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中国国防概述1中国国防概述(教案)同学们: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诞生以来,▲●战争——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如同一个无法摆脱的梦魇,时刻高悬于人类的头顶之上。战争可以夺利拓疆,可以创造一个国家,也可以肢解甚至毁灭一个国家。同时,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也被迫以正义战争来履行国防的神圣职责。这样,国防,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演绎出无数国家兴衰存亡的历史。▲●有国必有防,立国当思防,既是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又是悠悠千载风云变幻给后人留下的千古铭训。进入新世纪以来,仍在弥漫的国际局部战争的硝烟和频频冲击视听的武器装备的日新月异,时刻在提醒我们:21世纪并不是一个可以高唱赞美诗和安魂曲的时代,“战争”这个字眼我们仍然无法回避。▲●我们希望和平,但不惧怕战争。赢得战争、维护和平的“利剑”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大的国防。那么,什么是国防?我国的国防历史是怎样的?她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探讨的主要内容:中国国防概述。本课学习的主要▲目的要求:了解中国国防历史发展情况,熟悉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把握国家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内在关系,掌握国防的基本内涵,增强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要内容:一、国防的基本内涵二、中国国防历史回顾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教学时间:4课时(本教案按4课时设计,任课老师视情掌握)其中,第二、第三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一、国防的基本内涵主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国防的基本内涵、国防的基本类型、国防的基本特征。标题▲●字幕、图示:达摩克利斯之剑▲●字幕、图示:长城图▲●字幕、图示:2009年阅兵图▲字幕▲字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中国国防概述2▲(一)国防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将国防的概念界定为:▲●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通过这一概念,我们应该明确,国防行为的主体是国家。国防是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为自身的根本目的。它是以确保国家的生存为基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保障国家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的国家行为。由此可见,国防根源于国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为国家利益服务。那么,学习国防知识,首先应该明确国家、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国防与国家等相关概念。1.国家▲●国家作为一个地缘概念,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金文考录》一书记载:国字源于“或”字,“或”者“邦”也;“邦”者“国”也。“或”字结构中,“口”代表着人口,一横代表着土地,“戈”字代表着武力。它寓意着:一邦或一国,有人口、有土地、还需要有武力保卫。到春秋时期,在“或”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代表着一定疆域“□”,就形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國”字。可见,古代的“国”已包含了国家的若干要素。秦汉以前,“国”与“家”有着不同的含义,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夫的封地称为“家”,战国时期有“诸候治疆域为国,大夫治疆域为家”的说法。而天子的统治区域则称为“天下”。秦统一中国后,“国家”遂与“天下”通用。1955年我国简化汉字,以“玉”代“或”便形成现行的“国”字。在古代“玉”既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有时又专指“玉玺”,“玉玺”代表着国家的权力,它寓示着:在一定的疆界地域内,行使独立的国家主权就构成了一个国家。▲●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字幕:▲●字幕、图示:中国地图▲●字幕、图示:国字结构图▲●字幕、图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中国国防概述3领土、人民、政府和主权。▲●领土是指隶属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底土和空间部分。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所以,我国的国土面积是1260万平方公里。▲●人民是指一定数量的定居的居民。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6%),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100万人口以上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尼、黎、哈萨克、傣18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达1800万人;10万至100万人口的有畲、僳僳、仡佬、拉祜、东乡、佤、水、纳西、羌、土、锡伯、仫佬、柯尔克孜、达斡尔、景颇15个民族;不足1万至10万人口的有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阿昌、怒、鄂温克、京、基诺、德昂、乌孜别克、俄罗斯、裕固、保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不含台湾省高山族人口)、珞巴22个民族,其中珞巴族人口最少,不足3000人。▲●政府即一定的政权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权力。(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让予。主权是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是国家所固有的,并非由国际法所赋予的。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只是对这一权利予以确认和要素结构图▲●字幕、图示:中国国土面积图▲●字幕、图示:民族大团结图▲●字幕、图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字幕、图示:香港回归图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中国国防概述4保护。主权作为国家的固有权利,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内的最高权、对外的独立权和防止侵略的自卫权。)具有主权是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的根本象征。如果有一定的地域,有固定的居民,也有政府组织,但是,并不具有主权,那么,它只能是一个国家的行政单位或者是一个殖民地,而不能是一个主权的国家。▲●2.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伴随国家的灭亡而灭亡。国家利益最根本的是生存与发展两大方面,生存利益指的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地位不受侵犯和威胁,所有国家都将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其生存。发展利益指的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民族国家不能仅仅满足于生存,而是应该谋求更好的发展。在当今的世界上,所有的主权国家,不论其领土大小、人口多寡、社会制度如何,也不管其实力强弱,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各国政府也总是把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放在首要位置。按利益的内容分类,国家利益可分为: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政治利益主要是“谋求巩固完善和发展有利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力求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保护人权,维护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建立有利于本国国家利益的世界秩序等。