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骨科临床操作指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创伤与急救基本问题骨筋膜室综合征【概述】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室内压力增高、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闭合性严重创伤,间隔内组织进行性水肿、出血,或因胶体包扎过紧、严重局部压迫导致相应间隔内压力增高、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缺血性坏死、挛缩(如Volkmann挛缩),带来严重病残。【分类】1.濒临缺血性肌挛翁指严重缺血早期,经积极处理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可避免发生或只发生少量的肌肉坏死,而不影响患肢的功能或影响很小。2.缺血性肌挛缩时间较短的完全缺血,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经积极治疗,恢复其血供后,有部分肌肉组织坏死,由纤维组织修复,形成瘫痕挛缩,出现特有的畸形如爪形手、爪形足等。3.严重的完全缺血性组织坏疽。【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只是在持续缺血,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血红蛋白等。临床表现为:1.患肢持续进行性剧烈疼痛,为早期症状,到晚期疼痛消失。2.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障碍出现早,表现为受压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异常。3.手指或足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缺血的早期症状。4.患肢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压痛、张力增高,到晚期出现患肢苍白或发给。5.早期患肢远端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能正常,晚期脉搏消失。【治疗】1.本症一旦确诊,应立即切开所有内压增高的骨筋膜间隔。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如张力过高,伤口可不缝合,待消肿后进行二期缝合或植皮闭合伤口。2.处理全身症状,包括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处理肾衰竭。3.必要时截肢。挤压综合征【概述】挤压综合征通常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外界重物长时间的挤压或长时间固定体位下躯体的自压,而造成肌肉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征的急性肾衰竭。该病早期不易被诊断,常延误诊断和治疗,病死率较高。【临床表现】1.病史曾在长时间受重物压迫或昏迷状态下,患肢受自身躯体压迫,多发生于地震、塌方、翻车等意外事故中。2.局部表现主要表现为外伤后肢体肿胀,皮肤有压痕、变硬、皮下淤血,皮肤张力增加,受压皮肤周围有水疱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压迫肢体部位的远端脉搏不减弱,肌肉组织仍有发生缺血坏死的危险,要注意检查肢体的肌肉和神经功能,以判断受累的骨筋膜间隔区内肌群情况。3.全身反应(1)休克:可因挤压伤引起强烈神经刺激、广泛组织破坏和大量血容量手失,而迅速发生休克。(2)肌红蛋白尿:如挤压伤,肢体解除压力后,24小时之内出现“褐色尿”或“血尿”,应考虑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在血中和尿中的浓度,于肢体受压后12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2天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3)高钾血症:因肌肉坏死,大量的细胞内钾进入循环,加以肾衰竭排钾障碍,在少尿期,血钾可以每日2mmol/L上升,直到致命的水平。高血钾同时伴有高血磷、高血镁和低血钙,可以加重高血钾对心肌的抑制和毒性作用。(4)酸中毒及肾衰竭:肌肉缺血坏死,使大量酸性物质释放,使体液pH降低,致代谢性酸中毒,加上外伤组织分解代谢旺盛,大量中间代谢产物积聚体内,非蛋白氮、尿素氮迅速升高,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无尿,以及神志不清、呼吸深大、烦躁、口渴、恶心等酸中毒、尿毒症表现。【诊断】1.详细了解挤压伤病史,褐色尿、血尿、休克等症状。2.少尿、无尿,尿量少于每日400m1时,或持续少于17m1/h或12小时内无尿。3.尿相对密度低而固定在1.O10左右,尿液检查蛋白阳性,有红细胞、白细胞和颗粒管型。4.