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是近代史上最为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与改革家之一,在致力于幼儿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法发展成一项国际化运动,对世界的儿童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一)儿童观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体现出她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她强调“内在的生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她认为个体与生俱来的这种神秘力量的赋予了个体积极的生命活动,并驱使儿童的生命活动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心理“敏感期”;同时蒙台梭利也关注环境与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强调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发活动。具体地说,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强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她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可称为“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则是人类独有“心理(精神)胚胎期”(0-3岁),这个时期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其次,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力,称为“吸收心理”。儿童这种自然吸取与创造性的功能是成人没有的,在蒙氏《有吸收力的心理》中,这样阐述“成人接受印象并将其存储于大脑中,但成人自己依然与其保持分离,就像一个花瓶与其容纳的水相分离一样。然而婴儿却要经历一个转化的过程,印象不仅进入其心理,而且形成其心理。这些印象本身在儿童身上得到具体化,儿童创造了自己的‘心理肌肉'。用于发现周围的事物,儿童的这种心理叫‘吸收的心理'。”为此,教育者必须为儿童尽可能创造“有准备的环境”并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供儿童吸收。第三,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与动物生理发展中类似的“环境敏感期”现象。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就会永远失去并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蒙台梭利还试图区分了儿童不同心理的敏感期:感觉的敏感期(2到5岁)、秩序的敏感期(1岁到4岁)、细节的敏感期(2岁到5岁)、语言的敏感期(2月到8岁)、手的动作敏感期(1.5岁到3岁)、行走动作敏感期(1岁到6岁)。第四,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6岁),分为心理胚胎期(0-3岁)和个性形成期(3-6岁)。在0-3岁心理胚胎期,儿童主要借助吸收力来适应生活,无意识地感受周围的环境。3-6岁个性形成期是儿童心理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的转折阶段,此阶段的儿童继续充实和发展着3岁前的各种能力并予以有意识地加工,儿童独特的个性色彩在不同生长环境与内在本能的交融中形成着。第二阶段(6-12岁),是儿童增长学识与艺术才能,有意识地学习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心理已有了很大的稳定性,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产生道德意识与责任感。第三阶段(12-18岁),儿童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理想,产生了爱国和荣誉感。(二)教师观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中,对教师的看法与她同时代传统学校的教师观是截然不同的。蒙台梭利学校里儿童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员和指导员。蒙台梭利说:“应用我的方法,教师应该观察得多而教得少;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发展。基于这一点,我把教师的名称改为指导员。”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下述能力:第一,幼儿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她必须以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第二,幼儿教师必须是一位精明能干、反应敏锐、明察秋毫、冷静沉着,有教育艺术才能的、儿童活动的自觉指导者。教师对儿童的指导表现为: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及进行作业的教具(创设有准备环境);为不会使用材料的儿童提供示范行为;在儿童的自主活动中提供指导、帮助;保持教室的纪律和秩序,制止不良行为。第三,幼儿教师必须时常与儿童的父母及生活的社区联系沟通。这是因为家庭与社区都是儿童的社会环境,并占据儿童生活的大半。(三)教学观蒙式教学法的特质归纳起来有三点,蒙台梭利正是通过对这三点的控制来彰现自己对儿童教育的理解:1.透过“有准备的环境”,达到幼儿教育的目的“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材料。人文环境主要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蒙台梭利一直认为幼儿的学习方式与成人不同,它是一种在“吸收性心理”作用下的、不需要花费过多意志努力的学习方式。因此创设一个富含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环境,让幼儿通过操作环境中的材料,“不费力”地吸收其中的概念和原理是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2.推崇混龄的、个别化的教育混龄编班是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一个很大的区别所在,一般把3~6岁的幼儿按一定的比例编入到同一个班组里,并且随着教学进度,最大年龄段的儿童升入小学,最小年龄段的儿童再补充进来,如此循环下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年龄较大的儿童自发地去帮助较小的儿童,并激发其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则从年龄较大的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及模仿的榜样。在混龄班中,儿童在平行班里有可能产生的学习压力和挫折感大为减少。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有利于建立关心、理解、分享、轮流、合作、包容等社会性行为。蒙氏教学法另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采取个别化教育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形成与蒙台梭利自己受到的训练、工作环境和对教育的理解密切相关。