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音乐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音乐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一、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对音乐进行哲学式的思考的学问,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则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历代的思想家结合当时的音乐实践,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着思考和论述,有的从音乐的本源上,有的从音乐的美和美感上,有的从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上,有的则从音乐的价值和功用上,等等。上述关于音乐的种种思考和论述,在当时都是以音乐思想的形式存在的,它们还没有成为一门学科意义上的学科。据考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指概念,最初是在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提出的。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可以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而当时的哲学系统中,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有逻辑学;研究意,即意志的有伦理学;只有情,即情感,也即他所谓的“混乱的”感性认识却一直还没有一门相应的学科来对它进行研究。因此鲍姆嘉通提出建立一门新的学科来专门研究人的感性认识,并使用“美学”来命名。据查,第一个使音用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他写过一本《论音乐美学的思想》,在他辞世之后于1806年出版。从此,先前被人们称之为音乐思想的这门学问便有了正式的名称——音乐美学。至于说音乐美学这个概念在我国的使用始于何时,过去还从末认真清理过。据我们考证,1920年在《音乐杂志》第一卷第四号上刊载的萧友梅《乐学研究法》一文,把乐学分为五类:第一是声学;第二是声音生理学;第三是音乐美学;第四是乐理;第五是音乐史。这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把音乐美学作为一单独的概念,并且作为乐学,即音乐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提出的第一例。音乐美学这个概念在中国的出现虽然在20世纪20年代,但音乐美学研究的真正起步是在1978年以后,到现在只有20多年的时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教学集体在我国音乐美学研究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中起了带头和骨干作用。二、音乐美学是音乐和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既可说是用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音乐美和审美的部门美学,又可以说是音乐学中侧重于研究音乐艺术基本规律与特征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需在运用美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音乐艺术中的美学问题,使自己具有哲学—美学的品格和视角。没有哲学—美学的品格和视角,音乐美学的研究说会失去它的立足点,不可能对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作出高屋建瓴式的归纳与概括。另一方面,音乐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又会使美学研究的内涵更加充实和完善。(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朱光潜先生)。音乐美学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音乐学作为对音乐艺术进行理论研究的各类学问的总称,西方一般把它划分为三个大的门类:系统的音乐学,如,音乐声学、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以及分门别类的音乐技术理论的系统研究,如作曲法、和声学、复调、配器法、作品分析等等;历史音乐学,按时间顺序研究音乐历史的发展过各及规律;民族音乐学,主要是对不同民族的音乐进行系统的和比较性的研究。音乐美学是音乐学中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现代的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基本上都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领域。前者是以研究和发现该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宗旨,后者则以研究和解决该学科实践中的各种应用问题为目的的。音乐美学作为基础理论,它的作用在于为音乐评论提供原理,而亲自做评论并不是它本身的任务。音乐评论者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较高的美学修养,自觉地把美学作为音乐评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课题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派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它特别把音乐的美学本质,音乐的价值和功能,音乐音响结构及其表现对象,音乐实践、主要是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美学问题,音乐美学的发展历史等作为研究对象。一、关于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研究的是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问题。研究究竟什么是人与音乐的本质关系。从音乐艺术独特的存在方式中,进一步分析和揭示与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相关的问题。二、关于音乐的价值和功能从音乐的本质来看,它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功能?这些价值和功能的存在形式以及判断标准是怎样的?音乐的审美的、教育的、认识的以及娱乐的功能是怎样的?音乐的价值和功能的历史持续性和变异性以及不同音乐体裁的价值和功能的差异性等。三、关于音乐音响结构及其表现对象本课题将着重研究音乐音响的基本组织形式及美学特征,同时还将对音乐音响结构风格变化的基本规律做出分析。四、关于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对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美学问题进行研究。音乐欣赏的基本规律,它的性质、特点和不同方式,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等都是美学研究的问题。五、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历代哲学家、美学家和音乐家们都有许多关于音乐美学问题的论述,涉及到音乐的本质、特征、功能和审美等各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理论遗产,对这此遗产进行科学的整理的研究,是当代中国音乐美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三节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一、哲学的思辨方法是音乐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音乐美学的性质和发展历史来看,它主要是一种哲学性的、对相关问题进行逻辑思辨和分析概括的学问。二、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形态分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音乐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音乐实践的三个基本环节:创作——表演——欣赏,不仅不能离开从事这些行为的人的心理活动,而且是以这些心理活动为基础的。音乐的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欣赏者的心理才得以实现的。