肌红蛋白在血和尿中的浓度升高,但在1~2天后可渐恢复正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高。5.血钾迅速增高,尿尿素氮/血尿素氮之比10:1,尿肌配/血肌酐之比<20:1。6.血pH小于7.35,标准碳酸氢盐(SB)小于20mmol/L。7.连续监测心电图异常。8.分级Ⅰ级: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肌酸磷酸激酶(CPK)明显增高,而无急性肾衰竭等全身反应者。Ⅱ级: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CPK增高更明显,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而无少尿,但有明显的血浆渗人组织间隙,有效血容量丢失,出现低血压者。Ⅲ级: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CPK明显增高,少尿或无尿,休克,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钾血症。【治疗】1.现场抢救与判断在突发灾难性事故中,肢体或躯干长时间受压者应特别注意,现场不能处理者,应做标记,及时转运。(1)早期预防措施:受压超过1小时以上伤员,可用5%碳酸氢钠150ml静脉滴注,碱化尿液,避免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2)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3)患肢早期切开减张,避免肌肉缺血坏死,防止和减少坏死肌肉释放有害物质侵人血循环,减轻中毒症状,也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2.患肢处理(1)截肢指征1)肢体长时间受压,患肢无血运或有严重血供障碍者。2)估计即使保留肢体也确无功能者,或经减张等处理后患肢的毒素吸收所致的全身中毒症状不能缓解,并有进一步加重趋势者。3)合并有特异性感染,如气性坏疽。(2)切开减张术:不论肢体受压时间的长短或患肢远端脉搏的有无,凡局部明显肿胀、张力高或局部有水疱发生,或有相应的运动感觉障碍者,均应切开减张,并做到每一受累的骨筋膜间隔完全彻底的切开,清除所有缺血坏死组织,如组织是否存活一时难以判断,可24小时后再次清创。3.相应骨折处理如有骨折,宜用外固定支架、骨牵引等固定肢体。4.急性肾衰竭的处理(1)少尿期的治疗1)控制入水量:详细记录人水量,除饮水或静脉补液外应包括内生水,体温升高1℃可增加200m1水,估计失水量时应包括显性失水和非显性失水。2)纠正酸中毒。3)纠正高血钾:禁忌含钾饮食或药物,或使用库存血。如血钾持续升高,应考虑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应用利尿剂,控制感染。(2)多尿期的处理:多尿期早期仍有尿毒症。在全身水肿高峰期,仍按少尿期处理,注意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钠、低氯。氮质血症消失后,应增加蛋白质摄人。脂肪栓塞综合征【概述】脂肪栓塞综合征多发生在严重创伤,特别是长管状骨骨折以后,是以进行性低氧血症、皮下及内脏出血点、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上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亦可表现为暴死而无其他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表现。创伤月严重,脂肪栓塞发生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全身各脏器都可被侵犯,肺栓塞、肾栓塞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型:1.暴发型伤后短时间清醒,很快发生昏迷,或在长管状骨骨折复位操作过程中,突然发生昏迷,有时出现痉挛、手足颤动等症状,1~3天内死亡。临床诊断较困难,往往在尸检后才明确诊断。2.完全型或典型症候群型往往在损伤12天后由意识完全清醒转向意识模糊不清,出现发热、脉搏快、呼吸急促、胸闷、上腔静脉分布区域内皮下点状出血。3.不完全型或部分症候群型临床表现轻,但仍可显示低氧血症。【诊断】1.主要标准(1)点状出血,常见于头、颈、上胸部皮肤或黏膜部位点状出血。(2)呼吸急促,发缉,胸片显示弥漫性或暴风雪样阴影。(3)非颅脑外伤所引起的昏迷、抽搐、痉挛等脑部症状。2.次要标准(1)血氧分压下降,低于60mmHg。(2)血红蛋白在伤后无明显失血的情况下,持续、迅速下降。3.参考标准(1)脉搏加快。(2)发热。(3)血小板下降。(4)尿中有脂肪滴。(5)血沉增快,可超过70mm/h。(6)血清醋酶增加。(7)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上述标准中,主要标准有2项,或主要标准有1项,而次要标准、参考标准有4项以上时可确定诊断。无主要标准项目,只有次要标准1项及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疑为隐性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1.呼吸支持治疗是脂肪栓塞综合征最基本的治疗措施。