术;孤岛检测原理及技术等。3、智能电网在线监测该方向研究智能电网在线监测的先进传感技术、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包括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的全状态在线监测和动态增容方法和技术;智能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智能电网的先进传感和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等。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该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继电保护新原理及新技术和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新技术。包括大规模电网的安全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控、潮流和安全控制的优化策略和系统规划;智能电网的新型继电保护原理及与一次设备一体化新技术;电能质量快速响应的高精度控制新技术等。三、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四、培养方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负责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8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其它必选环节包括,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听六次相关学术报告)和科研(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计划设置见下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形式开课学期学位课≥18学分分公共学位课101003自然辩证法181考试11010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考试2091003第一外国语(基础外语)1206考试1、2081002高等数值分析402考试1专业学位课042024专业外语181考试1042011柔性交流输电系统362考试1042002计算机控制系统362考试1042032现代电力电子变换系统及控制362考试1选选修课≧≥10学分专业方向选修课042015现代运动控制系统362考查2042006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362考查2042003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362考查2042007数字信号处理362考查204203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362考查2042023智能电网与智能仪表362考查2042008高压直流输电362考查2042001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理论362考查2042014电网络理论362考查2042012DSP原理及应用362考查2042029ARM原理与应用362考查2042018虚拟仪器技术与应用362考查2042017电磁兼容理论与设计362考查2必修环节开题报告1提交开题报告学术报告听学术报告至少6次1提交报告单科研(实践)环节2提交考核单补修课程电力电子技术3601自动控制原理3602六、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研究生补修大学本科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1、对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门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考试成绩如实记载。2、课程名称见上表。七、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的开题环节应在第三学期中期前结束(最迟11月底前),开提前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20篇),要求近3年的文献不低于50%。八、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评审与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评审与答辩按照《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手册》及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九、毕业及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则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授予硕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十、其它本培养方案从2013级起开始执行。西安工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代码:0810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通信技术、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高层次科技工作的技术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学科点从2003年开始建设,2005年成立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点。近年来共承担各类课题8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累计科研到款800余万。学科点现拥有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微波通信实验室、移动及光纤通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通信综合实验室、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等系列专业实验室。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研究领域广泛,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教学培养能力的我校重点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信息管理与集成、实时信号处理与应用、DSP应用、图像传输与处理、光纤传感与微弱信号检测等。还开展了FPGA的应用、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测温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本学科的研究特色,力争在某些学科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除上述主要领域外,还开展了基于场景的语音信号处理,指纹识别技术以及图像识别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研究方向:1、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利用Zigbee技术解决工业现场中的通信问题。2、图像采集与处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红外热像技术的碳纤维材料性能检测以及图像处理在医学、工业领域的应用。3、现代纺织工业信号检测与处理方向主要研究面向纺织工业各类工艺参数、织物参数、环境参数的检测、分析与处理的一体化。4、嵌入式技术的工业应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面向嵌入式应用可靠性、嵌入式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和嵌入式信息处理技术。三、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四、培养方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负责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8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必选环节: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听六次相关学术报告)和科研(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计划设置见下表。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形式开课学期修课要求学位课≥18学分公共基础课101003自然辩证法181考试1必修1010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考试2091003第一外国语(基础外语)1206考试1、2081002高等数值分析402考试1082003随机过程402考试1专业基础课042024专业外语181考试1042022数字图像处理362考试1042019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62考试1选选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042007数字信号处理362考查2选修042010智能控制原理及应用362考查2042020信息编码理论362考查2042012DSP原理及技术362考查2042029ARM原理与应用362考查2042003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362考查2042021现代通信技术362考查2042018虚拟仪器技术与应用362考查2042017电磁兼容理论与设计362考查2必修环节4学分开题报告1提交开题报告必修学术报告听学术报告至少6次1提交报告单科研(实践)环节2提交考核单补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3601、2电子技术3601六、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研究生补修大学本科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1、对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门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考试成绩如实记载。2、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七、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的开题环节应在第三学期中期前结束(最迟11月底前),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20篇)。八、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评审与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评审与答辩按照《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手册》及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九、毕业及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则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授予硕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十、其它本培养方案从2013级起开始执行。西安工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代码:08110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学科点从1978年开始建设,1986年成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硕士点,2007年依托该学科,批准成立陕西省纺织测量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成立陕西省纺织印染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承担各类课题150余项;累积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的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学科点现拥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实验室10个,实验设备总值1500余万元。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线性与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鲁棒控制、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神经元控制、预测控制、推理控制、容错控制、多变量控制、系统辨识、过程建模与优化、故障诊断与预报、复杂系统的优化与调度、智能优化与智能维护、复杂性理论研究、调速与伺服、机器人与机器视觉、多传感器集成与融合,嵌入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