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伤的预防及现场急救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姚刚定义:电流与伤员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或在高电压、超高电压的电场下,电流击穿空气或其它介质进入人体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心搏和呼吸骤停。电击伤电击伤【病因】1.缺乏安全用电知识,安装和维修电器、电线不按规程操作,电线上挂吊衣物;2.高温、高湿和出汗使皮肤表面电阻降低,容易引起电击伤;电击伤【病因】3.意外事故如暴风雨、大风雪、火灾、地震,电线折断落到人体;4.雷雨时大树下躲雨或用铁柄伞而被闪电击中;5.医源性如使用起搏器、心导管监护、内镜检查治疗时,如果仪器漏电,微电流直接流过心脏可致电击伤。电击伤【发病机制】1.电流一般接触2mA以下的电流仅产生麻刺感,随着接触电流的不断增大,可分别引起患者接触部位肌肉持续痉挛收缩以致不能松开电极,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呼吸肌麻痹和心室纤颤而死亡。电击伤【发病机制】1.电流一般而言,交流电比直流电危险,低频率比高频率危险。因为:•低频率的交流电易落在心脏应激期,从而引起心室纤颤。•低频率的交流电能引起肌肉强力收缩而致屈曲性抓握,使触电部位不能脱离电源,延长触电时间。电击伤【发病机制】2.电压低电压和高电压都可引起器官的生物电节律改变。电压愈高,损伤愈重。3.电阻在一定电压下,皮肤电阻越低,通过的电流越大,造成的损害就越大。电流对人体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分裂和电解作用;另一是热效应,使电能转变为热能而引起组织烧伤。电击伤【发病机制】4.电流在体内的径路电流由一侧上肢至另一侧上肢或下肢时,电流恰通过胸部,这比电流通过一侧下肢至另一侧下肢危险性大;同样,电流通过左侧躯干比右侧危险性大。5.接触时间电流接触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人体触电的方式单项触电两项触电直接接触触电电弧伤害触电方式跨步电压触电间接接触触电接触电压触电(1)单相触电。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当人站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中性线),称为单相触电。(2)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的两相带电体,以及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造成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其触电的危险性最大。(3)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时有电流向大地流散,在以接地点为圆心,半径20米的圆面积内形成分布电位。人站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4)接触电压触电。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漏电,当人触及漏电设备时,电流通过人体和大地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这称为接触电压触电。U高压电弧触电高压跨步触电可能发生跨步电压电击的场所1、高压导体故障接地处2、接地装置流过故障电流时3、较大的工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附近4、防雷装置接受雷击时,接地装置附近5、高大设施或高大树木遭受雷击时触电事故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规律与季节有关6—9月低压触电多于高压发生在电气连接部位的较多使用移动式电气设备的较多与环境有关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触电事故多特点:多发性、突发性、季节性、行业性、偶然性、死亡率高频率的高低频率(赫)10255060801001202005001000死亡率(%)21709591433431221411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1)轻型:出现头晕、心悸、面苍白、口唇发绀、惊恐、四肢无力、接触部位肌肉抽搐、疼痛、呼吸及脉搏加快,敏感者可出现晕厥、短暂意识丧失,一般都能恢复。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2)重型:出现持续抽搐甚至致肢体骨折、休克或昏迷。低电压电流可引起室颤,开始时尚有呼吸,继而发生呼吸停止,检查既无心搏、也无呼吸,患者进入“假死”状态。高电压电流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若不及时抢救,10min内即可死亡。若系高电压、强电流电击,呼吸循环中枢同时受累,多立刻死亡。临床表现2.局部表现(1)低电压所致的烧伤:常见于电流进人点与流出点,伤面小,直径0.5~2cm,呈椭圆形或圆形,焦黄或灰白色,干燥,边缘整齐,与健康皮肤分界清楚。一般不损伤内脏,致残率低。临床表现2.局部表现(2)高电压所致的烧伤:常有一处进口和多处出口,伤面不大,但可深达肌肉、神经、血管,甚至骨骼,有“口小底大,外浅内深”的特征。随着病情发展,可在一周或数周后出现坏死、感染、出血等;血管内膜受损,可有血栓形成,继发组织坏死、出血,甚至肢体广泛坏死,后果严重,致残率高达35%~60%。3.并发症电击伤可引起短期精神异常、心律失常、肢体瘫痪、继发性出血或血供障碍、局部组织坏死继发感染、高钾血症、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病、永久性失明或耳聋、内脏破裂或穿孔等。