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10.1目标以“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科学管理”为指导思想,在合同实施的同时,同步实施相应的环保、水保措施,使现场各项环保、水保目标达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满足合同要求。10.2管理体系一、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体系见图7.4.2-1:图7.4.2-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框图二、管理制度(1)、规划制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具体安排及相应措施。(2)、“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施工。(3)、目标责任制工区经理负责标段内各作业队及施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下达、实施和考核工作。10.3环境环卫措施为了保证环境,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危害,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泸州市政府的有关环境的政策、法规、法律及其招标文件中有关环保的要求,切实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达到较好的环保效果。一、组建由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牵头,分部项目负责人配合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项目经理部办公室负责实施,检查监督。二、组织项目全体职工学习《环境保护法》的基础知识,了解环保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并结合当地有关环保法规,开展专题学习,让每位职工均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三、结合实地情况,制定本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将环保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四、加强对施工废水,污物,生活污水的管理工作。各种垃圾集中堆放,并用汽车运送到当地垃圾场,严禁随便倾倒。五、严格控制粉尘污染。砂石等材料运输车全部用帆布苫盖,水泥用罐装车辆运输,施工范围内的居民区地带,要配备洒水车每日洒水,减少粉尘污染,并设专人进行清洁。六、所有施工机械均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噪声,并遵守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要求。七、在施工中发现文物、化石等要及时停工,组织人员保护现场,上报业主及文化部门听候处理。八、施工场界噪声控制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九、对可固定的机械设备如空压机,备用发电机设置等在施工场地建临时房屋内,房屋内设隔音板,使其与外界隔离,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噪音。十、对噪声超标造成环境污染的机械施工,其作业时间限制在七时至十二时和十四时至二十二时之内。十一、对振动超标造成环境污染的机械施工,其作业时间限制在七时至十二时和十四时至二十二时之内。十二、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十三、在施工场地周围出安民告示,以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十四、在施工工地场界处设实体围蔽,不得在围蔽外堆放物料、废料。十五、根据不同施工地区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十六、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在旱季和大风天气适当洒水,保持湿度。十七、水泥等易飞扬细颗粒散体物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堆土场、散装物料露天堆放场要压实、覆盖。十八、车辆出场冲洗车轮,减少车轮携土。十九、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临时施工道路基层要夯实、路面要硬化。二十、在施工中应减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堆土场周围加护墙护板。二十一、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砂浆和混凝土,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用,砂浆、混凝土倒运时采取防撒落措施。10.4扬尘控制措施一、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二、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三、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四、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五、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六、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七、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³。10.5噪音与振动控制措施一般噪声源:土方阶段: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运输车辆、破碎钻等。结构阶段:汽车泵、振捣器、混凝土罐车、支拆模板与修理、支拆脚手架、钢筋加工、电刨、电锯、人为喊叫、哨工吹哨、搅拌机、水电加工等。装修阶段:拆除脚手架、石材切割机、砂浆搅拌机、空压机、电锯、电刨、电钻、磨光机等。一、施工时间应安排在6:00——22:00进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施工或特殊需要夜间施工的,必须在施工前到工程所在地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并在环保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项目部要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二、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尽量选用环保型低噪声振捣器,振捣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与保养。振捣混凝土时禁止接触模板与钢筋,并做到快插慢拔,应配备相应人员控制电源线的开关,防止振捣器空转三、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1)提倡文明施工,加强人为噪声的管理,进行进场培训,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生产人员防噪扰民的自觉意识。(2)合理安排施工生产时间,使产生噪声大的工序尽量在白天进行。(3)清理维修模板时禁止猛烈敲打。(4)脚手架支拆、搬运、修理等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减少人为噪声。(5)夜间施工时尽量采用隔音布、低噪声震捣棒等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材料运输车辆进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必须轻拿轻放。四、减少施工噪声影响,应从噪声传播途径、噪声源入手,减轻噪声对施工现场地外的影响。切断施工噪声的传播途径,可以对施工现场采取遮挡、封闭、绿化等吸声、隔声措施,从噪声源减少噪声。对机械设备采取必要的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同时做好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工作。施工现场场界噪声应符合规定。五、振动棒噪声排放控制(1)选用低噪声振动棒,特别是早晚作业,采用无声振动棒。振动棒使用完后,及时清理干净并保养好。(2)振捣混凝土时,避免强振钢筋或钢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3)模板、脚手架支设、拆除及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不得抛扔。(4)使用电锯、砂轮切割钢筋、钢管或模板时,及时在锯片上抹油,木工房要封闭。(5)钢模板、架管修理时,禁止用大锤敲打,修理工作应在封闭的工棚内进行六、混凝土输送泵场地的设计采取搭设防噪棚等措施进行控制,降低噪声的污染。加强混凝土泵的维修、保养。对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员应进行培训,保证机械平稳运行七、施工现场凡产生强噪声的机械设备(电锯、)必须封闭使用。电锯房门窗要做降噪封闭。10.6水污染控制措施一、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二、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三、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四、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五、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要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达标后再排放。六、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放,需经二次沉淀后排放或循环使用(可用于洒水降尘等)。七、严禁将有害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10.7临时用地保护措施一、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二、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三、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10.8防止大气污染的的基本措施一、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应采取覆盖、固化、洒水等有效措施,做到不泥泞、不扬尘。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区、大型模板存放区等场地必须平整夯实。二、遇有四级风以上的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三、施工现场应有专人负责环保工作,配备相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四、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施工材料应密闭存放,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五、主要施工车辆,机械排放尾气复合标准。车辆进出口应设高压冲洗车池,出场时保持车辆的清洁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10.9环境卫生及防疫的措施一、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卫生工作应由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二、办公区,生活区应保持整洁卫生,垃圾应存放在密闭式容器中,定期灭蝇,及时清运。三、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不得混放。四、生活区宿舍内夏季应采取灭蚊蝇措施,冬季应有采暖和防煤气中毒措施。五、生活区设置冲式厕所和洗浴间、阅览室、娱乐场所。工地配合创卫工作,做到门前三包及灭四害工作,保护周围环境。六、人人必须养好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纸屑等,剩饭剩菜倒入指定的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