症状较轻者,面罩供氧,定时血气分析,使氧分压维持在7.98kPa以上。对进行性呼吸困难者,应即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尽早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2、维持有效的循环容量,预防肺水肿,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白蛋白、保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以减轻肺部间质水肿。如果有效容量的维持得到保证,补液应保持出人量的负平衡。3.药物治疗(1)激素:如在有效的呼吸支持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7.98kPa以上时,应使用激素,从而减轻肺水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游离脂肪酸对呼吸膜的毒性作用。(2)高渗葡萄糖:对降低儿茶酚胺的分泌、缓解游离脂肪酸的毒性有一定效果。(3)白蛋白:能与游离脂肪酸结合,使后者毒性作用降低。4.骨折的治疗应根据全身情况和骨折严重程度给予处理,强调有效的固定和轻柔的操作。开放性骨折【概述】骨折端或骨折血肿经软组织创口与外界空气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临床表现】患肢可见皮肤及软组织创面,部分患者就诊时骨折尖端尚暴露在外;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机械绞轧、枪弹伤等高能量损伤之后,患者可同时伴有烦躁、精神萎靡、虚汗、手足发冷、心率加快、血压进行性下降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表现。【诊断】1.直视下见到骨折端,或伤口内流出漂浮油滴的血液,或急诊探查时可直接触及骨质,可诊断为开放性骨折。2.X线表现(1)X线片上骨折端露出于软组织阴影之外。(2)软组织内有空气阴影。3.开放性骨折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应检查患肢远端动脉搏动、皮温皮色及肢体感觉、运动有无异常。疑有血管损伤者应行多普勒超声波检查。4.注意全身情况,警惕有无内脏或其他伴发损伤。5.分型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伤口清洁,长度不足1cm。Ⅱ型:伤口长度超过1cm,但无广泛软组织挫伤,骨折端仍有血供。Ⅲ型:软组织损伤严重,创缘血供不良,可伴有重要神经血管损伤。6.潜在性开放骨折,由于重力碾锉,在造成骨折的同时使皮肤广泛皮下剥离;此时皮肤不一定有伤口,但以后往往部分或全部坏死,转化为开放性骨折。【治疗】1.视全身情况和生命体征而定,复合伤患者应由有关科室人员共同处理。2.止血带的应用伤口内有活动性出血时需加压包扎或用止血带,并立即转送手术室探查血管损伤。如患者来院时已使用止血带,必须询问止血带使用时间和是否曾定时放松,应即行伤口包扎后松除止血带,松除止血带后如仍有后续出血,应立即使用器械止血。如止血带持续安放时间过久,估计组织已厂泛坏死,则止血带不宜立即放松,必须做好输血、补液等准备工作后方可缓慢松除止血带,以免毒素骤入血循环引起血压突降。3.伤口用消毒敷料或尽可能干净的毛巾、衣物等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未经清创,切勿将外露的骨折端还纳。4.治疗原则为尽早变开放性骨折为闭合性骨折。伤口的关闭需考虑以下因素:(1)受伤时间:一般8小时以内的新鲜伤口可以彻底清创后一期缝合,伤口张力过大的可通过成形手术缝合或做减张切口;8~24小时以内伤口仍可做清创术,能否缝合则应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而定;超过24小时的创口已有感染者,不宜做清创术,可去除伤口内可见到的异物。(2)伤口情况:如有严重污染、天气炎热、创面已转灰暗并有异味时,即使伤后不满8小时,清创后仍不宜一期缝合;反之如果伤后已超过8小时,但创面比较洁净,清创后仍可缝合。(3皮肤缺损:皮肤有缺损时首先考虑用中厚层皮肤移植。骨骼、神经、血管和髁露肌健表面均不宜做游离植皮,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用转移皮瓣、带蒂皮瓣或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来覆盖创面。由于创伤区周围皮肤可能也受过暴力,做转移皮瓣需慎重考虑。(4)皮肤剥脱:广泛的皮肤皮下剥脱伤,虽无明显伤口或伤口较小,但经判断已有明显血运障碍者,应急诊切除后植皮。若判断不清时,应抽出皮下积血、密切观察,可在伤后48~72小时在麻醉下检视伤口,做第2次清创术,清除在48~72小时内新形成的坏死组织,并采用合适的皮瓣覆盖创面。5.骨折固定伤后时间短且伤口洁净可采用内固定,以简便、可靠而又不增加软组织损伤为原则,感染机会较多的小腿和大腿开放性骨折可考虑外固定架,或采用骨牵引,以便于更换敷料。如骨折复位不佳,需待伤口完全愈合后再行处理。在伤口未可靠愈合时强行手法复位可能使伤口感染。已做骨牵引者,可调整骨牵引以矫正畸形。6.血管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