触电急救步骤第一步: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第二步:正确进行现场救护急救的原则:迅速、就地、正确(得法)、坚持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脱离低压电源拉:拉开电源开关切:切断电源线挑:挑开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的导线拽: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单手操作)垫:用干燥木板垫在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大地绝缘脱离高压电源电话通知供电部门停电用电压等级相应的绝缘用具切断电源向高压线抛掷裸导线注意:防止跨步电压触电不同触电者的救护措施轻度(有呼吸和心跳)保证呼吸道畅通、空气流通、平躺休息、禁止走动、严密观察稍重(意识丧失)畅通呼吸、严密观察、联系医生严重无心跳--------------做胸外按压无呼吸-----------做人工呼吸心跳、呼吸----------同时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现场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现场心肺复苏术现场心肺复苏术,指的是通过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心跳和呼吸,最后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现场心肺复苏术不仅在麻醉时使用,也常见于溺水、电击、中毒、工矿事故、地震、航海意外和战地救护等急救工作。现场心肺复苏术抢救对象:猝死者(SuddenDeath)。阻止“提早”出现的突然死亡。挽救“不该”凋谢的健康生命。各种疾病的终末期除外。实施者: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猝死者身边的医生或护士。经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市民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秒—全身抽搐。●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强调“黄金8分钟”时间就是生命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心搏骤停后CPR开始的时间CPR成功率1分钟内>90%4分钟内60%6分钟内40%8分钟内20%10分钟内0%“生存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唯一途径尽早呼救并到达患者身旁。尽早进行徒手CPR。尽早进行电击除颤。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现场CPR方法(A1)心搏呼吸骤停的快速判断,要求在10秒种内完成:●突然倒地和/或意识丧失。●自主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意识判断要领(A1)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对方,可直呼其名。如呼唤无反应,则掐人中穴。如均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高声呼救如确定意识丧失,应立即高声呼救:“来人呐!救命啊!”让人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目击者必须在病人身旁,开始徒手心肺复苏的救助。抢救的体位要求呼救的同时,应迅速将病人摆放成仰卧位。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身体平直,无扭曲。摆放的地点:地面或硬板床。徒手开放气道(A2)1、压头抬颌,解除舌根后坠对气道的压迫。2、首先清理口腔,将其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探入口腔,清除分泌物及异物。徒手开放气道(A2)3、然后压头抬颌,使头部后仰,后仰程度为下颌、耳廓的连线与地面垂直。4、动作轻柔,防止颈部过度伸展,防止压迫气道。人工呼吸判断呼吸要领:●压头抬颌后,随即低下头判断呼吸。●眼看、耳听、面感。●5秒钟内完成。●始终保持气道开放位置。人工呼吸若呼吸心跳存在,仅为昏迷,则摆为侧卧位,腿部屈曲。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胸部受压,密切观察呼吸、心跳。若自主呼吸消失: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吹气时不能漏气。连吹2次,让病人出气。每次吹气量600~800ml,以患者胸部抬起为宜。不是“吹蜡烛”,吹气持续2秒。人工呼吸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判断心跳:触摸颈动脉搏动。●颈动脉在喉节旁开2~3cm。●单侧触摸、力度适中、时间<5秒。人工循环部位:胸骨中线中下1/3交界处。最好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双臂绷直,肘关节不得弯曲。双臂形成一直线,与患者胸部垂直,用上半身重量垂直往下压。下压和放松时间为1:1。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部,放松不离位。人工循环频率:100次/min(9秒钟内完成15次)。深度:胸骨下陷4~5cm。每次按压应都能触摸到颈动脉搏动。B与C反复交替进行,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15:2。错误1:肘部弯曲。错误2:手掌交叉。人工循环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1、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5:1,双人抢救15:2(老标准)2014年全部30:2(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力量要适宜(3)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4)复苏的成功与终止CPR成功的指标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自主呼吸逐渐恢复,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面色转为红润。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小结CPR简易三步骤:叫吹压1.叫2.吹3.压◎檢查時間5~10秒◎維持呼吸道打開的姿勢吹兩口氣每口氣吹一秒共吹兩口需看到胸部起伏吹1吹2吹氣時不需要深呼吸吸氣吹一口氣沒有看到胸部起伏重新打開呼吸道再吹一口氣每口氣吹一秒共吹兩口实践模拟1、检查:检查瞳孔、呼吸和脉搏;2、意识判断:拍打或者掐人中;3、呼救:拨打120或者高声呼救;4、身体调适:平放、压头抬颌、清理口腔;5、人工呼吸:口对口或者口对鼻人工呼吸;6、人工循环:双手按压病人胸腔,帮助其恢复心跳;7、5和6交替进行(比例为2:30),直至病人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