国家政治利益的核心是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安全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卫本国领土不受外来侵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保证国内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保证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防止一些潜在的威胁。▲●国家经济利益。它在国家利益中居核心地位,是整个国家利益的物质基础。国家经济利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内维护独立自主发展民族经济,保障国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二是在国际交往▲●字幕、图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图▲●字幕、图示:联合国人权问题大会▲●字幕、图示:中国新型战略核潜艇图▲●字幕、图示: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图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中国国防概述5中,争取平等的经济地位,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三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家文化利益。国家文化利益包括传播民族文化,防止国外腐朽思想侵蚀,保持民族国家固有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发展中的新观念与理想等。另外,国家利益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动态性。国家利益的具体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利益的内容是不同的。如果放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来看,每个国家具体的国家利益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以中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中国支持越南的抗美斗争表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重点是防止美国的军事入侵。70年代末,中国发动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则表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重点己转向防止苏联扩张主义,而越南在苏联支持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被认为是其重要表现形式。不管是历史上的“民主和平论”,还是现在的“人权高于主权”,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自由汇率”,实质上都是某些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不顾或者损害他国利益的说辞。▲●3.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简言之就是国家不存在危险或不存在威胁。它是保障国家生存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是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国家安全问题古已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概念和国家安全学说,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43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其著作中首次使用了国家安全(NationalSecurity)一词。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军事安全。70年代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安全观念逐步由军事安全向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扩展,以合作求安全的观念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正是由于国家安全观念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之分。▲●传统安全:在历史上,军事安全始终是世界各国面临▲●字幕、图示:核心价值观图▲●字幕、图示:阅兵装备图▲●字幕、图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中国国防概述6的最重要、最突出甚至是惟一的安全课题,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始终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传统的国家安全就是该国的军事安全,是一场“零和游戏”,国家寻求自我保护、巩固安全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就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单边军事力量,以对付潜在的和外来的军事威胁。这种安全观对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的战略互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激烈对抗的冷战时期,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把国家安全放在取得压倒对方的军事优势上,组成军事集团,进行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尽管双方的军备水平不断提高,但始终没有一方感到比另一方更为安全,相反,双方却时时处在战争威胁的恐怖之中,并且给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带来了长久的消极影响,这种局面直到冷战末期和冷战结束后才出现重大改观。因此,冷战结束后人们对国家安全问题加以重新认识时,冷战时代的安全观就被视为是传统安全观,即以国家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非传统安全:冷战结束后,由于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安全威胁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原来被冷战掩盖的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出来,国家安全不仅受到领土争端、资源争夺、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因素的威胁,而且受到一些全球性问题的威胁,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等等。同时,由经济全球化过程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如金融危机、贫富悬殊等也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安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的学者对非传统安全的议题清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类,将非传统安全的问题领域分为五大类:▲●第一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面对的安全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问题等。如:2003年爆发的“非典”是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场疫病危机,其中中国内地是重灾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导弹图▲●字幕、图示:经济发展图▲●字幕、图示:环境、能源、抗击“非典”图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中国国防概述7统计,日内瓦时间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6月9日下午2时,席卷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SARS疫情,已经导致全球累计临床报告病例8421例,其中中国内地5328例,占63%;全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