蒙台梭利受过严格的医学训练,这种训练养成了她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待儿童发展的习惯。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法也保证了蒙台梭利“自由、自主”教育思想的贯彻。在蒙台梭利看来,只有自由的环境经验才能使儿童具有发展的可能,因此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具、选择活动;自由地决定工作时间;自由地进行人际交往;没有人为的比赛和奖罚;尤其是免除了传统学校中的横向比较,试想如果每一个儿童都有一份符合自身发展水平和速度的、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那么从客观上就不具备横向比较的条件了。3.强调教学过程的高结构化“幼儿的学习就是工作”,蒙台梭利不赞成“寓教育于游戏”的儿童教育观,她认为如果把“游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不可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行为习惯。蒙氏提出“工作”的术语,她认为儿童可以通过“工作”来建构自我。当儿童全神投入到自己选择的“工作”时,他们会表现出极度的欢娱、平和和宁静,在这个时候纪律和秩序建立起来。《蒙台梭利方法》中蒙氏提到:“我们应当知道:纪律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建立起来的,要达到目的,不是通过攻击错误以及向错误做斗争,而是通过自发的工作以及开展活动……真正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来自工作”,所以只有“工作”才能使儿童走上纪律之路。为了保证儿童“工作”的有效性,蒙氏较为强调“高结构化”的教学过程。蒙台梭利教学中为儿童设计和组织的训练内容、教具教材的使用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其教育意义和目的性都是经过严密考虑的。仅就教具的使用来看,每个蒙氏教具都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各种教具孰先孰后都有明确顺序。[案例一]蒙氏工作教案:倒谷类器材准备一个托盘、二个同样的款式的小水罐、在右边水罐装3/4容量的谷类。示范步骤1、邀请孩子:“某某请你和我来做一项新工作好吗?2、老师和幼儿一起走到工作台前。3、老师向幼儿介绍工作名称:“我们今天来做一项新工作----倒谷类。请你拿托盘。”4、幼儿拿托盘,两手的三指握住托盘的边缘,手臂于身体成90度角,贴住身体。5、幼儿和老师走到桌前。6、幼儿把托盘放到桌上。7、幼儿和老师每人各双手扶住椅背,提起椅子,倒退一步左右。8、然后轻轻放下后边靠脚的椅子腿,再轻轻放下前边的椅子腿。9、走到椅子前,老师和幼儿一起坐下。10、老师示范(一)11、倒谷类(1)右手三指握住水罐的把手,左手托住水罐底部。(2)提起水罐,对准另一水罐的罐口中心,倾倒谷类。倒完后检查一下看谷类是否全部倒空,没有米粒。(3)把右手拿的水罐轻轻放下。12、转动托盘,使有谷类的水罐,位于右手边。13、老师示范(二)倒谷类:(1)右手三指握住水罐的把手,轻轻提起。使水罐悬空。左手三指握住另一水罐的把手,轻轻提起使水罐悬空。使两个水罐的高度成为一上一下。(2)提起水罐,对准另一水罐的罐口中心,倾倒谷类。(3)倾倒时。尽量不要撒出谷子来。(4)右手拿的水罐,轻轻的放在托盘上靠左边的位置。(5)左手拿的水罐,轻轻放在托盘上靠右边的位置。(6)转动左边的水罐,使水罐的把手朝向左边。(7)转动右边的水罐,使水罐的把手朝向右边。14、幼儿和老师站起来。15、幼儿和老师双手扶住椅背,提起椅子,把椅子放到桌子下面。16、先轻轻放下后边靠脚的椅子腿,再轻轻放下前边的椅子腿。17、幼儿双手三指握住托盘的边缘,手臂于身体成90度角,贴住身体。18、幼儿走到工作台前,把托盘放回原位。工作目的1、为预备后来倒水的工作奠定基础。2、强化孩子手指和手腕的力量。3、训练手和眼睛的协调能力。关键点1、避免两个水罐和托盘之间发生碰撞,产生声音。2、避免有谷类撒出来。3、年龄两岁半起。二、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教育目标、内容(一)教育目标蒙台梭利的教育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激发儿童“内在潜力”,使之获得自由的展现与自然的发展,培养其成为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和善于工作的人。(二)教育内容蒙台梭利教育内容包含了:日常生活练习(肌肉练习)、感官教育和初步知识教育(书写、阅读、数学)三大内容:表1蒙台梭利教育内容蒙台梭利教育内容具体内容日常生活练习生活技能练习:蒙台梭利设计了不少诸如练习走路、正确呼吸、说话乃至开抽屉、开门锁、系鞋带、看书等一系列的练习。同时还将较为复杂的动作进行合理的分解,指导儿童有合有分地进行练习。园艺活动:主张儿童到大自然中从事自由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主要指绘画和泥工。体操:为帮助儿童肌体得到正常发展,设计了各种体操练习。其中最主要的体操练习应是走步,蒙氏根据儿童特点设计了一种“走线”(直线、椭圆线、8字线)平衡练习。节奏动作:这种练习的目的是发展儿童的节奏感。练习第一步是要儿童在音乐中走路、跑步和跳跃。第二步是使儿童按乐调做出不同节奏动作。最后发展到由儿童表现各种优雅的动作。感官教育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训练。初步知识教育初步的知识学习包括儿童可以学会的阅读、书写和算术。蒙氏教育内容传导的有效性依赖于三大要素:第一,预备好的环境:提供一个足以让儿童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环境。第二,谦逊的老师:蒙台梭利教师必须具有谦虚有礼、温柔亲切、省思自我的特质,同时具备多重角色,如儿童的观察者、协助者、示范者、解释者、环境的预备者、家园沟通者。第三,科学的教具:蒙台梭利教具具有以下重要特点:第一,根据其用途分为不同的教具种类。第二,每种教具只训练一种特殊的感觉。第三,教具能自动订正以控制儿童使用不当的错误。[案例二]科学的教具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成都四幼马瑶琴)刚接触蒙氏教育时,看到每一种教具都设计精巧。我困惑:“蒙氏教具难道真的有书上说的那些功能吗?没人指导孩子真能完成吗?”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做了尝试:我告诉孩子们,这是“圆柱体插座”,提醒孩子玩后将材料还原摆放,然后由孩子自己去探索。我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乐嘉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抱起圆柱体插座就“乓”的一声放在地板上,然后把所有的大小圆柱体全部取出来散落放在地上,随便拿起一个,往底座中塞,尝试塞了三个孔,发现手中这个圆柱体放不进去,他就放下手中的圆柱体,换拿另外一个圆柱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尝试将其放入孔中。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乐嘉越来越专注。最后,他高兴地将底座翻过来,把装好的圆柱体一股脑儿全倒出来,开始按秩序拿起圆柱体将其放入底座的几个孔中。教学反思刚开始时孩子不知道怎样更好地去观察每个圆柱体与底座孔中的大小对应关系,只是盲目地放入;后来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将所有圆柱体放入孔中;刚开始孩子没有意识到教具应轻拿轻放,或者说他没有养成轻拿轻放品的习惯,但后来知道在那里找玩具,操作动作越来越轻。经过几次尝试,我发现,其实蒙氏教育的教具真的有特殊作用。借助这些教具我发现原来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