对于音乐实践中的这些心理活动的深入研究,必将对音乐美学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音乐美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同时,音乐又是一种处于人际交流活动之中的艺术,它产生并作用于人类社会。围绕着音乐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功能来进行的音乐美学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美学研究中的社会学角度和方法,要求研究者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全面科学的阐述音乐的社会性质,既要避免从那种狭隘的功利出发,对音乐的社会性质作出简单的理解,把音乐的社会功能仅仅局限于一时的政渗利益服务的倾向;另一方面也要反对那种否定音乐的社会性质,脱离社会需的倾向。音乐形态分析的方方面面,如对音乐的基本组织规律,音乐的整体结构特征,音乐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不仅会为音乐美学中多视角的研究提供十分重要的思想资料,而且它本身就构成了音乐美学本体论研究院的有权组成部分。三、当代音乐美学研究方法的新扩展从本世纪30年代兴起的语义—符号学的音乐美学。语义符号可能通过概念及逻辑表述来说明世间万物和极为复杂的人的思想观念,然而,语义符号却很难表达性于人类内心体验的东西。例如情绪与情感。而艺术符号则不同,它虽然不能表述概念和抽象的思想观念,然而却能以艺术符号的形式生动而具体地传达语言所不能传达的人类内心的情绪和情感的微妙变化,而音乐正是这样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艺术符号。因为在音乐形式和情感形式之间“有着惊人的一致”(苏珊朗格语),它们在高低的起伏、节奏的张驰、力度的强弱、色彩的浓淡诸方面有着类似的结构关系。正是这种“同构”关系,构成了音乐艺术与人类情感之间的亲密关系。现像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美学中影响很大的流派之一。认为音乐就其本质和存在的方式而言,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种客观实在的对象,而是一种纯粹的意向性对象,这种意向性特别表现在关于音乐及其同一性的问题上。从本世纪50—60年代开始出现的接受美学。根据现代信息理论和人际交流理论,把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看作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人际交流过程。接受美学针对过去的美学与文艺理论主要偏重于对作家作品,即“文本”的研究,而忽视对读者、欣赏者接受过程的研究的偏颇,特别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信息的接受者,即读者、欣赏者方面,着重研究文学艺术作品的接受史、或者说效用史。四、本书在方法论上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第四节音乐美学的学习和运用一、学习音乐美学的意义学习音乐美学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学习音乐美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要培养出真正的音乐艺术家,就非要有深厚的美学修养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不可,而音乐美学正是可以很好满足这种要求的一门学科,这是由于它融合了美学和音乐学两门学科的精髓,既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美学的内涵,又具有音乐学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分析方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收于音乐美学是一门熔美学与音乐学于一炉,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和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具有一种综合的效应和融会贯通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二、学习音乐美学的方法认真读书;联系实际。第二章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一节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根据可靠的文献记载,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最早出现于西周末年,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五个历史时期:西周末年到春秋末年、春秋末年到战国末年、两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一、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时期(萌芽时期)公元前8世纪上半叶至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这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动时期,这种变动在思想领域的突出反映则是神的地位降低与人的地位的上升,是宗教天命观统治地位的动摇和以“阴阳”、“五行”观念为代表的朴素维物主义宇宙观的形成。这一时期的音乐变革表现为“新声”(郑卫之音)的产生与流行及其对雅颂旧乐与旧审美观念的巨大冲击。这一时期从虢(音“国”)文公、史伯、单穆公等十余人曾论及音乐,虽有记载的只有零星语录,但它们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光辉起点。他们论及音乐的语录全都保存于先秦史书《国语》、《左传》之中,主人涉及以下四方面的思想。1、关于音乐美的构成认为音乐的特征是“和”,音乐之美在于和谐。2、关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这时人们无不以自然之“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与“五行”解释音乐。尤其重视音乐与风、气的关系。根据这样的认识,人们便得出关于音乐功用的思想,认为它可以用于战事,即用音乐听测风声的强弱,预知战争胜败;也可用于农事,即用音乐预测风气是否有利于农事。这种音乐观体现了自然的和谐,是萌芽状态的阴阳五行音乐思想。3、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强调音乐必须受制于礼及礼所规定的德;一方面又认为音乐可以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军事,能平人心,成政事,使上下和同,政治和顺。这是萌芽状态的礼乐思想。4、关于音乐的审美准则他们赞美“五声和”“八风平(即八音,各种乐器)”。以“平和”为审美准则。还提出并使用了一些基本的范畴与概念,其中主要是“和”与“中”、“淫”等范畴。“和”的内涵有两个层次,一是“和谐”,二是“平和”无过无不及。“和”强调的是平衡、统一。认为有节、全度是“中”,无节、过度是“淫”。“和”具有多层次的意义,是音乐审美中的核心范畴。春秋时期音乐思想主要包括阴阳五行音乐思想和礼乐思想,影响其后两千多年,影响了整部中国音乐美学史。这一时期出现的“平和”审美观对儒、道两家都有影响。二、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末。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制度大变动,政治经济大发展,引起阶级结构的分化改组,士(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队伍空前壮大。这些士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大开私人讲学风,四处游说,互相辨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思想最为活跃、学术空前繁荣的时期。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也蓬勃发展,其特点是南此音乐互相交流,音乐生活大为普及,演唱演奏技艺及人们的欣赏水平迅速提高,“新声”取得对雅乐的彻底胜利。楚声逐步取代郑国民间音乐成为“新声”的代表。1、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前551—前479)的音乐美学思想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出“尽善尽美”;二是提出“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准则;三是提出正乐(整顿音乐)主张,认为治理国家必须用《韶》、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